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快乐游

园蕊萍

<p class="ql-block">五一劳动节期间,福清石竹山等景区景区迎来了蕉城工信局离退休党支部和老体协组织的老干部党员们。大家在这里放飞自我,拥抱自然,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让身心得到一次美好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戚继光抗倭遗址,坐落于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距离县城约十公里,是福清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诉说着戚继光抗倭的英勇事迹</p> <p class="ql-block">点将台位于瑞岩半山腰,由整块约七百平方米的花岗石构成。相传这里是戚继光操练兵马、阅兵比武的天然练兵场,见证了古代军事训练的壮观场面</p> <p class="ql-block">弥勒岩,别名瑞岩山,古称"瑞岩丹洞"是一人文与自然景观兼胜的风景游览区。弥勒岩有嶙峋的岩峰或卧或悬,或离或合,幽姿万千,令人赞叹不已。弥勒岩山麓,有一高大石佛盘膝而坐,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弥勒石雕造像。石佛像始凿于元至正年(公元1341年),至明洪武年(公元1368年)竣工,高6.8米,宽8.9米,由整块花岗岩就地琢成,天然妙相,袒胸露腹,两耳垂肩,笑态可掬,观者可以忘忧。经国家文物局认定,该石佛为全国最大的立体石刻弥勒佛像,已纳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瑞岩山上有奇特的火成岩,满山尽是天然肖形石和石壁岩洞,自宋代开辟以来,历代文人名士纷纷探幽览胜,勒石留记,摩 题刻比比皆是。自宋(960-1279)至清(1644 1912)留有名人题刻170余处,篆、隶、真、草各体皆备,最早的题刻作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距今已860多年,至今仍然完好可见,它记述了北宋(960-1127)徐从道、陈梦兆、朱元锡、范彦章和陈舜俞五人第一次登瑞岩山的足迹。最大的摩崖题刻是在寺后左侧岩壁上的“天章岩”3字,每字1米见方。从元代(1271-1368)起至明(1368-1644)、清(1644-1912)和民国初期(1912-1949),许多朝廷重臣和著名地方大吏、军事统帅均慕名来游。如元代的福建行中书省兼训奉大夫王伯颜,明内阁大学士叶向高、抗倭英雄戚继光、礼部尚书陈经邦等均留下诗刻和题刻。其中以叶向高《谢政归来》诗刻最为著名。</p> <p class="ql-block">万福寺,位于福清县渔溪镇的黄檗山。 万福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公元789)。自唐以后,历代兴废不一,明朝时期多次修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皇帝御赐"万福禅寺"匾额。1928年,寺被山洪冲毁。福建省佛教协会成立了修建委员会,对万福寺进行了修复。1983年,万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这里是"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教学实践基地","福建省黄檗禅文化研究院","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黄檗讲堂"</p> <p class="ql-block">石竹山风景区,位于福清市石竹街道。是我省首批省级风景区之一,也是国家首批水利风景区,2004年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有兔耳岭的怪石灵雄,千岛湖的湖光山色,以石奇竹秀而得名,素有"雅胜鼓山"之誉,为福建省道教名山。山间有紫云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化龙窝、鹤影石、鸳鸯石、棋盘石、龟蛇石、蟠桃石、洞天等奇岩怪石、天然石景。因"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而得名。石竹寺由仙君楼、玉皇殿、文昌阁、土地庙、观音堂、伽蓝殿等组成</p> <p class="ql-block">今日之行,满载欢笑而归。大家在瑞岩山、万福寺。石竹山景区度过了愉快的一天,留下了美好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