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磨炼出正果

🍎风轻云淡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风轻云淡</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 24409161</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破茧成蝶”,意指肉虫或毛虫通过痛苦的挣扎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化为蝴蝶的过程。也比喻一个人经过艰苦的磨炼、不懈的努力,最终走出了困境、获得了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想自己的奋斗历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从一名中学生,经过农村的艰苦磨炼,迅速成长为一名部队干部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首先在学校开始。<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当时正上初中二年级,</span>学校于1966年5月就不再正式上课了。我们从批判“三家村”开始,跟随着全国的步伐,自觉不自觉地加入了这场“文化大革命”运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成立了“红卫兵”组织,也随大流外出进行了“革命大串联”。直到1967年春节后,父亲知道我们在学校里并不上课,就对我说:“学校里不上课了,你也不要再去学校了。我们是农民,田里的农活,你迟早总是要学的。跟我们下地干活,早点学会,还可以多挣点工分,也好为家里减轻些负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年我还不到15岁,既然学校不上课,也没人管,我只得跟着父亲下地,去学着干农活。我的老家是江南水乡,所有的地都是水田。一年种三季,一季麦子,两季稻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1967年的“双抢”(抢收早稻,抢种晚稻),我第一次跟着母亲去割稻子。尽管去时母亲一再告诫我,割稻子时,人的身子尽量要低,腰要弯下去,镰刀要放平,用力时要平拉镰刀,不要斜着往上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始时我也一直提醒自己,腰弯下去,镰刀要放平,向后平着拉。干着干着,腰就累得受不了啦!不知不觉中,镰刀不是放平,而是斜着拉上来了。一不留神,镰刀割在自己左手的小指上,鲜血一下子就流了出来,痛得我“哇”的一声扔了镰刀,右手捧着左手,紧皱眉头,一副痛苦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急忙过来,叫我放开右手给她看。还好只是割破了皮,没有伤到骨头。母亲陪着我到村医护室进行了消毒和包扎。包扎好以后,我也没有休息,回到劳动的地方,总算不割稻了,叫我去打稻机上递稻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约过了一个多星期,我手上割破的伤口已经好了。父亲要我跟着他去学拔秧、插秧。割稻子当时都是旱田,田里没有水,打下的稻谷就干得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拔秧和插秧,都是在水里。水田里最讨厌的就是蚂蟥。不知什么原因,那时候水田里的蚂蟥真的多,只要脚一踏进水里,蚂蟥听到水声响,就一弓一弓地向你游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我们每个人基本都备有装蚂蟥的小竹筒子。蚂蟥怕咸,我们在竹筒里装了盐水,只要将蚂蟥捉住放进竹筒的盐水里它就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当我第一次两脚踏入水中时,几条蚂蟥同时向我游来,很快就吸住了我的小腿。我顾了左腿顾不了右腿,吓得我赶紧爬上田埂,两手按住小腿肚子向下勒。并将勒下掉在田埂上的蚂蟥一一捡到竹筒子里,它们在盐水里挣扎几下就死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等我再次下水时,其他人都已在拔秧了,因周围都是水响的声音,我下水的声音已不再引起蚂蟥的特别注意了。在我拔秧的时候,蚂蟥还是悄悄地叮住了我。等我发觉赶紧把它扯下来时,蚂蟥吸过的地方已经流血了。尽管我十分小心,一个上午还是让蚂蟥叮得三处流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年的“双抢”是7月中旬到8月上旬,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全年的高温天气几乎都在这一个月里。早上出工不到一个小时,人人都热得汗流浃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别是下午,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天,农民还是要顶着大太阳出工的。俗话说“面朝黄土背朝天。” 我们是“上背日头下背水。” 头上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面朝被太阳晒得直冒热气的水田,在那里拔秧、插秧、耘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抢”期间,通常是早上五、六点就出工,十二点回家吃中饭,休息两小时,下午两点半左右又出工,直到晚上七、八点才收工。一天活干下来,人像是散了架子似的,晚饭后根本不想再活动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温期间,白天大太阳晒着不好过,晚上的日子也不好过。那时候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又闷又热的房间里,就靠一把芭蕉扇。加上蚊子又多,晚上根本休息不好,第二天早上,照样跌跌撞撞又去出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的农民是真辛苦,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哪怕是刮风下雨,也得穿着蓑衣或披着塑料布出门干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起码得出工三百六十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在农村整整干了六年,不仅学会了干粗活,如掘板田、做麦地、做秧田、挑谷担、拉架子车、挑粪、施肥、割稻、踏龙骨车等;还学会诸如浸种、育秧苗、拔秧、插秧、选种等技术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年的农民生活,我不仅练就了一个结实的好身板,还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出不怕苦、不怕累的勇气,对工作认真负责、一絲不苟的作风和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意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2年我参军入伍到了部队,有人说新兵训练如何如何艰苦,对我来说,经过六年农民生活的磨炼,军营里的艰苦生活已不算什么。六年的磨炼,为我参军入伍后,迅速成长为部队干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2025.05.0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