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小长假又到了,说真的无论是什么长假,真的不敢出行游玩,人山人海一看就头就大了。孙女多多说五一长假我们全家到镇江去看《白蛇传》中"水漫金山",我说不是"水漫金山"是"人满金山"。哈哈。 <p class="ql-block"> 其实镇江我到过4次,如果算这一次就是第5次了。儿子儿媳他们都没有到过镇江,老伴也没有来过。这次到镇江一山( 金山寺 )一渡( 西津渡 ),一馆( 博物馆 )一街( 京畿路 )打卡。</p> 西津渡。西津渡始成于三国,历代以来一直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的枢纽,在此发生过众多的重大历史事件。目前,西津渡有 3 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有38处省、市级文保单位,有唐朝以来大量的历史遗存,西津渡是我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渡口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西津渡先来个合影。找个拍照的人不容易,也只能用手机拍拍,拍个合影更不容易,因为周围都是人,现在有了手机智能消除,太牛了!超出想象!</p> 进西津渡街,一眼就看到古塔,昭关石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昭关石塔,藏传佛教标志性建筑,青石质地大约完工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容关石塔由下部的云台及上部的石塔构成,通高8.635米,塔下云台设四门,门洞上额刻"昭关"二字。塔座下为亚字形须弥座四层,上置仰莲覆盆座,承以钵形塔肚、亚字形塔脖、十三天、圆形宝盖及塔顶。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元代过街石塔。 2002年3月,镇江文物部门为了更好的保护西津渡,于是对部分残破的街区进行了修整,结果在一条长约800多米的古街上发现了奇观。专家们修复古街的地面道路时,共计清理出了三层不同时期的道路,第一层是清代的石块路面,第二层是明代的青砖路面,第三层是明代之前的夯土路面。因此,专家们觉得三层路面很好的反映了西津渡的历史变迁,于是经过一番修整后保留了这三层路面,并命名为"一眼看千年"。 西津渡"一眼看千年",就能清晰的看到明代的青砖路,不过和很多人想的可能不一样,明代青砖的铺设方式是立砖,即将砖块的窄面朝上摆放,这样踩在上面长时间砖块也就不会断,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否则也不可能会完好无缺的保存至今。虽然这青砖已经长满了青苔,但也正因如此才显得古朴自然,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沧桑感。 西津渡古街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它更是宗教与世俗、人文与自然的完美交融,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从古街东向西的四道券门石额题刻--"同登觉路"、"共渡慈航"、"飞阁流丹"、"层峦耸翠"中,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原始且纯粹的历史气息。 尽管历史悠久,西津渡古街并未停滞在过往的辉煌中,它同时充满了现代的活力。居民们在温暖的阳光下,沉浸在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中,过着悠闲的生活。他们可能目睹游客骑着毛驴前往金山的场景,耳边交织着叫卖声和传统乐器的悠扬旋律。他们以历史为食,品味着如回卤豆腐干和麦芽糖般的岁月滋味。 特别喜欢西津渡待渡亭前的一条古街,街头还有李白像。这里汇集了深厚的历史积淀、众多的古迹、原始的生态、淳朴的民风和传统的商业,共同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生机。 这个古老而年轻的街区,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和考古学者的目光。西津渡,一个值得回味无穷的地方,一个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正以其全新的面貌,讲述着古老与现代的交融故事。 西津渡古街其历史厚度和文化积淀非一般古镇古街可比,历代文人墨客都纷至沓来,留下了无数的动人诗词。所以到镇江必去西津渡,爱古镇古街必去西津渡。 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 西津渡一开始并不叫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叫"金陵渡”",自宋代开始才叫"西津渡"。 要说西津渡与镇江的关系,最早没有镇江只有西津渡,后来西津渡基本上可以代表镇江,镇江出现的历史名人或历史大事件,基本都在西津渡。 走到街中段看见李嫂锅盖面,一看手机也已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了,又看到店门上拉着横幅:央视在本店拍摄过4次专题片,就来了每个品种来一碗,水晶肴肉、鳝丝、肥肠……当然锅盖面和水晶肴肉绝配。 刚吃完面儿媳又买来各种味道的奶昔,一路走一路吃。 镇江博物馆。分老馆和新馆,新馆在老馆对面,一路之隔,成立于1958年,馆址为原英国领事馆旧址。 宏伟漂亮的镇江博物馆。 今年无锡博物院迎来南京博物院藏的小粉炉最近一跃成为网红,可惜没有目睹风采。镇江博物馆看到了一件粉色玉石器物,不过它是小粉瓶,瓶体也是采用芙蓉石制作,芙蓉石质地温润细腻,色泽粉嫩柔和,瓶身圆润,线条流畅优美。瓶身雕刻有精美的花鸟纹图案,鸟儿的羽毛、花朵的花瓣等细节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镇江博物馆馆内美景。 镇江博物馆参观结束去金山寺路上,到京畿路打个卡。镇江京畿路就像无锡的南长街闹猛,说是年轻人喜欢的,我们四个老人就是跟着走。 镇江商会旧址。 伯先公园。 坐镇江南。 京畿路上看有好多人在排队,也去凑热闹,一看是卖油酥饼,也就排上了,反正一路走一路吃。 等吃!走得也有点吃力,边等边休息一下,排队等了20分钟,终于吃到了,结果非常让人失望,怎能和惠山油酥相比。 都是年轻人来京畿路打卡留影。 镇江网红打卡京畿路。这条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街道,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它原名京畿岭,是一条在镇江城西,连接银山与宝盖山之间的狭窄通道。在民国时期,京畿岭被拓宽成为马路,漫步在京畿路上,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体会到时光流转的韵味。 手机上看看没多少距离,走起来还是感到有点吃力。终于到金山风景区了。 我们一直讲金山寺~金山寺,其实叫:江天禅寺。金山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 5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 40 余公顷,距今已1700年历史。主要有江天禅寺、金山景区、百花洲、镜天园、一泉景区五部分,寺院殿宇相连,楼阁层接,构成了“寺裹山”独特风貌,《白蛇传》中"水漫金山"的神话传说及名人轶事更使金山蜚声遐迩。 金山寺的来历传说为民间流传甚广的"水漫金山"的故事,也是我国著名的"白蛇传说",传说有一条修炼的白蛇嫁给了人类男子许仙,生活十分甜蜜,知道此事后的和尚法海告诉许仙,白娘子是一条修炼成精的白蛇,但许仙始终将信将疑,后来许仙则按照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果然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随即上天庭盗取仙草将许仙救活,后被法海骗至后来的金山寺软禁,白素贞则与小青一道与法海决斗,水漫金山寺,却也因此伤害了其它生灵。白素贞因触犯天条被镇压于雷峰塔中,后来其子长大后得中状元,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看到春晚舞台上的同款机器人了。 文宗阁。 书海石碑亭。 江天禅寺牌坊。 金山寺的历史可追溯至东晋时期,始建于公元323年至325年间。南朝至唐朝,金山寺的名字几经更迭,直至北宋真宗年间,因真宗梦游金山,赐名龙游寺。 元代起,金山寺开始使用"禅穗"之名,清代康熙帝南巡时更题写了"江天禅寺"的匾额。1983年,金山寺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寺院。 今天的金山寺人山人海,排队游览,拍照非常有难度。到了留云亭( 江天一览亭 ),准备拍摄一张与41年前一样的照片已是无缘了,因为亭内亭外围的都是人。亭内有康熙帝御笔"江天一览"石碑,故此亭也称江天一览亭。 1984年4月在镇江金山寺江天一览亭留影。 天下第一泉。 "天下第一 "应该是普天之下独一无二的,为什么"天下第一泉"有好几个?济南趵突泉名闻天下,康熙皇帝御赐"天下第一泉";茶圣陆羽评泉,认为庐山谷帘泉为第一;评水大家刘伯刍,奉镇江金山的中泠泉为第一;乾隆皇帝喜欢西山之水,又封北京西山的玉泉为天下第一泉,且有御碑为证。这么说来,天下名泉,就有四个"天下第一泉"。之所以出现这样多的天下第一,是因为评泉的标准不一样,出发点不同,其结果也就随之不同。 相比"天下第一泉"的你争我夺,无锡的惠山泉为"天下第二"却历来为大家所公认,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著名的"茶圣"陆羽的品定,他是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的作者,他曾经品评天下泉水二十种,认为庐山谷帘泉为第一,无锡惠山泉为第二。其次根据《煎茶水记》一书记载,后代的评水大家刘伯刍曾言:"水之宜茶者七:扬子江中泠泉第一,惠泉第二,虎丘第三……"根据陆、刘二位古代品茗专家品定,惠山新泉均列第二,故称"天下第二泉"。 金山寺。极目远眺,长江的壮阔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滔滔,奔腾不息,向着远方浩浩荡荡地流去,那雄浑的气势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卷。 "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独特风貌让人叹为观止。寺庙的建筑与山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红墙黄瓦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醒目,仿佛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师,用它的鬼斧神工绘制出了一幅精妙绝伦的建筑与自然共生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