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 年 4 月 28 日,西班牙、葡萄牙及法国部分地区突发大面积停电,数百万人陷入黑暗,交通瘫痪、通信中断,马德里网球公开赛被迫叫停。这场欧洲近年来最严重的停电事故,再次将电网稳定性议题推上舆论风口浪尖。尽管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但实时监测数据显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 SSO)是直接诱因, 这与 2016 年欧洲跨国电网振荡事件(CE inter-area oscillations)如出一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惯性迷思:传统认知的颠覆性挑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事故发生后,部分分析师将矛头指向新能源替代火电导致的系统惯性下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包括本人的第一反应也是如此,详见:“欧洲大停电”将成为各国双碳政策的分水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部分分析师认为,光伏、风电等 “零惯性” 电源的大规模并网,削弱了电网抵御扰动的能力,主张必须保留更多火力机组以补充惯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种观点看似合理,实则可能陷入了技术认知的窠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物理本质看,惯性的作用是抑制频率变化率(RoCoF),但这一功能完全可通过电力电子控制技术实现。例如,中国电科院在宁夏光伏电站的实测中,通过逆变器参数优化成功抑制了 69 赫兹超同步振荡,证明新能源机组可通过虚拟同步控制模拟传统机组的调频特性。(当然,新能源“虚拟惯性”能力亦受制于功率逆变器的容量和控制策略,其动态响应性能与传统机械惯性仍有差异,该问题也在路边社的消息中得到了验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更关键的是,惯性与次同步振荡存在天然矛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根据阻尼因子公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中 m 为惯性, b 为阻尼系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特定系统结构下,惯性越大,阻尼越弱。</p><p class="ql-block"> 即,在抑制次同步振荡时,高惯量系统的表现逊于低惯量系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这次西班牙和葡萄牙近期的大停电事件的根因不在惯量不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结论在 2016 年欧洲电网振荡分析中已被验证,也与弹簧振子模型的数学推导完全一致 —— 就像钢琴低音弦(大质量)比高音弦(小质量)衰减更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班牙事故前测得的次同步振荡频率(约 16 赫兹)与低惯性系统的理论特征高度吻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代电网的稳定性保障已从依赖物理惯性转向多维协同控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宽频阻抗重塑技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电科院研发的宽频阻抗测量装置,可在 2-1000 赫兹范围内实时监测新能源集群的阻抗特性。通过调整逆变器参数,使系统阻尼因子提升 30% 以上,成功解决新疆哈密、张北柔性直流等多起振荡事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虚拟同步机(VSG)技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冀北电网通过虚拟同步机技术,使新能源机组具备 “类同步机” 调频能力,频率响应速度比传统机组快 3 倍,在张北柔直电网中有效抑制了宽频振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可控串补(TCSC)装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自主研发的 500kV 可控串补装置,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动态调节线路阻抗,不仅能抑制次同步谐振(SSR),还可将次同步振荡阻尼提升 50%,相关技术已在 25 条输电线路中应用。系统重构:从 “刚性电网” 到 “弹性生态”西班牙事故暴露的深层问题,是电网结构与能源转型的错配矛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理性思辨:技术演进中的平衡艺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减少惯性并非否定同步机的价值,而是要重构惯性的供给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例如,德国 E.ON 公司在鲁尔区试点 “合成惯性” 技术,通过飞轮储能与快速逆变器配合,在不增加同步机的前提下,将系统频率恢复时间缩短至 1.5 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场欧洲大停电再次警示:新能源时代的电网稳定性,本质是物理定律、技术创新与系统设计的综合博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看到 “需要更多惯性” 的呼吁时,不妨用中国电科院的实证数据回应 ——真正的稳定,源于对系统规律的深刻理解,而非对传统技术的盲目固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考来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GB/T 38755-201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电科院《新能源并网系统宽频振荡分析与抑制》欧洲输电系统运营商联盟《2025 年 4 月 28 日伊比利亚半岛停电事件初步报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