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春初无锡蠡园游记

<p class="ql-block">图文:培(广东)6830585</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9日我们游览完鼋头渚后,驱车来到蠡园。蠡园位于蠡湖之滨,蠡湖(原名五里湖)得名于范蠡西施泛舟五里湖的传说。蠡园门前,那棵正值盛放之际的梅花,红的如烈焰燃烧,色彩斑斓,吸引住我们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蠡园,因湖得名,以水景见长。民国初年,青祁村人虞循真在蠡湖北岸作景点开发,号“青祁八景”,1927年,王禹卿父子始建蠡园,1930年,陈梅芳在其西介建渔庄,今天的蠡园是1952年扩建蠡园长廊,把蠡园与渔庄合二为一。现在的大门仍保留着原渔庄的风格,门楣镌刻.着“蠡园”二字,</p> <p class="ql-block">蠡湖与太湖相连,内湖妩媚深秀,温柔恬淡,慵慵的,沉静的可爱。踏入蠡园,门厅“蠡湖烟绿”两侧的长对联,贴切地描绘了蠡园一年四季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过敞厅,后为假山屏障和月洞设计,往前来到了百花山房。</p> <p class="ql-block">百花山房坐西朝东,面间三间,四角飞檐飞翘,正中悬挂着“百花山房“匾额,厅堂内摆设着精美的红木家具,古色古香,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站在百花山房边往湖边看,长长的柳堤、临水的长廊,细巧的小桥,绚丽的轩亭,构成了一幅“层波叠影,雪浪烟绿”的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在无锡的园林中,有两条著名的长堤,一条是鼋头渚的樱堤,另一条就是这条蠡园的柳堤。长长的柳堤,弯弯的小桥。</p> <p class="ql-block">蠡湖春晓</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湖边的堤岸往前,眼前的景色就是蠡园最出名的“南堤春晓”,堤两岸间植桃树和柳树,为“青祁八景”之首,迟些时候便是红肥绿瘦,</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可以远眺蠡湖大桥和摩天轮。红嘴鸥偶尔飞过眼前,鸣叫声划破宁静,为这幅冬末的湖景添了几分生气。</p> <p class="ql-block">望向对岸,呈长方形的湖心亭飞檐翘角,四面通敞,金色琉璃瓦顶,挂“晴红烟绿”匾,和湖心亭隔水相望的是五层八角,红砖青瓦,小巧玲珑的“凝春塔”。</p> <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吴越爭霸,风云激荡。范蠡凭借非凡谋略,帮助勾践复国,成就不世之功。但他深知勾践为人,“可以共患难,难与共安乐”。功成名就之际,他舍弃高官厚禄,抛开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只带着心爱的西施,悄然登上轻舟,泛游于浩渺太湖,当他们行至五里湖,眼前景色如诗如画,范蠡与西施沉醉其中,就此隐居下来。</p> <p class="ql-block">冬末初春的蠡园,不比春天的勃勃生机,显得沉稳静谧,安静的让人放松。</p> <p class="ql-block">紧接“南堤春峣”的景致,是别具一格的“四季亭”区域,在中央水池四面各有一个亭子,按东南西北的方位分别是春夏秋冬亭。这个比较符合无锡各个季节的主要风向。</p> <p class="ql-block">远处之亭谓之“涵虚亭”,涵虚即水映天空之意。游人可以坐在涵虚亭中,看水中的天光潋滟。</p> <p class="ql-block">长廊后面蓝色的高层现代化建筑,在这水色天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中显得有些突兀,当然也有人喜欢这现代和古典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久负盛名的荷花池里,一根根荷茎凌乱地枯折在水中,肃杀如塞外沙场的剑戟。</p> <p class="ql-block">静静伫立在水中的残荷,虽已不再繁茂,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期待着下一个轮回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蠡园不仅承载着范蠡西施的爱情故事,更寄托着江南文人的风雅情怀。这里每一处景致都是匠心独运,每一段游廊都诉说着历史,每一片湖光山色,都流露着诗意。</p> <p class="ql-block">精致简约的蠡园,延续了江南园林的风格。沿湖的长堤,稀落行走的游客,枯干的树木,躲在云层中的太阳,一切都是最美的景色。蠡园四季景色各异,各有各的特色,每一处景致都仿佛诉说着那段古老而浪漫的爱情传说。</p> <p class="ql-block">离开蠡园,我们驱车前往南京,当晚就下榻于梅花山附近的博物院武英楼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