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千年墨韵承文脉,一纸丹青展风华。<span style="font-size:18px;">书法,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文化符号,一横一竖凝聚千年智慧,一撇一捺镌刻文明印记。它既是历史长河中永不褪色的瑰宝,也是当代艺术家传承创新的精神沃土。</span>春暖花开时节,适逢“五一”收假,按照徐杨中心小学2025年春季学期“笔墨中国”书法展评活动安排,现经过各小学认真组织、公平选拔,评选出以下优秀作品,供广大师生欣赏。</p> 学生组作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品名称:《易经》名句摘录</span></p><p class="ql-block">图一:徐杨小学 五年级 林雨硕 </p><p class="ql-block">图二:徐杨尚寨小学 六年级 李婉晴 </p><p class="ql-block">图三:徐杨新华小学 四年级 石鑫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品说明:</span>三名同学均为学生组毛笔书法,但是对书法的理解各有千秋。作品内容均为《易经》名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字体为楷书。传达出君子应如大地般包容宽厚,如天体般刚健奋进的精神内涵,彰显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徐杨公义小学 三年级 王怡菲 <span style="font-size:18px;">学生组</span> 硬笔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忆江南》 </p><p class="ql-block">作品说明:本作品书写白居易经典词作,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开篇,通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绚烂比喻,在方寸格线间构建烟雨江南的童真画卷。稚嫩笔触中流淌着对水墨江南的诗意想象,展现学生对传统诗词的由衷热爱与独特理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品名称:《乡村四月》</span></p><p class="ql-block">图一:徐杨尚寨小学 五年级 郭雨晨 </p><p class="ql-block">图二:徐杨公义小学 五年级 王清华</p><p class="ql-block">图三:徐杨尚寨小学 五年级 闫馨艺 </p><p class="ql-block">作品说明:三幅均为五年级学生创作的硬笔书法作品,内容为《乡村四月》诗句,字体为楷书,一样的方正端庄,不一样的运笔构形。展现了诗中描绘的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美丽风光和繁忙的农事活动,体现对劳动人民的敬仰和赞美。</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锦瑟》 学生组硬笔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两幅作品均出自徐杨小学三年级学生之手,<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一作者为李文栋,图二作者为杨佳栋。两幅</span>书法作品是以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为内容创作的书法艺术作品,同样的工整认真,李文栋的作品刚健挺拔之中透露着灵气,用笔精巧,出勾有力,折角干净利索,充分展现了作者很强的控笔能力。杨佳栋的作品笔画规整,结构严谨,展现了硬笔书法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公义小学 学生组 商舒雅 硬笔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鸟鸣涧》 </p><p class="ql-block">作品说明:本作品书写王维山水诗名篇,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禅意起笔,通过"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动静辩证,用硬笔锋毫再现"空山凝墨,鸟语破纸"的文人画境。全篇以书法线条构建月光流淌、山涧幽深的时空剧场,完成"诗中有书,书中有画"的跨媒介表达。</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宿新市徐公店》学生组硬笔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作品介绍:两位作者均为徐杨小学四年级学生创作,图一作者为寇紫涵,图二作者为雷博远。作品以宋代诗人杨万里描绘乡村春光与童趣的诗作 为创作内容,将童真笔触与书法艺术相融合,呈现各自独特风貌。</p> <p class="ql-block">徐杨新华小学 四年级 郭欣桐 学生组 硬笔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品名称:《独坐敬亭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品简介:</span>作品以李白笔下孤寂而壮阔的山水诗作为创作蓝本,将诗歌意境与硬笔书写特色相融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通过硬笔书写,以横竖撇捺勾勒出诗歌中的悠远意境,传递诗人与自然对话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徐杨新华小学 三年级 孙依琳 学生组 硬笔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滁州西涧》</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该作品以唐代诗人韦应物笔下清幽恬淡的山水名篇为创作载体,将诗歌意境与硬笔书写特色巧妙融合,关注字的间架结构,笔画更加流畅,轻重提按有所体现,在结构布局上力求匀称美观,是一幅难得的小学中年级硬笔书法佳作。</p> 教师组作品 <p class="ql-block">徐杨新华小学 杨伟 教师组 毛笔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梅兰竹菊君子气,琴棋书画雅春风”这组对联将自然意象与人文雅趣巧妙结合。上联以梅兰竹菊四君子象征君子的高洁品格,下联以琴棋书画四种雅事呼应,描绘出如春风般和煦优雅的文化氛围。作者以行书挥毫平添飘逸韵味,展现了对联的文化底蕴与美学价值,同时也是自身气节和生活志趣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徐杨尚寨小学 张嘉 教师组 软笔书法</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p><p class="ql-block">作品说明: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谨以此诗文勉励在校师生们,只管努力向上,坚定信念,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内容的选择与行书的流畅表现,暗含作者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展现出了作者面对工作生活的豁达乐观与坚韧顽强,表现了新一代青年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满腔热忱与十足干劲儿。</p> <p class="ql-block">徐杨公义小学 教师组 辛健 毛笔书法作品。 </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p><p class="ql-block">作品说明:本作品以辛弃疾经典词作为载体,通过"少年不识愁滋味"与"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时空对比,展现人生不同阶段对"愁"的领悟。上阕"爱上层楼"的重复叠唱与下阕"欲说还休"的哽咽转折形成强烈戏剧张力,最终以"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含蓄收笔。作者选写此篇意在表达对生活过往的理解,选用行书表达,用书法的点画流转表现出作者遇“愁”不愁的乐观态度。</p> <p class="ql-block">徐杨尚寨小学 常佳 教师组 硬笔书法</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爱莲说》</p><p class="ql-block">作品说明:这幅书法作品内容为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模仿传统书法格式,自右向左书写,字体为楷书。通过书法的形式展现文中“莲之君子形象”与“洁身自好”的处世哲学。作为小学教师,应坚守初心,言行雅正,甘守平凡。教师之“莲品”,不在豪言壮语,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徐杨小学 刘明慧 教师组 硬笔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李商隐《锦瑟》一诗蕴含着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作者凭借对诗歌的深刻理解,将自身的情感体验融入笔墨之中。整幅作品笔触细腻,过渡自然,书写流畅,风格柔美而又不失坚韧。表现出了青年女教师对工作、生活独特的细腻体验,暗含青春易逝,勿留惘然的美好期许。字体结构合理,下笔柔中带刚,自始至终的工整书写就是作者对工作一如既往的认真态度。</p> <p class="ql-block">徐杨公义小学 教师组 王坤 </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祖国山河颂》</p><p class="ql-block">作品说明:本作品以"万里江山如画卷"开篇,通过"青山绿水映蓝天""黄河奔腾东流去""长江浩荡入海眼""昆仑巍峨撑天地""五岳雄奇立世间"五组诗句,串联起黄河的豪迈、长江的浩荡、昆仑的巍峨与五岳的雄奇,以极具张力的笔触勾勒出祖国山河的磅礴气象,最终落笔于"祖国山河多壮丽",形成山河画卷与赤子情怀的共鸣。选写此篇,表现出作者对祖国的由衷热爱,结合其工作环境与职业特点,能看出扎根基础教育的昂扬斗志与坚定决心。</p> <p class="ql-block">徐杨小学 刘东丽 教师组 硬笔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七律·长征》</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作品以毛泽东气势磅礴的经典诗篇为载体,将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书法技艺与崇高的革命精神相融合,是作者自身对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理解与感悟的表达,以书法为桥梁,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之美、书法之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同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激励学生和勉励自己学习长征精神,培养坚韧品格。表现了作者面对工作生活的豁达乐观与勇敢坚韧,同时暗含教育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应该做好红军长征的准备,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我,努力成长,走出自己教育生涯的无悔征程。</span></p> 写在最后 <p class="ql-block"> 此次“笔墨中国”书法作品展为师生提供了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在创作过程中,师生们深入学习书法技巧,查阅相关文化资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参与活动,许多学生对中国传统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校园内掀起了一股书法学习热潮。在欣赏和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经典诗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高尚品格,以及传统艺术所展现的民族智慧,激发了师生们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