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莉的手机日历上,有三个红圈,那是她为生活划下的红线——每月15号前,老庄总会打来那一笔赡养费。她戏称那天是“发薪日”,而她自己,是一名“自由经济体制下的单亲母职创业者”。</p><p class="ql-block"> 这天一早,周莉便在ATM前蹲守,如同守在彩票机前的赌徒。她戴着口罩,拢着风衣,一边刷余额一边截图发进“单亲妈妈互助会”微信群:“到账了!这月绩效奖金没被扣!”</p><p class="ql-block"> 消息一发出,群里瞬间炸开了锅。隔壁楼的陈姐第一个发语音,背景是婴儿尖锐的哭声:“小周,小周你帮我问问庄总公司还招不招人?最好是保洁。哎我家那王八蛋说疫情后公司效益不好,赡养费改成代金券了!”语音后附一张图,是张已经过期的烤肉店抵用券,还沾了点奶油。</p><p class="ql-block"> 群里瞬间弹出七条语音,三个图片,两个狗头表情包和一张幼儿园通知单,信息密度堪比金融圈群聊。</p><p class="ql-block"> 周莉不慌不忙,把刚到账的256块利息差转进她自创的“儿童教育基金”(其实是微信零钱通),又往“通货膨胀对冲账户”(也就是楼下鱼摊大叔的收款码)转了80块定金。自从她发现草鱼价格比定期存款涨得快,便与鱼摊老板达成赊账协议,用“锁价”方式提前买入未来两周的鱼肉。</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她的家庭微观经济模型。</p><p class="ql-block"> “妈妈,张昊说他爸爸送他比特币当生日礼物。”六岁的妞妞举着儿童手表凑过来,表情羡慕得快冒泡。</p><p class="ql-block"> “咱们也有区块链技术呀。”周莉说着,用马克笔把超市临期酸奶上“23”的日期描成“25”。“你看,这串生产数字是不是加密货币?我们这是酸奶链,2.0版本。”</p><p class="ql-block"> 妞妞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用塑料勺敲杯盖玩,而周莉则开始贴今天的“临期标签”,那是她在便利店兼职工作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下班后,她到菜市场补货,顺手掏出一页复印得皱巴巴的纸。那是社区法律援助提供的《赡养费谈判话术指南》,被她用红笔改成了“菜市场价格谈判模板”。</p><p class="ql-block"> “根据民法典第1085条规定,这把芹菜水分流失率超过30%,应按干货结算。”她对卖菜大娘说。</p><p class="ql-block"> 大娘一边甩秤一边冷笑:“那你得参照你离婚协议的补充条款,蔫叶子算共同财产损耗,不打折。”</p><p class="ql-block"> “可以协商。”周莉咧嘴笑,掏出带手写注释的“协议副本”。</p><p class="ql-block"> 她已经习惯用法理思维过日子:幼儿园家委会改作业,是“义务劳动”;妞妞的兴趣班,是“高风险投资项目”;每晚点外卖,要评估“预算外支出临界值”;甚至她那套三十平米的老公房,都被她画出“功能分区”图,厨房兼议价办公室,厕所兼情绪缓冲区,阳台是股票观察台,挂着的是妞妞晾干的水彩画与她的信用卡账单。</p><p class="ql-block"> 但最有趣的,还是儿童节那天。</p><p class="ql-block"> 老庄总,前夫,罕见地亲自来送礼物。人未到,车先响——宝马一闪一闪地停在楼下,庄总叼着烟把粉色礼盒从后备箱拿出,身边的新女友,踩穿着人字拖提着LV包。</p><p class="ql-block"> “给妞妞买了辆平衡车。”庄总眼皮一掀,像打赏流浪猫一样随手扔出红包。</p><p class="ql-block"> 周莉看着那礼盒瞳孔地震——是粉色!是她在离婚协议补充条款里加的“荧光色条款”里的致命色。粉色物品一旦超过200元,即视为炫耀式赠与,可作为次年赡养费递增5%的起算点。</p><p class="ql-block"> “妞妞别碰!”她拦住女儿,“你看这车把高度,不符合儿童人体工学标准,妈妈先拍照发消费者协会,再决定要不要收货。”</p><p class="ql-block"> 庄总眯着眼笑:“你啊,怎么总跟市场监管局过日子似的?”又掏出一个红包。</p><p class="ql-block"> 她不答,只扫了一眼红包封口,迅速掂重,评估价值。</p><p class="ql-block"> 夜里,她坐在床边,打开记账软件,输入今日支出分类:“平衡车争议成本,红包估值资产;”再添加一笔新账目:“女儿蛀牙治疗,风险级别——系统性。”</p><p class="ql-block"> 她给每个花费起了新的金融名字——</p><p class="ql-block"> 妞妞长高换校服:固定资产折旧;</p><p class="ql-block"> 兴趣班续费:可转债到期赎回;</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课本:文教品期货;</p><p class="ql-block"> 孩子朋友来家做客:多边贸易赤字扩张。</p><p class="ql-block"> 偶尔也会有一些“灰色地带”:她偷偷买的两片面膜,是“精神资本维护”;吃了一块月饼是“库存清盘”;半夜给自己点的那碗外卖麻辣烫,则被归类为“情绪对冲基金”。</p><p class="ql-block"> 她总觉得自己在玩一场真人版《大富翁》,但骰子是别人掷的,房子是别人的名字,只有物业费和奶粉钱是真金白银。</p><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她在妞妞的书包里发现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面装着几颗金币巧克力,外壳磨得斑斑驳驳,还有一张字条:</p><p class="ql-block"> “妈妈,废纸卖了1块5,买的儿童口红,你说你没有红色的了。”</p><p class="ql-block"> 她的心像某个虚拟账户突然暴涨。那一瞬,她想起大学经济课上,教授讲“情感溢价”的概念:某种商品,因附着了情感价值,其交换比远超其本身价值。</p><p class="ql-block"> 她轻轻抹上那支褪色口红,照着镜子笑了笑。唇色不鲜明,但看起来不再那么疲惫。</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她在家长群发了一条信息:</p><p class="ql-block">“转让儿童自行车抵扣券,支持混合支付,可兑换:数学辅导一小时,或猪肉馅饼三个。”</p><p class="ql-block"> 信息后,她还加了一句:</p><p class="ql-block"> “友情可转账,母爱可做抵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