<p class="ql-block">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p><p class="ql-block"> ——题记 (摘自最美情郎仓央嘉措《情诗集》)</p> <p class="ql-block">作者 林蕴生(笔名)</p><p class="ql-block">昵称 感悟&感恩</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506565401</p> <p class="ql-block"> 一次于飘落着满地雪花的高原之邂逅,一次在开满格桑花的异域艳遇,足于让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在八廊街与玛诘阿米酒馆的际遇落下的遗憾,像一粒种子在记忆的心田里生根、发芽。那栋黄色小楼一直在心中挥之不去,有时清晰可辨,她就在眼前,嫣然笑靥,一如当年;有时朦胧淡月,模糊怅惘。</p> <p class="ql-block"> 记得那一年,跟团赴西藏旅行,去了一趟拉萨。当天的旅游景点是大昭寺和布达拉宫,从布达拉宫下山,已经是夕阳西下晚霞时分。</p><p class="ql-block"> 导游领着我们逛逛拉萨八廓街夜市,导游边走边介绍八廓街的“前世今生”。八廓街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拉萨最繁华、最著名的商业街之一。八廓街最初是藏民转经道,是藏教信徒日常必经的宗教活动场所;现在是中外游客必须的打卡点。八廊<span style="font-size:18px;">廓</span>街集宗教、商业、旅游于一体,具有深厚的宗教和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行经八街东南角一栋塗满黄颜色的三层小楼前,导游停了下来,三衅三浴,指着这栋小楼郑重其辞地介绍,这栋名日玛吉阿米餐吧酒馆,是当年西藏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和他情人经常幽会的地方,他情人的名字就是招牌上写的玛诘阿米。在这里,仓央嘉措曾为玛诘阿米写下了《在那东方的山顶上》这首感人的情诗,这是一个浪漫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是这栋小楼存在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第六世达赖,在政教合一的体制下,他是西藏最高的宗教领袖,也是西藏地区最高的行政长官,一位颇受万众顶礼膜拜的高僧怎么会有“风花雪月”之韵事?</p><p class="ql-block"> 带着心中的疑团,意欲进入餐吧酒馆细探其宗,但基于跟团的缘故,不得擅自离队,玛诘阿米餐吧又不属行程安排的景点,因此,不得已带着遗憾随团离去。接下来几天的行程是前往纳木错、玛旁雍错湖、雅鲁藏布大峡谷、青海湖等地景点,一路前行,没返回原路,故尔,一直没有机会深究和见识仓央嘉措及玛诘阿米餐吧酒馆发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想起当年的遗憾,乙巳年春节刚过,正值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我背起行囊又再次启程拉萨,探访三百多年前那栋黄色小楼里的浪漫奇遇。</p><p class="ql-block"> 午后时分,航班顺利抵达贡嘎国际机场,紧接着换乘民航大巴前往酒店,放下行李,洗漱片刻,便匆匆奔八廓街而去。 </p><p class="ql-block"> 天色近黄昏,夕阳缓缓下沉,霞光筛在八廓街这条手工打磨成的青石板路面上,犹如一条飘逸灵动的金色绸缎。我踩着绸缎般的街路缓步漫行,春风轻拂,带着氤氲旖旎的柔润,沁人心脾。金色的晚霞勾勒出街巷两旁古建筑的轮廓,弥漫着岁月的沉香……。</p><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转角处黄色小楼十分醒目,小楼正面的霓虹灯闪烁着色彩斑斓、柔媚迷人的光束,门庭上悬挂着一位木质雕刻少女的头像,简单的线条突出富于创意的艺术美,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看过雕像,总觉得少女微笑的背后似乎深藏着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神秘感和好奇心在膨胀,促使我情不自禁小步并做大步迈入餐吧酒馆。映入眼帘的第一个印象,这是一家中西合璧格调的餐吧酒屋,西方简约、舒适、浪漫的风格与东方庄重、圣洁的神韵有机融为一体,屋里头藏式家具、古董古物和各种古风装饰品,和谐的氛围延伸到小楼的每一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餐吧酒馆在二楼,我沿着狭窄陡峭的木楼梯上二楼,找一处清净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点了一杯藏式咖啡,咖啡略带淡淡的咸,淡淡的酥油茶味。</p><p class="ql-block"> 窗外,视野很好,可以看到八廓街全貌:藏式建筑、游人络绎不绝,琳琅满目的民俗风情商品,商业与人文并存,传统与现代交织,独特而和谐,呈现多元文化。屋内,木楼梯旁,藏式风格的吧台,金属装饰,鎏金工艺,富丽华贵。墙壁上挂着大小不一的照片和艺术图片,窗边和墙边挂满深色调长条花纹装饰彩条,中间放着沙发和茶几,搭配得很是协调,融入藏式木质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以及传统绘画艺术等诸多文化元素,弥漫着古朴、温馨的藏文化色彩,整体风格恰似一间小巧玲珑的艺术展览馆,给人一种深沉厚重的沧桑感,也让人产生神秘的遐想。</p><p class="ql-block"> 书架上摆放许多书籍,大多是关于西藏的、尤其是关于仓央嘉措与玛诘阿米小黄楼爱情故事的书。书桌上还有几本厚厚的游客留言簿,我翻阅留言簿,上面写满中外游人的心得和评语,内容很大程度表现出趋向小黄楼传奇故事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七点半,晚餐时间,餐吧里的人越来越多,我看了看餐桌上的菜单,品种丰富多样,有地道的藏餐,也有西餐、印度餐和尼泊尔餐,我点了一份藏餐,感觉有些累,用完晚餐就返回下榻的酒店休息。</p><p class="ql-block"> 次日,睡到自然醒,已经是中午时分。在拉萨的日子,一连三天都到《玛诘阿米餐吧酒馆》享受下午咖啡时光,享用晚餐美食佳肴。通过翻阅餐吧酒馆书架的书籍、留言心得簿,观看歌舞演出,听演员和服务员口述叙描等,“踏破铁鞋,磨薄木屐”,寻觅最美情郎仓央嘉措“庐山真颜”。</p><p class="ql-block"> 三楼温馨的小舞台,每晚都有《玛吉阿米艺术团》歌舞专场演出,歌舞内容大多根据仓央嘉措与玛诘阿米爱情故事创作汇编,夜晚时分,小舞台进入玛吉阿米浪漫时光。一曲高原特色、辽阔奔放、节奏自由的“卡热山”旋律在传统乐器弦子、曼陀林的伴奏下响起,美丽的玛诘阿米和最美情郎仓央嘉措跳起“果谐、锅庄”优美的舞蹈。一出出原生态传统的舞蹈与现代美学艺术相融合的歌舞,让那场灵魂的艳遇,那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那部经久不衰的爱情史诗,穿越时空的遂道回到三百年前的 “那一天,那一年,那一世”……。</p> <p class="ql-block"> 康熙22年,仓央嘉措出生在藏南宇松地区一家农奴家庭。时值西藏政局动荡,布达拉宫政治矛盾风起云涌,日趋尖锐、恶化。统治集团出于政治斗争需要,于公元1685年即康熙24年,选中了时年三岁的仓央嘉措为五世达赖转世灵童,尔后,被送往巴桑寺进行封闭式专业培养。仓央嘉措五岁开始学习文字,7岁正式学习佛法,8岁时研读《吐古拉》、《诗镜注释》等藏式文化教育;跟高僧学习藏文、佛经、文学、哲学、医学、天文、历算等各种知识。</p><p class="ql-block"> 康熙36年,14岁的 “转世灵童”、“转世活佛” 仓央嘉措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西藏六世达赖——名义上西藏地方的统治者。</p><p class="ql-block"> 一位纯净的少年无意蹚入一场政治斗争的浑水;一个诗性的灵魂被沾染上污浊腐朽的气息。仓央嘉措的命运与布达拉宫风雨飘摇的时代捆绑在一起,恶梦也从此开始。</p> <p class="ql-block"> 住进布达拉宫,仓央嘉措名为六世达赖,实则为一名傀儡,只是作为宗教集团政治工具的存在而已;政治上受人摆布,生活上遭到禁锢,仓央嘉措内心是何等愁闷抑郁!痛苦忧郁来自对凡尘世俗的留恋,来自对家乡亲人的想念,来自对初恋情人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出身红教家庭,红教教规允许僧侣娶妻生子,布达拉宫黄教统治阶级则严禁僧侣接近女色,更不能结婚成家。对于布达拉宫烦文缛礼的种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无所适从,难以适应。</p> <p class="ql-block"> 草原上最美的花叫格桑花,心中有一位姑娘叫仁增旺姆,她的微笑美丽动人,如同格桑花,胜过格桑花。</p><p class="ql-block"> 仁增旺姆是仓央嘉措少年时期情投意合的恋人,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正情窦初开的年纪,自幼在一起牧马放牛,打闹玩耍。仁增旺姆聪明美丽、纯洁善良、能歌善舞,白云蓝天下,她用百灵鸟般的歌喉、天籁一样的声音,为仓央嘉措唱动人的歌谣,跳迷人的弦子舞,两人像一对自由欢乐的鸟儿,相伴相随,相亲相爱。在藏南美丽的乡村,仓央嘉措与仁增旺姆经历了十四年尘世生活,共同度过了农奴人家贫困而又快乐的少年时光。</p><p class="ql-block"> 住进神圣的布达拉宫,尽管与尘世的距离越来越遥远,但仓央嘉措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仁增旺姆,他在煎熬中思念、等待,等待心上人的音信。仓央嘉措无法做到放得下,正如他的情诗 “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p><p class="ql-block"> 思念之情与日俱增,终于有一天,仓央嘉措暗中派亲信带口信到家乡,仁增旺姆喜出望外,曾经天天站在挂着经幡树下眺望布达拉宫,望眼欲穿,期待有朝一日见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喜讯传来,梦想成真,仁增旺姆欣喜万分,只身来到拉萨,与仓央嘉措久别重逢。此时此刻,梦中人就站在眼前,英俊潇洒,风流倜傥,风度翩翩,一如当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夜深人静,</span>布达拉宫如同一座冰冷的宫殿,孤独和寂寞向仓央嘉措袭来,他心里的苦与闷谁人能懂。与恋人仁增旺姆重逢的喜悦让他心花怒放、情火燃烧,俩情约会也日渐频繁,喜的同时忧也接踵而来。由于自己身份的特殊,唯恐布达拉宫会给心上人仁增旺姆带来伤害,心中矛盾之极,难以释怀。</p><p class="ql-block"> 桑吉嘉措得知仓央嘉措多次秘密与心上的女人约会,便派人将仁增旺姆逐离拉萨,也不准她再回到藏南的乡村。仓央嘉措得而复失,从此再也没能见到仁增旺姆。桑结嘉措告诉他,心上人仁增旺姆已经远嫁他乡,并警告仓央嘉措不要再想入非非,痴心妄想,做好活佛本身,安心诵经,讲经,传经。</p> <p class="ql-block"> “情人丢了,只能去梦中寻找,莲花开了,满世界都是菩萨的微笑。你来了,铺天盖地,我去了,一抹浮云”。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是千载一瞬,分别却是万劫不复。仓央嘉措知道,桑吉嘉措的话,意味着他从此再也见不到初恋情人仁增旺姆了。</p><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向往着宫外平凡人的生活,渴望像普通人一样去爱,去感受世间的喜怒哀乐。他难以适应布达拉宫的清规戒律,厌倦深宫“青灯古佛伴黄卷,清幽孤寂枯乏味” 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在他眼里,巍峨庄严的布达拉宫就像一座用黄金打造起来的、华丽的囚笼, 他是这座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囚犯,他渴望着有一把打开囚笼的钥匙,然而,却没有一个怜悯他的人递给他钥匙。</p><p class="ql-block"> 他只能依靠自己独特的方式我行我素。爱的烈火在心中升腾,清规戒律禁锢不了他向往自由的追求,诵经中的真言羁系不住他对爱和被爱的执着,心头熊熊的火焰在燃烧,欲将布达拉宫这座囚笼的桎梏烧毁。</p> <p class="ql-block"> 茫茫人海,我憧憬着与你邂逅相逢,滚滚红尘,你已在我心上点起一盏灯。命运的安排让仓央嘉措遇到了美丽的少女桑吉卓玛,人世间的红尖奏响灵动与自由的心弦。“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我来寻我今生的情,与她谈一场风花雪月的爱”。他与美丽的桑吉卓玛姑娘陷入了热恋,两情醉心于酒家、歌舞游宴,为她写下至情至性的诗歌,夜宿宫外情人之家。</p> <p class="ql-block"> 也许,厄运降临,纸包不住火。</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雪的夜晚,仓央嘉措照常去和情人桑吉卓玛幽会,回来时留下一串脚印,被执掌戒律的寺院纠察僧官铁棒喇嘛发现,便顺着脚印寻找,脚印进入仓央嘉措的寝宫,发现寝宫只有仓央嘉措一人在睡觉。于是,铁棒喇嘛又循着脚印的另一个方向寻觅,找到了仓央嘉措情人的住处。情人被纠察僧官处于极刑,桑吉卓玛被杀害,随后,纠察僧官又对仓央嘉措两名贴身喇嘛处于极刑,并对仓央嘉措采取更加严厉的看管措施。</p><p class="ql-block"> “我送你一串看不见的脚印,你还给我两行摸得着的眼泪”。有情人至此阴阳两隔,桑吉卓玛的死成为仓央嘉措心中永远的痛,想到与情人魂牵梦萦约会的地方,他心如雷击,心被粉碎。他无法做到放下桑吉卓玛,他忍受着无尽的折磨与思念。</p> <p class="ql-block"> 压迫越久,反叛就会越趋强烈。仓央嘉措把布达拉宫政客的喧嚣沉淀为反击的力量,索性变本加厉“纵情声色”,将心中的郁积心安理得喧泄和释放出来,这既出于他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也出于他对清规戒律和权谋的叛逆。他愿做一只飞蛾,扑向那炽热的火焰;他理所当然敢于超越雷池偷食被黄教戒律认为的禁果。</p><p class="ql-block"> 每当夜幕降临,他就换妆打扮,身穿绸缎便装,戴戒指,蓄长发,化名达桑旺波,以贵族公子的身份,浪荡于拉萨街头,混迹八廊街的酒家、民宿。出入歌厅、舞池、宴席、饮酒,夜宿民居不归宫寺。</p><p class="ql-block"> 在八廓街东南角的一幢藏式黄色酒馆里,仓央嘉措与一位少女不期而遇。少女月亮般的纯美和容颜,深深烙在仓央嘉措的心里、梦里。他给她写情诗 “在那东山顶上,升起了皎洁的月亮。玛诘阿米的脸庞,浮现在我的心上”。</p><p class="ql-block"> 少女名叫玛吉阿米,她长得太像被害的情人桑吉卓玛了,仓央嘉措被她优雅高贵的气质深深吸引,从此,他成了这家酒馆的贵客。玛诘阿米喜欢读他的诗,他爱喝玛诘阿米酿的青稞酒,郎才女貌俩人如同两团炙热的火种碰䃥交织,烈火团团,熊熊燃烧,迅速坠入爱河。他们一起逛街市,开酒会,唱歌跳舞,到拉萨郊外骑马、放风筝;八廊街黄色小楼是他俩幽会的伊甸园,他们在这里,互诉衷肠,爱如潮水,倾吐爱意,如胶似漆。</p> <p class="ql-block"> 这段不被当时社会所容忍的爱情遭到了布达拉宫宗教势力的反对与迫害。为了阻止仓央嘉措与玛诘阿米的爱情,桑吉嘉措暗地里派人奸污了玛诘阿米,污蔑她、称她是不洁女人,以此打消仓央嘉措的留恋红尘的凡心。</p><p class="ql-block"> 然而,布达拉宫困住仓央嘉措的人,却困不住他的心,幽幽酥油灯没能锁住他的爱,他对玛诘阿米的思念强烈而迫切,以致愈发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境地。他日夜盼着与月亮姑娘重逢,遗憾的是月亮少女从此再也没有出现。命运将他们残忍分开,玛吉阿米被迫离开拉萨,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人。</p><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将无尽的思恋融入一首首情诗中 :</p><p class="ql-block"> “忍住了看你,却忍不住想你,想你却忍不住要与你幽会”;</p><p class="ql-block"> “第一最好不相见,免得彼此相爱恋,第二最好不熟知,免得彼此苦相思”;</p><p class="ql-block"> “为你写下的情信, 雨水淋过就洇黑一片。 我对你的思念, 即使涂抹也不能损伤一点”;</p><p class="ql-block"> “如果爱是一场修行,我就是那个遁入空门的僧”;</p><p class="ql-block"> “你的心跳就是我日夜咏诵的佛经”;</p><p class="ql-block"> “我是天生的情痴,一日日不死心,心中的光明灭了,仍要去寻黑暗的火种,点燃永生”;</p><p class="ql-block"> “我有佛心也有凡心。向佛祖求参悟不了的惑,与有情人做快乐尽兴的事,不妄一场人生” 等等。</p><p class="ql-block">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多么狂放不羁,又是多么温柔多情。这是世间多少女子梦寐以求的宿命,又是多少痴男怨女的悲怆;“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多么凄美的爱情,蕴藏了多少情感缱绻的爱恨情思和愁绪;那句“少年的爱情永远不够用,一杯酒足以了却一件心事”。折射出青春的无奈与短暂,让人感受到那份由衷的感慨与怀念;“我只能爱你一世,却不能爱你一时” 。道出了时间与情感的深邃,暗示着他对爱情复杂理解的心态;“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写出了他的无奈和痛苦,诉尽了他心中的难舍与别离。“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这世上有多少情属于浅相遇,深相知;有多少爱,是默默相伴,寂静欢喜。</p> <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曾经以宗教领袖之尊容,跪地渴求还俗,他不稀罕权势,愿做个凡夫俗子,他忘不了凡间多姿多彩的习俗和喜欢的人,这不同凡响的声音惊世骇俗,令人震撼、感动、心生敬畏。他那份对红尘深深的眷恋、对情爱的难割难舍的信念是如此的坚定执着;他也曾以独行的思想和方式,在芸芸众生顶礼膜拜下,敢拒绝讲经,敢拒绝受戒,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宗条教义;他敢于写出自己的现实行动、 内在的感受和生活理想, 突破宗教对人性的束缚, 大胆地向传统势力挑战, 表现出巨大的勇气。然而,这一切势必注定仓央嘉措充满悲情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政治斗争进入激烈和白热化阶段,桑杰嘉措阴谋败露,孤注一掷,毒杀拉藏汗未遂,失败后反被拉藏汗所杀。拉藏汗致书康熙皇帝,称桑杰嘉措所立六世达赖沉迷酒色,不理政务,非真正达赖,请求贬废。</p><p class="ql-block"> 最终,仓央嘉措被康熙皇帝以谋反和不守清规的罪名废黜。1706年康熙皇帝下旨将仓央嘉措押解京师问罪,仓央嘉措途经青海湖打坐时圆寂,时年23岁,正风华正茂。</p> <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之死,是西藏宗教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是被选为“转世灵童“而理所当然成为“六世达赖” 阴谋的产物;也是导致这场悲剧的产物。</p><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达赖与诗人,也许争议来自他特殊的身份。一个风流倜傥的少年突然成为宗教领袖,这种身份的转变无疑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和压力。自古风月与僧无缘,而仓央嘉措偏偏生在这二者之间,在“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矛盾中进退两难,一位游走于唯美与哲学之间的灵性诗人,终于被撕裂在风华正茂的年华,他的生命,就这样在青海湖畔溘然而止。</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爱,延续了三百年。三百多年来,仍有那么多人徘徊在他的气息里,仰视他,聆听他,爱怜他;每一天,都有人跋山涉水将他寻找,每一天,都有人为他点燃一盏酥油灯,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着生命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的一生如此短暂、如此悲剧而传奇,也许,正因为悲剧而成就了传奇的魅力,包括他的死也涂上了神秘的色彩。仓央嘉措死亡之说一直是个未解之迷,但被普遍认可的有四说: 一是仓央嘉措在押解进京途中,病逝于青海湖;二是仓央嘉措在路上被政敌拉藏汗秘密杀害;三是仓央嘉措被康熙皇帝囚禁于五台山,抑郁而终;四是菩萨心肠的解差将仓央嘉措私自释放,他在青海湖边做一个普通牧人,诗酒年华度余生。</p><p class="ql-block"> 他的生和死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空间,答案或许还是个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的爱情故事、他与玛诘阿米黄色小楼里纯洁爱恋的传说,穿越繁闹的俗世、固化的伦理、无涯的时间,像经幡随风飘扬,永恒定格在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以最美情郎独特的风格向心上人表达思念与爱意;他以最美情郎的风采、用曼妙的文字与玲珑细腻的心愫将世间的爱情描绘得凄美动人,他的爱情最真实,他的爱恋最真切。</p><p class="ql-block"> 他丢了江山,丢了美人,却成就了经久流传的诗章。</p><p class="ql-block"> 活佛仓央嘉措一路撒下行行凄美的诗句,穿越世俗,栖息在心灵的殿堂。他的诗,每一首、每一句,皆是心灵的雨露,一首诗,既一段红尘往事。因为他的情诗,带领迷茫的人寻找生命的能量,洗净鄙俗的尘埃,涤荡心中的怅惘。那份简单如此真实,那份生命如此热情,那份追寻如此纯粹,纯粹的让人看到生命本来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捧读他的诗,就像是与一场伤感的温柔相遇,他的诗如同一束束圣洁的光芒,将哲理的深邃与优美的意境巧然融合,通俗中蕴藏着丰富的内涵,给人留下多维的思考空间。</p><p class="ql-block"> 他的诗牵动了多少少女的心肠,融入了多少初恋女性的心怀,成为多少女人心目中的最美情郎;多少女姓读着他的情诗,暗暗流着自己的眼泪,难怪文学界有 “男不读纳兰容若,女不读仓央嘉措” 之说,只因男读纳兰容若太悲,女读仓央嘉措太伤之故。然而,诗之精华在于多少得带些伤感才算有了灵魂。他的诗情意缠绵、直白了当,所蕴含的情感直击人心,读得太懂、太深、太入心,女性固有的特质容易引起共鸣,感染致深,难免有肝肠寸断的悲伤。</p> <p class="ql-block"> 三百年前的一滴青稞酒飘落在平静的青海湖,荡起层层涟漪,招魂的转经筒因此一直没有停息。纵使青海湖吞噬了他、布达拉宫的清规戒律吞噬了他、西藏宗教政治斗争吞噬了他,然而,巍巍青藏高原却铭记了他的全部!他那美得渗透到骨髓里的、富于哲理的情诗字句却镌刻了他的全部!他的诗与他的传奇将与时光永恒、与日月争辉,直到地老天荒,他就是情诗王子、最美情郎——仓央嘉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致仓央嘉措》</b>——佚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是佛前饱食香火的油灯</p><p class="ql-block">却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p><p class="ql-block">终于,你燃尽了希望</p><p class="ql-block">給世界永恒的遐想</p><p class="ql-block">同是诗人</p><p class="ql-block">我却未必真的懂你</p><p class="ql-block">又怎敢轻易的为你写下悼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隔多年后</p><p class="ql-block">我双膝跪地</p><p class="ql-block">虔诚的朝拜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我想,你早已化身为诗</p><p class="ql-block">帶着你所爱的人</p><p class="ql-block">在来世自由驰骋</p><p class="ql-block">净地上方的天空</p><p class="ql-block">兴许是你灿烂的笑容</p><p class="ql-block">就像那仁慈的光</p><p class="ql-block">普照大地,保佑苍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记</b></p> <p class="ql-block"> 在仓央嘉措诗歌作品及个人史记中出现几位重要女性:仁增旺姆,情窦初开的少女,初恋情人,被驱逐出拉萨,传说远嫁他乡;桑吉卓玛,正与仓央嘉措热恋时,被杀害;于琼卓嘎,民间称“玛吉阿米”,被阴谋奸污后蔑为不洁女人。她们都是美丽多情、温柔大方的藏族姑娘,她们一次次点燃仓央嘉措心中的爱火,给仓央嘉措带来尘世凡间的情感慰藉。然而,三位女人的命运都因涉入仓央嘉措的爱恋情怀而遭遇厄运,未果而终。</p><p class="ql-block"> 翻阅相关史记资料,三位少女名字与所述情节交叉混杂不一致、不“对号入座”,这里存在历史记载的缺失与文学作品的模糊性。也许,“玛诘阿米”不是特指的某个人,可能包含仓央嘉措情诗及史记中出现的女人,因为藏文 “玛吉阿米” 意为圣洁、无瑕、纯真的“未嫁娘”,词典释义为“圣洁母亲、纯洁少女或精神寄托”,是未生我的慈母、圣洁的母亲,藏文化里的母亲是女性美的化身,浓缩了女人内在和外在的美。</p><p class="ql-block"> 很显然,三位女性的角色既有历史原型,也包含文学虚构的成分。仓央嘉措独创了 “玛吉阿米” 这个藏族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词汇,是一种深邃的意境,一种情怀抒发,让玛吉阿米的形象赋予更多的浪漫色彩。</p><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的爱情故事,是宗教信仰与人性欲望交织的悲剧,也是藏教文化中“情与佛”冲突的缩影。它超越时空,蕴藏着追求自由、追求爱与被爱的精、气、神,代表藏教信徒对纯粹情感的向往与精神寄托,而爱,成为永恒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感谢您的阅览——</b></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 自拍与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 游牧时光</p><p class="ql-block">模板 海边黄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