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九章诵读践行

大化思语

<p class="ql-block"> 让《道德经》哲学辩证的智慧开启人类新篇章,体悟宇宙生命哲学博大精深的内涵,尊重生命,尊重自然,明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体悟万物与我唯一的空明与宁静,睿智地辨别各种诱惑,以天地浩然正气做出正确的选择,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自然与人类之间才能和谐有序,人类才能进入大同。</p><p class="ql-block">【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p><p class="ql-block">【意译】 </p><p class="ql-block"> 执持的盈满 ,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保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富贵而骄,自取祸患。功成身退,含藏收敛,符合于道法自然。</p> <p class="ql-block">【大化思语】</p><p class="ql-block"> 《易经·谦卦·彖》说:“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意思是说有道的人厌恶自满而喜欢谦虚;谦虚的人令人尊敬而更加光彩,地位不高的人谦虚同样受人尊敬,这是君子的最终境界。“在卦为谦,在人为诚,谦而能诚,人道之极也。”谦虚不自满的人内心真诚而有敬畏之心,是人道至极的境界,是人生走向成功的核心。</p><p class="ql-block">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执持的盈满 ,不如适时停止。这是做人做事的尺度,任何时候人都不要骄傲自满,谦卑自牧,保持中庸之道。《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就是说任何人、任何事处于恰到好处,不亏,不盈时才能顺利进展,这是哲学辩证的智慧,天道亏盈而益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无论是盈还是亏都是外在的现象,是一个相互转化的过程,实际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积淀,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综合能力的体现。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个小故事,一位满腹经纶的大学教授,对一位有名的禅师,很不服气,以问禅为理由,到了禅寺中想与禅师争辩。禅师以茶相待,亲自持壶将茶水注入教授的杯子,直到杯子满了,扔注水不止教授,眼睁睁地看着茶水四溢,忙说已经溢出来了,不要再倒了,禅师说“你心中就像这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先入之见,你不把杯子空出来,叫我如何说禅?”</p><p class="ql-block"> 禅师以注入茶杯的茶水为例说明谦卑处下的哲理,禅师希望大学教授能从现象中领悟其中的内涵,正确看待自己以前储存的知识,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表达了禅师对大学教授的尊重和理 解,同时赞美了禅师谦虚包容的胸襟。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感知到禅师想通过这杯水启迪这位教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p><p class="ql-block"> 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意思是说显露锋芒,锐势难保长久。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我们手里拿着尖锐的铁器时,我们要十分加小心,不然容易伤到自己,或者伤到其他物品,人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经常是盛气凌人或者说话很刻薄,斤斤计较,表面上看是自己占了上风,实际并非如此,大家都会渐渐远离这样的人。对一个人不尊重,对其他人也会尊重;同样尊重任何一个人,就会尊重所有的人。过度彰显自己,让自己高高在上,其根源就是被五音、五色、五味、难得之货、权力所诱惑,让人失去敬畏之心,失去谦卑,失去虚怀若谷的格局,失去海纳百川的包容,失去宇宙是吾心的境界! </p><p class="ql-block">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意思是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富贵而骄,自取祸患。《周易˙系辞》中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这是古先圣贤留给我们的智慧,金玉满堂,众人所愿,但并非人人实现,倘若骄横跋扈,自取其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但是管仲家里很穷,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很好的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情而有任何的怨恨,后来二人分别做了齐国国君两个儿子的老师,鲍叔牙侍奉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公子小白即位,成为齐桓公以后,让鲁国人杀了公子纠,管仲也因此受到牵连而被囚禁。但是鲍叔牙仍一如既往与管仲交好,还向齐桓公推荐了他,并使之得到重用。管仲非常有才干,齐桓公凭借着管仲的智谋而迅速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免于战火,管仲曾不无感慨的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是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但因经营不善反而使他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牙也并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有遇上好的时机。我曾经多次在战场上打仗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怯懦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为小节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名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p><p class="ql-block"> 分析: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己的位置置于管仲之下,表现出鲍叔牙不争天下先的思想,不与管仲斤斤计较,表现出他不贪欲、不奢侈,俭啬律己的境界;帮助管仲施展才华,管仲的智慧避免了让人们经历更多战火的痛苦,实现了服务社会的价值,这就是对管仲潜能的开发,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受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牙能够知人的智慧。这就是厚德载物,鲍叔牙用自己质朴的美德承载了家族几代人金玉满堂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九章诵读践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