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母亲难以弥补的愧疚

耿直牛哥

<p class="ql-block">近几年我写了不少人生感悟和日常生活随笔,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一些生活琐事都记录了。而我最亲的人,生我养我爱我的母亲留下的墨迹甚少。这不是因为母亲不优秀,更不是我们母子感情不深,而是母亲过于低调,不在乎名利世俗这些东西,使我这个儿子也忽略了对母亲平凡生话的记录,实在对不起我亲爱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母亲1934年出生在重庆鱼洞老街的一个平民家庭,排行老八,三岁时生母去世,外公一人靠替人写字维系八个儿女的生活,儿女们也算争气,很小就外出奔波找到了工作并安家立业了。母亲年幼,就只能在哥哥姐姐家度过自己的童年、青年时代。在眉山中学读初中、高中的生活及费用,全是在成都工作的长兄安排承担,其他的衣食住行大都是几个姐姐在赞助。解放后,母亲也当上了教师与父亲一道深耕教育一辈子,文革前的教师并不是什么好职业,可母亲却非常热爱这个职业,尽心尽力尽责的教书育人。父亲在异地工作,母亲一个人还要哺育我和妹妹的教育成长。老高中生老共青团员,贫苦出身的红苗苗婚后却因父亲有海外关系,政治前途终止。父亲这个助人为乐的活雷锋,经常做一些增加家庭开支,增加家务的善事(邦助差生到家补课叫贫困学生到家吃饭等等),母亲从不抱怨、不指责,总是在后台默默的付出和支持。</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记忆中,我和妹妹从未被母亲打骂过,他总是教育我们做人要本分,要诚实、要听话。母亲慈祥、宽容、谦让、自律、尽责、低调的品格,对我和妹妹的健康成长作用和影响是很大的。</p> <p class="ql-block">母亲十分热爱她的教育行业,当了一辈子的班主任,尽心尽责教了一辈子的中学语文,课件都熟透了,课本都不用看了,但母亲讲的每一堂课都十分生动,具有新意和吸引力。难怪她的学生们多年后仍然忘不掉母亲讲课时的一些内容和细节,她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担任各行各业领导职务很多,一但回到重庆都要邀约同学看望母亲,那场面真是热烈而亲切,每次我都被深深的感动着。学生们一谈起母亲,油然而生的流露出一种尊重崇敬的感情,我也为有这样一位平凡的母亲感到骄傲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母亲为了让妹妹顶替就业,五十岁就提前退休了,父亲因肠癌也早逝了,我异地工作又不在母亲身边,只能周末回家陪陪母亲,母亲就这样一个人生活了十多年,母亲在最后病重的几年全靠药物维系生命,一半时间在医院,一半时间在家里,在家里也不能平躺睡觉,母亲顽强的坚持了几年,实在是太痛苦了才对我说,儿子,我想早点走了,你们也少麻烦,我和你爸没有遗产留给你们,我省吃俭用悄悄的存有二十万钱留给你们,其它什么都没有, 我听后感到惊讶并有些不高兴的对她说,我的妈耶,你在干什么?你一个月千多块钱的养老金,不自己好好享受,留给我们干什么?慈母啊,慈母,这就是中国最简单,最平凡,最朴实,最伟大的母爱。</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病床上还自己策划了她八十岁生日的程序和内容,谁唱歌,谁跳舞,谁主持,最终因我对母亲病情的误判而未实现她最后的愿想, 让我这个该死的儿子遗憾内疚后悔一辈子,愿天堂的母亲原谅原谅儿子吧。</p><p class="ql-block">母亲最终因冠心病夺去了她的生命,享年79.5岁,亲爱的母亲儿子想你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