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徽杭古道:探索徽商传奇之路

凡夫俗子

<p class="ql-block">  徽杭古道,这条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道,北宋宝祐年间胡润修凿山道奠定了雏形,明嘉靖年间胡宗宪将其扩修为徽杭通衢,民国时期徽商邵在炳、胡原堂等人多次出资修补、大修。它起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江南村,经江南第一关、逍遥岭、马头岭等,止于皖浙交界的临安区浙川村,全长25公里。古道蜿蜒曲折,穿越山峦,连接着徽州与杭州,见证了几百年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  人间四月芳菲盛。雨后清晨,晴空万里,一轮旭日缓缓从东方升起。停在两中心B座广场的大巴车,迎接着一位位徒步爱好者。他(她)们来自市区及周边县,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身着五颜六色的服装。虽然他(她)们互不相识,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徒步徽杭古道,寻觅徽商传奇故事,邂逅诗意山水美景。</p> <p class="ql-block"> 随着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车辆驶入沪昆高速。为了缓解旅途疲倦,徒步牵头人大法与徒友们进行了互动,组织了一些简易的题目供大家抢答,答对有奖。小朋友比大朋友更积极参与,有的小朋友还朗诵古诗词,车内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p> <p class="ql-block">  车辆途经沪昆、溧宁、临金高速,在杭瑞高速清凉峰互通驶入县道吉浙线,到达徒步起点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永来村已是上午十点半。</p><p class="ql-block"> 永来村位于皖、浙两省交界处,与临安区清凉峰镇浙川村相邻,两村村容村貌相仿,使人感觉不到永来村是属于安徽管辖。一条小溪从村中央穿过,两岸是错落有致的民房,白墙黛瓦,色彩简洁明净,黑白对比鲜明,给人一种清新淡雅、质朴宁静的视觉感受,与绵绵不断的青山、潺潺清澈的溪水相互映衬,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村的尾部便是徽杭古道景区入口大门,一座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矗立于山间,牌匾上写着“徽杭古道”。大门口有一小型广场,设有停车场、商店、公共厕所等公用设施。</p> <p class="ql-block">  诗人汪国真先生为徽杭古道题写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刻在大门口右侧的一块石碑上,它与徽杭古道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相契合,体现了当年徽州人不畏艰难,勇于走出大山闯荡世界的拼搏精神。 </p> <p class="ql-block">  景区导览图展示了各个景点、线路与位置,一目了然,令我们对徒步探寻古道充满期待。</p> <p class="ql-block">  我们背着背包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两旁是茂密的植被与岩石峭壁。蔚蓝的天空,朵朵白云,阳光不像冬日那般微弱,也没有夏日那般炽热,温暖而柔和地洒在大地上。</p> <p class="ql-block"> 古道穿过树林,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两旁簇拥着灿烂的杜鹃花,宛如天边倾泻而下的绮丽云霞,肆意而绚烂;翠绿的叶子恰似灵动的绿精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与娇艳的杜鹃花互相映衬,编织出一幅如梦如幻的春日画卷。</p> <p class="ql-block">  古道的土路犹如一条细长的丝带,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时而隐藏于茂密的树林之中,时而又在开阔的山坡上展现它的身姿。土路的宽度并不均匀,宽的地方可以容纳两三人并排行走,窄的地方则只容一人通过。坡道并不陡,都是缓慢提升,所以徒步古道没有觉得很累。两侧乔木遮天蔽日,形成一片绿色的穹顶,为徒步者带来清凉和惬意。</p> <p class="ql-block">  这对母子完全陶醉于美轮美奂的景色中。</p> <p class="ql-block"> 半小时左右,我们就到达古道第一景点——入胜亭。亭子建筑规模不大,采用传统的木梁柱结构,以木柱支撑屋顶,榫卯连接,工艺精湛。亭子四面通透,没有墙体阻隔,既能为行人提供休息又能使行人在亭内全方位欣赏周边的山水美景,实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 亭子被一片翠绿的树叶和红丹丹的杜鹃花环绕着,景色美不胜收,徒友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打卡。我抢抓时机,拍到了一位徒友优雅的身姿和景色完美融合,记录下这美丽瞬间。</p> <p class="ql-block"> 南天门。南天门由两块巨大的岩石矗立在古道两侧而形成,中间是一条狭小的通道,地势险要,从远处眺望,犹如一座天然的石门矗立在山间,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观。它巍峨的雄姿,更像忠于职守的卫兵,守护着来往古道的子民。</p> <p class="ql-block">  蓝天凹。顾名思义,蓝天凹因两座山峰呈“凹”字型,蓝天白云嵌入其中而得名,海拔1050米。这里是徽杭古道最为宽阔之处,群山环绕,视野十分开阔。这里地势平坦且有高山草甸覆盖,可以欣赏星空和日出日落,可以举办篝火晚会,是理想的露营之地。站在蓝天凹,可将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森林等美景尽收眼底,有“江南西藏”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古道的全貌,感受着古道的壮丽与雄伟。<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在山顶可以俯瞰远方山脉,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顶,蓦然回首。一座巨型的蔚为壮观的悬崖峭壁屹立在眼前。它像华山的山峰,仿佛是天神用巨斧劈开,如倚天剑般直指苍穹,令人望而生畏。它更像一道天然屏障,为在蓝天凹休息子民遮风挡雨营造舒适安全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  从永来村到蓝天凹这段古道,以泥土路为主,皆为上坡,地势平缓且无险处,用时一个半小时左右,徒步较轻松。山间的溪水流向由西向东,山坳间时有人家。从蓝天凹开始,古道开始下坡,溪水流向由东向西。</p> <p class="ql-block"> 上雪堂是个小自然村,有客栈和农家乐,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让徒步者可以在此休息调整,补充能量。我点了一碗面,里面有一块大猪排、一个鸡蛋和笋干杂酱,味道杆杆滴,不贵,才二十五元。周围景色秀丽,有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森林;远处山恋起伏,近处溪水潺潺,充满了自然之美。</p> <p class="ql-block"> 从上雪堂开始,古道基本上是用石条砌成。脚下的石板路在岁月的摩挲下,泛着温润的油光,每向前踏一步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它静静诉说着往昔的金戈铁马与岁月沧桑。</p> <p class="ql-block">  南宋宝祐丁巳年(1257年),大石门人胡润捐金用工,在逍遥岩悬崖绝壁上凿去巉岩,甃成阶级,开避出了这条通道,奠定了徽杭古道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  山涧溪水潺潺,晶莹碧透,或翠绿,或晶明,变化多端,绚丽多彩。在奇石间穿梭,时而形成小瀑布;时而汇聚成碧潭;时而奔腾跳跃激起雪白水花,喧闹着冲破寂静山谷;时而缓流如明镜倒映绿树蓝天,无声漫过青苔石。</p> <p class="ql-block">  “古道人家”招牌醒目地挂在建筑上,周围环境绿意盎然,显得宁静而美丽。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p> <p class="ql-block"> [徽杭古道风景区游览示意图]展示了该景区的主要景点分布情况及距离标注等重要信息;同时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事项并倡导文明旅游行为规范。这样的示意图让游客对古道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人们更加珍惜这片历史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  黄茅培村位于徽杭古道中间位置,是一个民宿、农庄、客栈集中的小山村,建筑多为传统的徽派风格,白墙黛瓦,与周围的山水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它承载着徽商文化底蕴,见证了徽商们在这条古道上的兴衰历程,是徽商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施茶亭。它是供行人饮茶、歇脚的场所。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厅和边廊设有佛龛,供亭主和行人拜祭。在亭子里可看到对面的佛掌峰,感受悬崖峭壁下的古道险峻之美。</p> <p class="ql-block">  佛掌峰。佛掌峰是古道上一处独特景观,它矗立在三天子障山(清凉峰)西出支脉佛祖灵山之北麓,面向逍遥谷,与如来佛柱相呼应。山峰上有五块巨右,宛如伸开的巨掌,拇指微微向内,其余四指展开,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佛掌挂在古道对岸,形象逼真,惟妙惟肖。佛掌峰因沾有“如来佛掌”之灵气,被当地民众视为具有避邪驱恶、施乐行善、普度众生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p> <p class="ql-block">  江南第一关。它是徽杭古道上的重要关隘,是古道西端的起点。相传明代兵部尚书、抗倭名臣胡宗宪认为此处在江浙一带最为险要,堪称第一,故而取名“江南第一关”;也有说法称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于1861年率部经此,赞为天险而命名。</p><p class="ql-block"> 关门由四根大石条横架天然岩石构成,门楣西刻“江南第一关”,东刻“徽杭锁钥”。关口东侧有一依山修建的拱形石亭,可供行人避雨休息,石亭沿口刻有“履险如夷”的摩崖刻字。</p><p class="ql-block"> 徽杭古道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江南第一关作为其重要关隘,在历史上是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必经之路,见证了徽商经济的繁盛和艰辛经营。因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34年12月,寻淮洲率领的红军先遣队北上抗日曾打此路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皖南一带的游击健儿也在此留下了许多革命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里自然风光绚丽多彩,高峰巨岩南北夹峙,中隔涧壑,逍遥溪水蜿蜒其间。这里怪石嶙峋,形态各异,形象逼真,与峡谷奇石秀水、古道雄关险要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天然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  从关脚岩口亭出发自西拾级登关,北岩石避嵌入约2米长花岗石板筑成栈道,部分石条半悬空际,石栈宛若天梯,从岩脚到顶端关口的1400余级石级均由人工开凿而成。</p> <p class="ql-block">  此张照片左侧中部为徽杭古道,中底部为逍遥谷景区栈道,两景区互通。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去逍遥谷,留点遗憾,待秋高气爽再畅游。</p> <p class="ql-block">  徽杭古道早有耳闻,也有走一走这个心愿。在此,衷心感谢户外群提供机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永来村到江南村这段古道约十三公里,今天用时五个半小时,双脚略感酸胀,但精神状态总体感觉良好。</p><p class="ql-block"> 徒步徽杭古道,是一场穿越历史与自然的沉浸式体验。蜿蜒的千年古道,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发亮,凹陷处刻着无数挑夫足迹,仿佛能听见“咯吱”“咯吱”的扁担声在山谷回荡,仿佛能看到挑夫们负重前行的身影。行走间不禁联想,当年徽商背着行囊,告别妻儿,去创荡世界,是多么的艰辛困苦。“江南第一关”“徽杭锁钥”斑驳却苍劲的字,向我们诉说着古商道的繁华与沉寂。“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善是人性中最温暖、最明亮的光辉;在人生慢慢的长路上,多做善事,行善积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秉持的生活态度。蔚蓝的天空,连绵起伏的青山,翠绿娇嫩的树叶,五彩斑斓的花朵,清澈见底的溪水,寸步不离,一路相伴,炎热、疲倦一扫而尽。</p><p class="ql-block"> 徽杭古道不只是徒步线路,更是一条串联自然奇观、历史记忆与人生感悟的通道。当双脚丈量完最后一块青石板,带走的不仅是满身汗水,还有对“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感叹,以及对山水和岁月的敬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