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19日,出行第四天。酒店早餐后驱车十多公里,来到绵山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该风景区集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道寺院、革命遗址于一山,可谓“无峰不奇,无水不秀,无洞不幽,无寺不古,无景不典”,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介子推是古今中外唯一以山、以县、以节、以俗铭记的历史名人。</p> <p class="ql-block"> 绵山不仅是宗教名山,还被誉为“中国寒食清明节”文化的发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时期寒食节已经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寒食节本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但发展到唐代后期,逐渐演变为一个节日。</p> <p class="ql-block"> 九点钟进景区,购票乘景交车,到达水涛沟自然风景区,该景区全长15公里,有古树、怪石、山花与长年流淌不息的山水,经过人工塑造的动物、人物典故和几十处大小不一的瀑布群、水帘洞,以及星星点点的茶楼、木屋、藤桥、石桌凳,构成了秀比江南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 进入水涛沟,步行二十分钟左右来到二龙戏水处。此处是秦王李世民与宋金刚在雀鼠谷交兵,初战失利,来到此处,见溪水清澈,下马俯首接饮,突见两条金龙盘旋头顶,便召众将商议破敌计策,后得神佑,大获全胜,遂塑像纪之。在水涛沟游览了半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 这块万寿图,包含 10080个寿字,其中有张良、晋武帝、武则天、褚遂良、虞世南、赵匡胤、朱熹、康熙、乾隆、慈禧、光绪等帝王将相的笔迹,此为华夏文化奇观,集中国传统书法之大成。</p> <p class="ql-block"> 乘坐索道来到介公岭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从西汉刘向著《列仙传》开始,介之推便被奉为道家之神,介公岭便是介子推的隐居地、焚身地和享祀处。</p> <p class="ql-block"> 介公墓位于介公岭峰顶,海拔1800米。上有苍天为盖, 后有青山为屏,前有苍莽为帐,介公墓四周松柏环绕,簇拥介公墓于其中。介公墓是晋文公为怀念介子推而敕令修建的衣冠冢,希望以此寄托深深的哀思。</p> <p class="ql-block"> 介神庙位于介公岭景区一处巨型石窟内,洞窟依山而凿,洞高22米,宽40米,进深25米,三层飞檐抱厦,可谓天下最大的石窟祠庙。</p> <p class="ql-block"> 大殿正中供奉介子神像,高11米,神态安详、古朴凝重,左右两侧供奉介母和介神庙第一代主持解张金妆塑像。</p> <p class="ql-block"> 大殿中央有与山岩为一体的两根擎山石柱,四壁塑有介子推的生平事迹和成仙后的灵验应化事迹浮雕。</p> <p class="ql-block"> 介神庙中有楹联曰:</p><p class="ql-block">主辱臣忧,当在外从亡,一饭已经肝胆碎</p><p class="ql-block">功成身退,问储君食禄,千秋留得姓名无</p> <p class="ql-block"> 离开介神庙,乘电梯下到栖贤谷景区。</p> <p class="ql-block"> 当年介之推携母归隐时就是从此谷到达归隐地。此处集仙桥、仙石、仙洞、仙泉之大成,摩岩石刻文化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 栖贤谷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线天的狭谷,两边怪石嶙峋,少有草木,须攀十余架天梯才能通过。在谷口留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 栖贤谷口的封侯亭:北宋元丰年间,宋神宗追封介子推为洁惠侯,并命宰相文彦博在此颁诏建亭。原亭已毁,现亭依旧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 景交车途经正果寺,寺内有八尊高僧、四位高道的包骨真身像,虽历经千年而骨架完好,是研究绵山历史文化和地理气候的重要文物。堪称绵山一绝。<span style="font-size:18px;">电梯在维护中,没能去拜一拜。</span></p> <p class="ql-block"> 乘景交车来到云峰寺</p> <p class="ql-block"> 云峰寺,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敕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清朝年间屡有修葺。云峰寺上层寺院现存建筑石佛殿为明代遗构;下层建筑全部为1995~1998年复建。</p> <p class="ql-block"> 云峰寺的抱腹岩坐东面西,分上下两层,因岩洞巨大,被称为“抱腹岩”,供奉的“空王佛”是汉人中最早成佛的。</p> <p class="ql-block"> 空王古佛为过去佛,在隋唐间转世中土田志超,原籍陕西冯翊,后移居山西榆次。唐武德五年(623)来绵山弘法,被称绵山活佛,贞观十四年(640),太宗向绵山祈雨灵应。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御驾绵山礼佛,未面,封为"空王佛"。</p><p class="ql-block"> 寺内的空王佛像,据传是田志超的“包塑真容”。据说,这里还有田志超留下的佛掌印、五龙殿、明王殿等遗迹。</p> <p class="ql-block"> 绵山挂祥铃,这一习俗起源于唐代,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地祈雨并礼佛还愿,为了表达对空王佛的感激,他在抱腹岩的悬空之处亲自“挂铃”,这一仪式便成为了绵山的传统,流传至今已逾千年。绵山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 云峰寺内有空王古佛殿、药师佛殿、弥勒殿、观音殿等四十六处文物古迹,以及大量唐、宋、元、明时期的碑刻、雕塑,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 铁索岭,高100米,倾斜达75度以上,由此攀跻而上,可达绵山绝顶。绵山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一条悬挂在千仞绝壁上的“之”字形栈道,名为通天云衢。这条栈道不仅象征着盘曲而上可登九天,还连接着抱腹岩和正果寺。</p> <p class="ql-block"> 整个“云峰栈道”全长300米,共有440多级台阶。</p> <p class="ql-block"> 建在悬崖上的宾馆一一介休云峰墅苑,酒店依胜境抱腹岩绝壁而立,是屈指可数的悬崖宾馆。</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云峰寺乘景交车来到天桥景区</p> <p class="ql-block"> 乘电梯到达石寨,石寨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石墙石屋错落有致,尽显古代军事防御的严谨与智慧。在此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古老的军事文化。</p> <p class="ql-block"> 天桥是因修筑在悬崖绝壁上的栈道而得名,有千余年的历史。长300余米,宽 1 米多,上离峰顶80余米,高入云表;下距沟底300余米,悬于危岩上。</p> <p class="ql-block"> 桥上长洞内,塑有老君历世应化身和古代四大发明家。更为一绝的是古遗真武殿、天蓬殿、三官殿、水母殿、二郎神殿,其像均为唐塑。</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天桥乘车来到大罗宫。大罗宫之名出自春秋时期著名隐士介子推。据传介子推携母隐居于绵山并在此看到“三清上,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宝树覆盖八方罗天,曰大罗”。道家最高境界“大罗仙境”。</p> <p class="ql-block"> 大罗宫是全国最大的道观,被称为“天下道家第一奇宫”,被誉为“山西的布达拉宫”,依山而建,层楼杰阁,画栋雕梁,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 大罗宫高悬于狮子山崖壁之上,高13层110米,层楼迭阁,青墙金瓦。雄狮背驮整座宫殿,形象逼真,威武生动。</p> <p class="ql-block"> 乘坐电梯只能到达第七层,还有六层需要沿楼梯上行,道家讲了不能一步登天啊。</p> <p class="ql-block"> 三清殿,它承载了道教中至关重要的三位最高神灵——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这三位天尊象征着宇宙的至高权力,他们执掌万物的生成和秩序,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世界的本源道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群仙殿中,所有的神像都是以布画的形式展现,其主题独特且引人入胜。殿内众仙朝拜的主角是洪钧老祖,又称洪元老祖,象征着天地初开、虚空未分时的宇宙本始状态,总面积达到360平方米,堪称全国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 大罗宫八层至十三层面阔9间,廊下各有10根盘龙大柱,宛如皇宫天庭,一派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p> <p class="ql-block"> 大罗宫,既有战国时忠勇介子推的淡泊名利,以孝为先的义士;又有唐太宗李世民帮父夺天下,在此立下汗马功劳,最终夺得天下,成为一代明君。既有传说中玉皇大帝显灵听法;又有文殊菩萨显灵,传佛立教。</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大罗宫高处,眼前绝美风光无尽!</p> <p class="ql-block"> 乘坐景交车,行驶在悬崖峭壁上,从山顶俯瞰下去,山路宛如一条巨龙盘绕在山腰,极其壮观又充满刺激。</p> <p class="ql-block"> 乘车到达龙头寺景区。 龙头寺原名塔岩头,因岩下黄土坡原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前来朝山谢雨,巧遇神龙显灵而改为现名。</p> <p class="ql-block"> 绵山唐营是国内唯一留存的唐代古营。督战台、插旗石等历史遗迹,讲述着秦王李世民当年布兵督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圣迹亭是唐太宗朝山时的赋诗处,亭内石碑上镌刻唐太宗画像。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来绵山礼佛遇雨,銮驾至此,被绵山风光和寺庙钟声所陶醉,便欣然赋诗。开元十一年(723),唐玄宗南出雀鼠谷,巡幸绵山时,追念皇祖功德而建此亭,得名圣迹亭。</p> <p class="ql-block"> 龙脊岭因位居双龙交汇的背脊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乘索道到达龙脊岭上,登高望远无数的峰峦和沟壑与茂密的植被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座座形态各异的险岩奇峰。</p> <p class="ql-block"> 介子推母子的塑像就矗立在龙脊岭上</p> <p class="ql-block"> 二月二,龙抬头的地方。当年李世民在此求雨成功之后,令人建造了这个龙头。.</p> <p class="ql-block"> 走在龙脊上,进入龙头内,硕大的龙珠,长长的龙牙。鸿运当头,龙行天下!</p> <p class="ql-block"> 绵山天马为玉清元始天尊云游至此。见绵山乃介公所在之处,便命天马辅佐介公,保佑绵山一带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因此天马便永世留驻绵山。</p> <p class="ql-block"> 绵山风景区真的大,从九点一直到五点多钟,在景区游览了八个多小时,乘景交车五次、电梯三次、<span style="font-size:18px;">索道两次,走过了水涛沟、介子岭、栖贤谷、云峰寺、天桥、大罗宫、龙头寺七个景区,超高效率。</span></p> <p class="ql-block"> 驱车一百多公里,晚上七点左右到达太原汉庭酒店住下,全天行驶180公里。</p> <p class="ql-block"> 出行第五天,酒店早餐后,打车来到了太原市的钟楼街。</p> <p class="ql-block"> 钟楼街,因一座钟楼而得名。如今钟楼街,由早年的钟楼街与按司街、东羊市并为一街,是太原市历史悠久的繁华街市。</p> <p class="ql-block"> 老鼠窟元宵的字号原名“恒义诚甜食店”,由于地处钟楼街“老鼠窟”巷要口,故以“老鼠窟元宵店”著称。“老鼠窟”的元宵,有“味压群芳、誉冠并州”之美称。可惜太早了,没能品尝。</p> <p class="ql-block"> 乾和祥茶叶店是三晋久负盛名的老字号,始建于1918年(民国7年)。“要卖茶,三分雅”,当年乾和祥的店堂正体现了这一点。正门中央,“乾和祥”三个字为名家华世奎所书,用瓷釉彩砖镶砌而成,黑底黄字,庄重夺目。</p> <p class="ql-block"> 钟楼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太原市历史悠久的繁华街市,与柳巷、桥头街、柳巷南路,成“十”字衔连,是太原百余年来的商品集散中心。</p> <p class="ql-block"> 九点半钟回到酒店退房,驱车十几分钟来到双塔公园。</p> <p class="ql-block"> 双塔公园里有个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坐南朝北,由寺院、塔院和碑廊院组成。其结构都还是明代建筑。山门匾上黑底金字的“永祚寺”为赵朴初题写。“永祚”为“永远传流,万世不竭”之意。</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三尊铜、铁质佛像。其中,阿弥陀佛是明代贴金铜像,被视为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 三圣阁全部采用砖仿木无梁建筑,其中三清殿的砖雕藻井形似木制,层层叠涩而上,构成了一个宏伟的穹窿顶,黑白相间的藻井图案。殿之外表仿木结构,以砖砌出柱、额、斗拱、橡、檐;殿内全为砖券,不用梁架,故又称无梁殿。<span style="font-size:18px;">简洁而又不失精致,是古建筑中的一大亮点。</span></p> <p class="ql-block"> 紫霞仙,现存最古老的寺院牡丹,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的明代牡丹。虽是老干虬枝,仍苍劲旺盛。春夏交接之际,有着四百余年历史的紫霞仙率先绽放、喷芳吐艳,花径如盘、瓣大肥硕,紫中透红、红里发紫,香气浓郁、独领风骚,其盛况可谓是"花开时节动晋阳"。</p> <p class="ql-block"> 永祚寺双塔,又名凌霄双塔,是太原现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双塔还有一个美丽动听的别称—一文笔双峰。这两座形同孪生的姊妹塔,一个是先建的“文峰塔”,一个是后建的“舍利塔”。双塔巍峨俊秀,<span style="font-size:18px;">相映成趣,</span>是我国双塔之最。并且也还是太原境内的“八景”之一,也更是太原市的地标建筑和文化形象。</p> <p class="ql-block"> 文峰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是以傅霖为首的缙绅学士为补辅太原"文运"不足而建造的风水塔。文峰塔高54.76米,13层,平面八角形,为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p> <p class="ql-block"> 文峰塔塔身轮廓呈直线形,没有明显收分,塔身用一色青砖研磨对缝砌成,工艺精湛,古朴素雅。</p> <p class="ql-block"> 宣文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由晋穆王朱敏淳特邀护国禅师、五台山高僧妙峰法师扩建而成。宣文塔高54.78米,13层,平面八角形,塔刹为铜铁制宝瓶顶,为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p> <p class="ql-block"> 宣文塔塔身轮廓呈流线形,七层以上有明显收分,同时有琉璃剪边做装饰,雄伟壮丽。塔底层开辟塔门,塔内有阶梯,可盘旋而上。</p> <p class="ql-block"> 离开双塔公园,驱车来到汾河岸边。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省的母亲河,它在太原境内纵贯北南,全长一百公里,占到整个汾河的七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 汾河公园是在汾河太原城区段内经过水利治理和绿化美化后而形成的滨水公园,成为集休闲、旅游、健身、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文化景观长廊。</p> <p class="ql-block"> 中午在老太原菜馆,品尝了地道的太原味道。</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家当地名气很大的地方菜馆</p> <p class="ql-block"> 秘制凉皮、<span style="font-size:18px;">糖醋丸子、</span>沙棘醪糟小汤圆、<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太原香酥鸡、</span>金奖百花稍梅(烧麦)、沁州黄小米土豆丝,还有自制的酸奶。味美、地道!</p> <p class="ql-block"> 三点多钟来到忻州古城。忻州古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忻州古称九原县、秀容县,故忻州古城又称“秀容古城”。</p> <p class="ql-block"> 忻州古城是中俄万里茶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又因文风昌盛而有“文集九原、雅出秀容”之誉,是晋北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重镇。</p> <p class="ql-block"> 忻州古城亦为晋北的咽喉和门户,北城门(又名拱辰门)楼牌匾题曰【晋北锁钥】可谓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 经过历代修缮,忻州古城建筑规范,规制完整,古城东西南北,四门齐备。 四面城墙,四座城门,各有瓮城,瓮城各有门,形成“四面城墙八座门”的格局,为此, 南北大街上专门修了“八座门”这一特色建筑,予以纪念。</p> <p class="ql-block"> 秀容书院创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位于忻州旧城西南高地,西依九龙岗,东眺系舟山。随地势而建,阶梯式布局,分上院、中院、下院三个院落。当时忻县称秀容县,故以此得名,由时任知州鲁潢倡导捐资四千金而建。书院建成后,取代了忻州儒学,成为当时忻州的最高学府,是山西省唯一一处保存完好且仍具有教育功能的书院。</p> <p class="ql-block"> 南门为“景贤门”。城楼面阔7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四角飞檐,楼梯三层,构思精巧,楼内无柱,拇指台阶,三层檐下正中悬挂“三关总要”匾额。1972年拆毁,2002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明月楼建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据《忻州县志》记载:“明月楼在城西南隅,俗称八角亭”,是康熙四十四年(1705)知县杨德麟所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厅上方的匾额上“明月楼”三个大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吴作人所写。</span></p> <p class="ql-block"> 忻州古城作为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对游客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停车、逛古城、登城墙、看表演、进景点一律免费,各种小吃价廉物美。</p> <p class="ql-block"> 元遗山祠堂创建于元末至正十三年(1353年),2010年重建,是为纪念“金元文宗”元好问先生而修建。现存建筑为清式风格,正殿坐西向东,面开三间,单檐硬山顶,这里既是纪念遗山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又是遗山文物的主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p><p class="ql-block">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p><p class="ql-block">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p><p class="ql-block">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p> <p class="ql-block"> 忻州古城墙是这座城市的象征之一,也是最能代表古城历史的景点。城墙沿着古城的外围修建,保存完好,站在上面俯瞰整个古城,既能看到古老的建筑群,也能看到周围的自然景色。走在城墙上,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忻州古城是按照中华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3:00钟到达忻州古城。从南城门走到北城门,在北城门登上城墙,走到西城门,又回到南城门。在古城游览了近两个小时。继续驱车100多公里,近7:00钟来到了五台山风景区的游客中心。乘公交车到达普安寺站,酒店专车接到住处,汉庭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