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陆陆续续,已写了五篇欧游散记,涉及此行的主要活动。但似乎还有一些见闻、感想不忍丢弃。即使是碎片、瞬间,仍想把它记录下来,于是便又临屏击键,写下这第六篇小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既是旅游,首先遇到的就是交通问题。以巴黎为例,除了大名鼎鼎的香榭丽舍大街,一般街道都不是很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日常常吐槽国内大城市的堵车问题。到了巴黎才发现,上下班的时间,同样堵车。不过,即使在凯旋门前,也几乎见不到交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路上,小型轿车非常多,不仅是巴黎,罗马亦然。是否是为了适应街道的狭窄呢?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有就是,常见小型车后面拉一节拖挂式房车。都说外国人喜欢度假。坐这样的“房车”出行也是不错的选择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外,所到城市的街道上,都见许多的摩托车在飞驰。它们在车流中穿行、超越,似乎并不在意有无违反交通规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般来讲,开车人礼让步行人,的确如此。但过马路时,也遇到有人抢行。我分不清是外国来此的游客还是当地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旅游景点、公共场所,给我的感觉是卫生间似乎少了一些。几十年前,外国人来中国旅游,曾抱怨厕所太简陋。而如今,国内大城市公共场所的厕所大为改观;反倒是中国游客在欧洲城市的广场、景区,常为找不到如厕之地而犯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法兰克福是德国的著名城市之一,滨临美茵河(莱茵河的支流)。河上有一座连接市中心与近郊的爱塞尔纳铁桥(Eiserner Steg)。红砂岩的桥墩、青灰色钢铁骨架,显得凝重;栏杆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同心锁,又透着浪漫。这锁应该是爱情的见证与誓约吧!这让我想起,国内旅游时,不也见到许多名山或古刹处挂有这样的同心锁吗!据说,是相爱的人把双方的名字刻在锁上,再把钥匙扔入江河湖海或幽谷深涧中,永难找回,以此锁住两人的一世姻缘。看来,东西方的习俗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对爱情婚姻的执著与坚守也是相同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国内旅游的时候,常在景区的建筑物上发现有人涂鸦,刻写“某某到此一游”的字迹。对于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大众是深恶痛绝的。而在欧洲,我发现同样也有这类情况。比如,还是这座桥,在我手扶的桥梁上就发现有外国游客们留下的涂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这种不文明的情况还是不多的。反倒是,街头献艺的场景常能见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仍是这座桥,有一位中年人,坐在折叠椅上,自顾自地拉着手风琴。不管桥上人多人少,都不见他开口,始终不间断地送出悠扬的琴音。是曾经留下过同心锁,如今来追怀往昔;还是纯粹的展示才艺、自娱自乐?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印象里,在巴黎的加尼叶歌剧院(Opera de Paris Garnier)前,也看到过展示才艺的场景,赢得游客们的围观与欣赏。要知道,该剧院是世界上最大的抒情剧场,总面积达11237平方米,修建之初就是供法国上流社会欣赏歌剧之用的。据说,有很多富家子弟在此与女友约会。所以,敢在这里自弹自唱,真得有点儿勇气有点儿本事才行。备不住,还能有点儿意外的惊喜、额外的收获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仅是演奏,在佛罗伦萨的圣十字广场,我还见到不少摆摊卖画或现场作画的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是专业画家还是美术学院的学生,不清楚。展卖的多为水彩或油彩风景画,将欧洲的那些知名教堂、老旧古堡尽收画中。现场作画,则是给游客画肖像、速写,短短几分钟、十来分钟,就能做到形神毕肖。若非语言不通,真想上前与他们聊上几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这摆摊卖画,我还恰巧碰到了异常情况。前一刻,还看到摆摊卖画者从容地应对游客,后一秒便见他们如惊弓之鸟紧急收起画具、座椅,遁入路旁人丛中。原来,是在躲避“城管”,一如国内的城市中所见到的场景(当然,我们那里被“管制”的大多不是画摊而是菜蔬果摊之类)。不知,他们这里的“城管”隶属何种部门,正式名称是什么,我未搞明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得益于改革开放,近二十多年来,开始有较多的国人有条件、有机会出国旅游。所以,在那些知名的景区或华人常去的商场(如巴黎老佛爷百货商店),放眼四望,多为黑头发黄皮肤;竖耳去听,多是普通话家乡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行进卢浮宫参观,收到的中文游览图上特意刊出“安全须知”,提醒游客严防扒手。我想,若非中国游客剧增,断不会有这样的中文提示吧?不知道英文版的游览图是否也有相同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旅游,出发之始导游就说过,欧洲旅游,主要参观的景点可用“宫爆鸡丁”四字概括。即:宫殿、城堡(“爆”与“堡”谐音)、教堂(“鸡”与基督教的“基”同音)与市政厅(“丁”与“厅”多少有点儿生拉硬拽)。这,当然是说笑。但一路走来,还真差不多。到巴黎进了卢浮宫、凡尔赛宫,到德国、意大利去了新天鹅堡和白露里治奥古城,到威尼斯、梵蒂冈则是参观了圣马可大教堂与圣彼得大教堂。至于市政厅(政府大楼),也见识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列支敦士登的政府大楼只有三层。二层以上是办公室,一层是法院。而在1991年前,其地下室还做过监狱——真够简约且高效。其规模之小,远赶不上国内的市县政府大楼之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佛罗伦萨的市政厅设在韦奇奥王宫(Palazzo Vecchio)内。王宫始建于1299年,曾为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行政中心。16世纪美第奇家族统治时期,公爵科西莫一世将住所迁至皮蒂宫后,韦奇奥王宫仍保留部分行政职能。如今,它还是佛罗伦萨市政府的办公处所(含市长办公室)。同时,大部分区域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珍品,包括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瓦萨里的壁画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以为,这种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其在现实社会中功能的完美结合,应对国内的城市管理者有所启发。中国有那么多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建筑,是否也可多选择一些加以妥善利用,开发其现实功能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说,任何概括都是会有遗漏的。所谓的“宫保鸡丁”之外,其实,还有“广场”也是欧游中必不可少的打卡之地。且不说那些与著名教堂相关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广场”、梵蒂冈“圣彼得广场”,即如因特拉肯的“何维克广场”、卢塞恩(曾是中世纪瑞士的首都)的“天鹅广场”等,也因其如诗如画的美而令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中,罗马的“古罗马广场(Foro Romano公元306-310年)”较为特殊,实为遗址、考古区域。它在著名的斗兽场(又称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始建于公元72年)和君士坦丁凯旋门(公元312年)的西北侧。这三处,合在一起,能把我们带回到遥远的古罗马时期。尽管是残垣断壁,满是沧桑,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留有阔大的想象空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斗兽场的阶梯上向下观望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斯巴达克思》(拉·乔万尼奥里)一书中的那位英雄角斗士的影像。虽然我知道,角斗士斯巴达克思(约公元前111或109年—约公元前71年)的时代,眼前的斗兽场远未建造,二者并无关连,但我仍忘不了几十年前,在通往连队的几十里山路上,我曾给同行的荒友讲述过斯巴达克思的故事。他的勇武、坚韧,对理想、爱情的执著,都极大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引发了多种微妙、复杂的感受。当时,何曾想过,会有一天能来到罗马,亲眼目睹与小说描写中相类似的角斗场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此行所到国家都加入了欧盟,所以在各国间穿行时十分便利,且全程都是坐大巴。当然,各城市间的距离有大有小,所以司机在中途的休息次数也就有了差别。这差别不取决于司机的意愿或游客的要求,而是按规定执行(即司机开行一定时间后,必须停车休息相应的时间)。比如从法兰克福去巴黎,全程约570公里,中间就休息了三次。对此,大家都非常理解。毕竟,这强制措施是为了避免疲劳驾驶、保证行车安全而制定的。同时,也是出于对司机正常休息权益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类似的以人为本的做法,亦表现在其它方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我们从列士敦士登出发去菲森(Fussen),抵达时已为傍晚。早就听闻,这是一个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古城,虽不大却充满浪漫风情。既有幽静的小巷,也有繁华的街道——罗列着销售服装、首饰、手工艺品的店铺和让人小憩的咖啡馆。然而,正值周日,大多数店铺都关着门。导游说,即使是平时,这里的店铺也都是19点准时停业。赶上周六,更是提前至18点半就收工了。在他们这里,是没有也不允许加班、延时营业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显然,这已成为惯例,当地人习以为常。同行的游客,因无法进入店铺闲逛而有怨言。我倒不觉得遗憾。一来,生性不喜逛商店;二来,此时的小城,少了喧闹多了清静,漫步街头,遥望远处积雪的阿尔卑斯山峰顶,近观有着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外立面,更觉舒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毫无疑问,短时间的出国旅游只能是走马观花。所见所闻,不过是浮光掠影;所思所想,也谈不上全面深入。但毕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记录下来有助日后的回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