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精作品】百年北大校园行

北太平庄 77956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五一小长假暨五四青年节期间,来到百年北大校园参观游览,如同踏入了一部鲜活的历史画卷,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西校门原为燕京大学的主校门,坐东朝西,是一座古典三开朱漆宫门建筑,庄严典雅。它由燕京大学校友于1926年捐资修建,故又称校友门。门上牌匾“北京大学”四个字,字体雄浑有力,为北大增添了几分庄重与威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小丘上,是仿通州燃灯古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它本是一座水塔,却成为了北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代表着北大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塔高37米,中空有螺旋梯直通塔顶,除基座外全是用钢筋水泥建筑,设计精良。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未名湖是北大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镶嵌在燕园的中心。湖水清澈,波光粼粼,湖畔垂柳袅娜,曲径通幽。湖南挽静谧的临湖轩、肃穆的斯诺墓,远望巍巍图书馆,北临整齐精致的“德才均备体健全”斋和乾隆石屏风,西望气宇轩昂的办公楼和沧桑厚重的西校门,东接凝重庄严的博雅塔,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燕南园是北大校园内的一片住宅区,曾经居住过许多民国大师,如冰心、吴文藻、朱光潜等。这里的一栋栋小别墅,风格各异,绿树成荫,环境清幽,让人感受到大师们曾经的生活氛围和学术气息。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办公楼旧址,建于1926年,曾叫施德楼、贝公楼 ,楼内还留存着沈尹默先生书写的“贝公楼”三字。它体量高大,歇山式加庑殿的屋顶别具一格,威严地矗立在庑殿顶教学楼之中。这里曾是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司徒雷登的办公处,如今是北大党委和行政部门所在。办公楼礼堂举办过众多重要活动,“一二·九”运动前,燕大学生曾在此商讨策划,许多知名学者、政要也在此发表演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石麒麟身高174厘米,另有98厘米高的须弥座 ,原是圆明园安佑宫的遗物,刻成时间不晚于雍正三年。它石料坚实,刻工细腻,线条、纹样流畅清晰,麒麟双目有神,四肢矫健,造型栩栩如生。早先安置于圆明园大宫门前,乾隆六年移至安佑宫。20世纪20年代,燕京大学建校时被移至校园,与办公楼、华表相互映衬,为校园增添了古朴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鸣鹤园位于北大西门内北侧,曾是“京西五大邸园”之一,与镜春园同属春熙园,后为惠亲王绵愉所有。其呈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条形,东部是起居区,西部为游赏区。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园内建筑大多被毁。1928年燕大购入,1992年北大对其修复。校景亭是园内最大的亭子,原名翼然亭,乾隆曾登亭赏景赋诗。它是大式重檐四角方亭,四周假山、树木环绕。燕大迁来后,在亭内彩绘燕园校景十二幅,校景亭由此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北京大学校史馆位于燕园校区西校门内荷花池畔,1998年奠基,2001年落成,2002年正式开放,江泽民题写馆名。馆舍分三层,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首层为“北京大学杰出人物展”,地下二层是“北京大学百年校史陈列展”,地下一层为专题展厅。这里以丰富的图片、图表、实物等,生动再现北大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展示了217位历史名人,是北大传统教育课堂、宣传窗口、校友联系平台、校史研究基地和活跃校园的阵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李大钊像位于未名湖畔。北大1977级和1978级同学毕业前夕捐资铸建,1982年落成,由中央美术学院傅天仇先生创作。李大钊1917年到北大任职,翌年任图书馆主任,是在北大乃至全国系统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早期创始人,为真理英勇就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蔡元培像位于未名湖畔。由北大1977、1978级毕业生集资铸建,1982年落成。铜像由中央美术学院曾竹韶教授创作,基座上“蔡元培先生”为许德珩先生所书。蔡元培1916年12月至1927年间任北大校长,秉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理念,引领北大革新,为新思想、新文化发源开辟道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苏格拉底雕像位于治贝子府古址,中国书院门前。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的思想和教育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倡导“知识即美德”,采用对话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引导人们思考和追求真理。在北大校园放置苏格拉底雕像,不仅体现了北大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接纳,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思考哲学、追求智慧的精神象征,激励着北大学子们不断探索知识,追求真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塞万提斯像位于勺园荷花池北侧草地,校史馆西南方。1986年北京市与马德里市结为姊妹城市,马德里市政局复制市区广场的塞万提斯像赠送北京,北京市政府将其安放在北大。像高2.35米,塞万提斯身着披风,右手持书,腰挎宝剑,气质威武潇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百年讲堂是北大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建筑风格独特,充满艺术气息。这里经常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文化演出、电影放映等活动,各国首脑政要以及众多文化名人都曾登上这个讲台。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北京大学图书馆由新馆与老馆两部分组成,总面积接近53,000平方米,设有阅览座位4000余个,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之一。图书馆始建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是我国最早的近代新型图书馆之一。“五四”运动前后,这里成为革命活动中心之一,李大钊、毛泽东等曾在这里工作。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西校门内办公楼前的草坪上,立有两根高大精美的华表。这对华表为汉白玉石雕,刻蟠龙云气,雕刻精细,是圆明园安佑宫遗物,至迟当造于乾隆七年(1742年)。它们默默伫立在校园中,见证着北大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