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再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远在东海之滨的我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给母亲一个什么礼物?视频前的你也想好了吗?请为我点亮一颗小红心,咱们再往下看。</p><p class="ql-block"> 每当闻到豆豉那独特的香味,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飘回到故乡的小村庄,飘回到母亲身旁。那盆“母亲牌”豆豉,承载着太多的回忆与情感,是我心中最珍贵的味道,也是母爱的独特诠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每一粒豆豉,都饱含着博大的母爱。)</span></p> <p class="ql-block"> 母亲今年79岁了,是个文盲,因为家里穷,她从小没有机会踏入学堂,可她的大脑却如同神奇的计算机,装满了无数的东西。她能熟练地哼唱着那个年代的革命歌曲,还会唱优美动听的苗歌。曾经,母亲有机会在县苗剧团工作,若不是因为我的降临,或许她的人生会截然不同,说不定还能吃上国家粮,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但母亲从未抱怨,她将全部的精力和爱都倾注给了这个家庭,倾注在了我们兄弟姐妹的身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老家,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一个女人若能做好豆豉和酸汤,就意味着她心地善良,会得到全村人的敬重。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备受敬重的人。她做的豆豉,堪称一绝,从发酵程度到香味、颜色,都比别人的出色许多。那独特的香味,仿佛有着特殊的印记,只要轻轻一闻,我们就能笃定地说:“这是母亲做的豆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苞谷粑加豆豉,是我们儿时的美味佳肴。)</span></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挣工分的艰苦年代,我们家作为“半边户”,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父亲在外工作,家里的一切重担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她靠着自己单薄的身躯,努力养活我们四个儿女。一年到头,餐桌上常见的是包谷粑、红薯和洋芋,而豆豉,对于我们来说,是童年时代难得的美味奢侈品,陪伴我们度过了那段艰苦却又充满温暖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母亲总能把包谷粑做得又薄又香,搭配上她亲手炒制的豆豉,再加上几颗老辣椒和几根翠绿的大蒜,那香味,光是想想,就让人口水直流。那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围坐在一起,一人一个包谷粑,一匙豆豉,便是一顿令人心满意足的美餐。那简单的食物,因为有了母亲的爱,变得格外珍贵,成为了我们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家里穷,我要到冬天才有一双瓦口胶鞋,平常我是赤脚大仙,踩在砂子路上,感觉非常舒服。)</span></p> <p class="ql-block"> 母亲虽然没有文化,却有着非凡的智慧和教育艺术。记得我从村小升到中心完小三年级时,每天要步行3公里去上学。年纪小、身材矮的我,路上常常被大同学欺负,为了躲避欺负,我不得不迟到和早退。渐渐地,我的成绩明显下降,开始讨厌读书了。逃学、旷课成了常事。为了隐瞒母亲,我早上和小伙伴们一起出门,然后到田里抓黄鳝,到河里摸鱼虾,晚上又和同学一起回家,直到班主任老师家访后,母亲才知道了我的情况。她没有责骂我,而是温柔地询问我缘由。当我说出是因为心疼她一个人劳作太辛苦,想辍学帮她干活时,母亲没有拒绝,只是平静地说:“太好了,明天就跟我干活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为什么抓黄鳝那么厉害,都是从小逃课练出来的真本领。)</span></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跟着母亲走进了苞谷地,开始了锄草施肥的农活。10岁的我,在一人多高的苞谷地里显得那么渺小。手中的碳氨肥料气味刺鼻,还会咬手,一开始觉得新鲜,还能边干边唱歌。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汗水不断流淌,苞谷叶上的小锯齿无情地在我的脖子和手臂上划出一道道血印,汗水和肥料的刺激让伤口又痛又辣。好不容易熬到天黑收工,我以为第二天能换个轻松点的活,可母亲却坚持让我继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咬牙坚持了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里,我的脸被晒脱一层皮,双手和脖子上的伤口被汗水和碳氨浸泡,疼痛难忍。最终,我实在撑不下去了,向母亲承认错误,请求回到学校读书,并发誓以后一定好好学习。母亲用这堂特殊的劳动课,让我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也为我未来的人生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多年后,我考上师范,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教师,还成为中国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的首任扶贫队长,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母亲当年的教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那个炭氨肥料很剌鼻,眼睛也很难受,但是为了不上学,我拼命坚持着。)</span></p> <p class="ql-block"> 如今,每当想起母亲,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她为我们做豆豉的场景。那些豆豉的原材料,是母亲亲手种的大豆。我仿佛看到,一个佝偻的身影,背着一背黄豆,拄着木棍,在野草挡道的山间小路上艰难前行。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曾经的生产要道也少有人走,可母亲为了让我们能吃上她做的豆豉,不顾艰难险阻,独自一人去收豆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张照片,我每次看到都在落泪,我要拼命的奔跑,超越父母老去的速度,让他们能安度晚年。)</span></p> <p class="ql-block"> 在那次“豆豉计划”中,母亲不幸摔下山坡。也许是母子间真的有心灵感应,那天我恰好回到家,看到母亲摔倒民了,连忙朝山上跑,及时将母亲扶起。然后扛起那袋百斤的大豆,心中满是震惊与心疼。一个76岁的老人,为了满足儿孙的心愿,竟做出如此让人动容的举动。自那以后,我们再也不敢轻易提起“豆豉”二字,因为这两个字承载着母亲太多的爱与付出,也让我们深感愧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现在,母亲已经老了,再也没有力气做豆豉了,“母亲牌”豆豉也成为了一种怀念。幸运的是,母亲做豆豉的手艺传给了堂嫂。堂嫂在县城帮侄子带孩子,偶尔也会回家为我们做豆豉。她做的豆豉也有着独特的香味,吃起来总会让人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于是我们给它取名“思乡牌”豆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但我很幸运,都退休的人了,还有父母在牵挂着我。)</span></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回到了家乡岽哨村,和乡亲们一起思考着发展产业的道路。我曾给外面的朋友寄过“母亲牌”豆豉,大家都赞不绝口,还说很有卖点。我心中不禁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建一个岽哨村食品加工厂,把堂嫂请回来,组织村里的妇女一起做豆豉,将“母亲牌”“思乡牌”豆豉打造成品牌,再通过网红直播的方式,把我们的产品推广出去?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份充满爱的味道,也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家乡发展得更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故乡,是无论走多远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可随着时光流逝,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只能将乡愁留在记忆深处。而母爱,却是现实中最真切的思念。母亲用她的一生,为我们遮风挡雨,给予我们无尽的爱。我们这一代人,对母亲有着深深的亏欠,因为母亲总是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而我们,又将这份爱传递给了下一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是岽哨村的“母亲牌”豆豉,我想把它卖到宁波市,让城市里的人也能品味到家乡的美味。)</span></p> <p class="ql-block"> 母亲节快到了,我想对母亲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感谢您这么多年来的付出与陪伴,您的爱,就像那美味的豆豉,永远温暖着我的心。”也希望天下所有的儿女,都能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趁母亲还在,常回家看看,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了解我们的故事,请继续往下看……)</p><p class="ql-block">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佰幸农业“三变+”模式将为您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民持股,共同富裕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在大健康背景下,中叶健康“三变+爱”模式将为您解决身心与身体的健康问题。</p><p class="ql-block"> 有意合作者:</p><p class="ql-block"> 乡村振兴版请联系:15529602332(叶先生)</p><p class="ql-block"> 大健康领域请联系:18858025577(叶先生)</p><p class="ql-block">最近发表的相关作品</p><p class="ql-block">1、滕头新传</p><p class="ql-block">2、棠岙村之旅:山水间的温情与乡愁</p><p class="ql-block">3、行走宁波“湘西第一村”所想到的</p><p class="ql-block">4、余村考察记——“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与启示</p><p class="ql-block">5、黄杜村——一片叶子寄深情</p><p class="ql-block">6、花园村:从贫困走向传奇的奋进之路</p><p class="ql-block">7、大善小坞村的探索</p><p class="ql-block">8、见证乡村传奇 探寻发展之路—— 航民村发展启示</p><p class="ql-block">9、传奇九星村,致敬吴恩福</p><p class="ql-block">10、大山的见证——张友义和他的安保事业</p><p class="ql-block">11、载着希望与梦想启航</p><p class="ql-block">12、湘西人湘西情:宁波的梦与远方的家</p><p class="ql-block">13、草根逆袭者——叶阳波和他的“三变+爱”模式</p><p class="ql-block">14、兰亭之约,岁月无痕</p><p class="ql-block">15、爱与希望的旅程——世哲哥千里寻狮记</p><p class="ql-block">16、岁月之光,传承之路</p><p class="ql-block">17、宁波,温暖之城</p><p class="ql-block">18、一条军裤的深情</p><p class="ql-block">19、35 年 只为这次一见</p><p class="ql-block">20、万福山,亲子康养的理想净土</p><p class="ql-block">21、刘明,我一生的贵人</p><p class="ql-block">22、在陶贺冲村,我见证了乡村振兴的力量</p><p class="ql-block">23、大安村,我的心灵归处</p><p class="ql-block">24、黑暗世界里的闪亮人生——我在“古天真”疗养院调理的故事分享</p><p class="ql-block">25、愿蓝莓芬芳,情谊永存</p><p class="ql-block">26、外人眼里的湘西</p><p class="ql-block">27、宁波:山海之间,一座城市的诗意与远方</p><p class="ql-block">28、你敢相信吗?</p><p class="ql-block">29、让爱心永远传递下去</p><p class="ql-block">30、真爱永恒 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31、山海相逢:找寻乡村振兴的密码</p><p class="ql-block">32、奋进前行的湘西人</p><p class="ql-block">33、湘商聚力探新路 山海协作启新程——滕树静赴东部开展湘商回归考察</p><p class="ql-block">34、湘西人的颍上情</p><p class="ql-block">35、周大宝大碗饭在宁波爆火</p><p class="ql-block">36、震惊!宁波人在边城竟遭遇这些奇事!</p><p class="ql-block">佰幸农业【“三变”+】模式图片</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