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7日大田小学退教协一行15人参观了东溪单村、岭根村文化礼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根基。“百善孝为先”,东溪单村以“孝可格天”为座右铭,祖辈的恩德代代传唱。半月山下孝歌飞扬,人情更比溪水长。该村老少同乐,共亨安康。岭根村人才辈出,人文底蕴深厚。这里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美。人居关系和谐,农村风味浓厚。既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也凝聚着其独有的乡风文明。最有名的是王文庆,他毕生追随孙中山,成为名满东南的“光复旧勋”。章太炎曾称其为“尽瘁社会,不私生产,诚可与中山先生并垂不朽”。台州府城的“文庆街”就是为纪念王文庆而取名。</p><p class="ql-block"> 这次旅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东溪单村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是一座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宝库。从书香礼堂到慈孝文化,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历史的韵味和现代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走进东溪单村,一座文化礼堂映入眼帘,红色点缀的“书”“香”二字格外醒目,这里不仅是村民学习交流的地方,更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礼堂旁的壁画以“花溪东渡”为主题,山水画与书法相得益彰,展现了村庄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在礼堂门口,一块大型金属标志牌悬挂在灰色砖墙上,“东溪单村书香文化礼堂”几个大字醒目地显示出来,绿色植物点缀其间,为庄重的建筑增添了一抹生机。</p> <p class="ql-block"> 沿着小路前行,一组青铜雕塑吸引了我的目光。跪坐者向另一人行礼的动作,生动诠释了“孝”的内涵,而背景中的“党建”标识则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不远处,木制栅栏上的金属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金色文字与红灯笼交相辉映,为整个村落增添了一抹喜庆色彩。</p> <p class="ql-block"> 在公园里,一座雕塑展示了一个古代家庭场景,“孝”字醒目地刻于背景牌中央,并配有象征性图案及文字说明,传递出敬老爱幼的主题思想。</p> <p class="ql-block"> 一面木制围栏墙上装饰着金色的汉字“慈孝”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与周围的木质结构完美融合,既庄严又富有创意。旁边挂着一个红色灯笼,为这片区域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穿过这片区域,便来到了“东溪单贤乡馆”,门楣上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一座传统风格建筑的大门敞开着,门口两侧各悬有一盏红色灯笼,大门上写着“东溪单村乡贤馆”,显示出这是一座具有历史底蕴的文化场所。</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一座传统的木质建筑尤为抢眼,门楣上写着“孝可格天”,两侧挂着红色灯笼装饰着节日气氛;墙上贴有书法作品,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这座传统木屋内部装潢简约现代,门口悬挂红灯笼与墙上的艺术壁画相映成趣,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村中一面装饰墙尤为特别,“党建引领”“慈孝东溪 向‘单’而行”等字样简洁明了,山峦与飞鸟图案点缀其间,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而在室内展览厅内,多块展牌整齐排列,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村庄的历史与发展成果,让人倍感自豪。</p> <p class="ql-block"> 墙上挂着一块发光的文字牌匾,“党建引领”四个大字醒目地显示出来,并配有山峦轮廓设计以及飞鸟剪影作为装饰元素。“向‘单’而行”的字样位于下方。</p> <p class="ql-block"> 展示了一个室内展览区,墙上挂满了带有文字说明的展板,背景墙上有木质框架装饰,图文并茂地记录着村庄的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东溪单村之歌”定格了我的旅程记忆。“幸福家园”四个大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东溪单村之行,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不仅领略到了自然之美,更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趟旅程,值得铭记一生。</p> <p class="ql-block"> 在临海市的岭根村,有一座历史悠久的三孔石拱桥,名为连山桥。这座桥是由民国时期的将军王伦建造的,拱顶两侧的石额上刻有“连山桥”和“民国廿五年立”的字样,这些字样是由当年的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题写的。整座桥由大小均匀的石块垒砌而成,坚固耐用。桥面铺以小而匀称的溪石图案,显得古朴优美。这座桥不仅坚固,而且美观,真是一桥系于一文一武之名,难得一见!</p> <p class="ql-block"> 入村,村口立有一座新建的高大牌坊,坊上悬“圣旨”和“升平人瑞”额,两边柱上有副对联:“花甲重逢增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添一度春秋”;牌坊背面坊悬“恩荣”和“黉序耆颐”额。牌坊左侧“升平人瑞坊重建记”有相关情况的详细介绍:此牌坊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岭根村百岁老人王世芳而赐建的“百岁坊”。而原牌坊为“一间两柱三楼坊,方木为柱,高二丈余。” “升平人瑞”坊原矗立于岭根村口驿道之上(现外王老街),高架在街的中间,离牌坊向南50米处铺有七块长方形的石板和上马石(现七块石板已经碎裂,但尚可辨别),到此处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后,步行通过牌坊。此坊历经风雨180余载后,不幸于1945年日寇败退经过岭根村时,纵火焚毁。遗趾距连山桥约200米。</p> <p class="ql-block"> 岭根村,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传统村落。俗话说,一部民国史,半部在东塍。东塍的岭根村在民国时期出了七位将军,与中国现代史的命运息息相关,是名闻遐迩的将军村。</p> <p class="ql-block"> 王文庆故居是岭根村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之一,始建于1917年,由其四弟王幼庆督建,1926年建成,其故居系双关台门深宅大院。整座故居结构工整大方,妆饰布局有致,彰显着江南园林大宅门的气势。 </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除了王文庆,岭根有王萼、王伦、王维、王吉祥、王仪斋、王辅臣、王大钧等国民党军将官,除王大钧故居于2002年左右,被大火烧毁外,其余6位将官的故居基本完好。有的则更别有一番风味。如王辅臣故居,新颖大方,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值得一提的是,在岭根村中游走,你所遇到的村民都纯朴而热情的,他们也为村中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人和古迹而倍感自豪。他们会热情地邀你欣赏他们的“草编工艺”,这项已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岭根传统手工技艺。</p> <p class="ql-block"> 王纶,字剑外,东塍镇岭根村人。生于1892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王纶是国民党军中有名的儒将和军事天才,力主抗日。1928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一参谋长,11月13日任参谋本部高级参谋。1929年1月22日升任参谋本部第三厅厅长。1932年2月4日任军事委员会第一厅第一处处长,9月26日兼任参谋本部第一厅副厅长。1933年4月17日升任参谋本部第一厅厅长。他生性好马,在“泸沟桥事变”前后,抗击日寇中指挥有方,日特务知其独好马性格,买通其勤务兵而送一烈马,并伏于树上乘其驯马时进行刺杀,因子弹打中马后,坠鞍身亡,时年43岁。</p> <p class="ql-block"> 步入岭根村内数百米右侧,即为外王岭根老街。随着时光的流转,人走马踏,街上的石板已经破碎不堪,踏在石板路上,空气中嗅得出历史的沧桑。老街两侧留有许多从前的老店铺,店门板上或青砖外墙上依稀可见店号和文革时期的许多语录和标语,比如:“(供销社)岭根分社”、“岭根药店”以及“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等文革标语的残存,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印记。老街里还有高大、精致又古旧的老屋门楼,鹅卵石铺设的精致路面。古井依然立在街边,当年是露天铺有台阶的露天的“畚斗井”,现为了饮水的卫生已加了井圈盖了井盖。</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老街显得廖落而沧桑,但残存的遗迹却难掩其昔日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 与城市的喧嚣不同,岭根村给人的感觉是宁静和放松。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沿着乡间小路漫步,或是坐在古树下,享受片刻的宁静。这种远离尘嚣的体验,对于生活在快节奏城市中的人们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心灵疗愈。</p> <p class="ql-block"> 去临海岭根村旅游是一次深度的文化体验之旅,它不仅能让你领略到自然之美,还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无论是对历史的探索、自然的享受,还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体验,岭根村都能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旅行体验。如果你是一个寻求深度旅行体验的游客,那么岭根村绝对值得一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