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从中一抹绿——成都市人民公园

艾大哥

<p class="ql-block">  人民公园,承载着多少儿时的童趣,引起了多少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的人民公园,是当时成都有数的几个公众游览场所,园内古树参天,山石嶙峋,盆景秀丽,小路两旁绿草婆娑,鲜花绽放,湖水清冽。是成都闹市区内一个难得的园林。和它齐名的还有望江公园,杜甫草堂和武侯祠。</p><p class="ql-block"> 由于离我家和小时候就读的小学很近,我经常来玩儿,学校也不时组织我们来这里上劳动课,就是拔草,把灌木丛中的杂草清除掉。而我们更期望的是劳动完之后的自由活动可以到儿童乐园尽情的撒欢。</p><p class="ql-block"> 公园里,有两个露天游泳池,六分钱一场。那时的成都不像现在,很多大的综合体内都有恒温游泳池,除了猛追湾有个正规的泳池外,就是几个大学里有,还不对外开放,故而,人民公园的游戏池刚开放,可以说立即吸引了方圆几公里内的中小学生,一到夏天泳池开始开放,无论是天晴下雨,池内永远是像下饺子一样的人满为患。我就在这儿学会了游泳。游泳场内,每天固定播放着同一首歌——著名歌唱家马国光唱的长征组歌里面的“雪皑皑,野茫茫……”,以至于我这个没音乐细胞的人也能很娴熟的哼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人民公园每年秋天还举办一次菊展,一般是在国庆节前后,那半个月左右,各色各样的菊花,盆栽的,种植的,被心灵手巧的园艺工人扎成不同的造型,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蔚为壮观。整个公园就是一个花的海洋。我们经常被老师要求以这个题材写作文。把一个美好的景观搞得来心理压力极大。</p><p class="ql-block"> 公园里的一个去处是一座纪念碑,是为辛亥年四川人民为反抗洋鬼子,保护铁路而建立的,碑的四个方向分别由四个当时四川有名的书法家写的同样的碑文“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其中一个叫赵熙的,是我一个朋友的爷爷。我这个朋友由于家学渊源吧,书法也很不错。</p><p class="ql-block"> 在公园的一角,还有一座著名雕塑家刘开渠的作品——川军出川抗战纪念碑,一个穿草鞋,背斗笠,负大刀,打绑腿,拿着一杆汉阳造步枪的精瘦汉子,扎着马步,目光炯炯有神的盯向前方。代表着四川人对侵略者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已经记不得这座雕像是从哪儿移到这个角落里的了。反正当时是觉得这是为国民党歌功颂德的,不允许放在大庭广众之下吧。其实,当年川军出川抗战是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的,不应当由于政治原因而抹杀。</p><p class="ql-block"> 公园里的一个名为“鹤鸣”的老茶肆,几十年来一直热闹非凡,为不少老茶客所追捧,几块钱一杯的盖碗茶,价格很亲民。旁边的餐馆里有着各种四川小吃,茶客们到了饭点就要上一些各自爱吃的,节俭些的就带两份锅盔,可以在这儿悠哉悠哉地待上一天,这也是典型的成都慢生活。</p><p class="ql-block"> 还是十多年前,我还住在公园附近,晚饭后每天和一个邻居约好一起散步,那时,按照成都市的要求,所有公共场所和机关单位都要拆除围墙,人民公园也不收费了。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我们遛弯的好去处。彼时,群众音乐活动方兴未艾,白天的公园里不少爱好者自发组成了各种不同的声乐和器乐演唱演奏团体,有管弦乐,民乐,水平也参差不齐,基本上属于是自娱自乐,但参与者热情极高。那种认真的态度完全不逊于国家级专业团体。他们彼此相互间离得很近,大都是靠音量来压倒相邻的乐队。隔挺远的就能听见震耳欲聋的慷慨高歌。这种情况一直经久不衰,持续到现在。</p><p class="ql-block"> 在公园里,还有一个叫恋爱角的去处,一段小路上用竹子弯起一个漂亮的穹顶,挂着喜庆的红灯笼,煞是浪漫,不少人把自身的条件和要求写在一张纸上挂在横牵着的绳子上,待价而沽。但往往当事者并不来,而是由父母来给孩子把关的。好像在全国范围内还小有名气,电视台也播放过。</p><p class="ql-block"> 到了晚上,园内的广场就被跳舞的大妈占据了,也是分成多少摊,交谊舞,拉丁舞,广场舞种类繁多,一个特点就是鲜见男士。不是流传着那么一句调侃的话吗,说女的在外面扳命,男的在家里等死。我们俩散步时都能见到这些跳舞的,那些跳交谊舞的使我这位邻居心中也泛起了涟漪,为了不担上个重色轻友的名声,他开始忽悠我也改变活动方式,加入到跳舞的大妈中去。我评估了一下自己的条件,往上数三代都没有这种细胞,走路都是迈左腿甩左手的,动作毫无美感,再加上一个肥肚腩,去跳舞岂不是得把舞伴顶出三米开外。还是有点自知之明吧。于是,我那个邻居就单枪匹马的杀将入内,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舞蹈圈里抢手的角色。几年下来,居然颇有成就,还代表四川省参加了全国业余舞蹈比赛。有一回把他在贵阳参加比赛的视频发给我看,蛮像那么回事的。</p><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时隔多年,今天和朋友一起来到这儿,既能找到昔时的久违感觉,又见到了公园内的各种变化,有不少与时俱进的各种体现四川特点的出非遗节目。做东的朋友见多识广,把我们领到一个十分清静的园中园茶馆,进得月门,数杆修竹,小桥流水,几处假山,曲径通幽,少了几分喧嚣,多出几分宁静。身着唐装的女服务员引领着我们来到一处古色古香的茶桌旁,小轩窗造型各异,白粉墙上覆墨瓦。几幅精良的蜀绣挂着,为园内环境凭添了浓浓的文化氛围。恍若世外桃源。茶桌上一套小巧精致的茶具,斟茶续水,颇有点红袖添香的感觉。拿出自己带来的各色干果,摆放在桌上,一通闲聊胡侃。又叫了附近有名的老妈蹄花外卖。酒足饭饱后,开始了演出,地方不大,都是专业演员的单人表演,有琵芭独奏,戏曲舞蹈,川剧变脸,艺术掺茶等精彩节目,还走下来和观众互动,别说座中的老外,就连我们也被蒙得一愣一愣的,也知道变脸是有根细绳一拽就扯下一层,但当演员和你近在咫尺时,那一瞬间的变化还是令人匪夷所思,更奇特的是,居然还能将已经露出本来面目的脸上再变回去,又戴上脸谱,这个我好像以前还没见过。还有一个身着中式衣褂,挺精神的小伙儿来给各桌茶客表演掺茶,西瓜大的茶壶,有一米多长的壶嘴,极细。只见他腾挪身段,在难度极高的各种造型中给茶客掺茶,把个茶壶耍得滴流乱转,同时还不断地给我们往茶碗里掺茶,一根水线从离茶碗有一两米远处准确的冲入牛眼大的茶杯中而又能做到滴水不漏,可谓一绝。</p><p class="ql-block"> 紧临公园旁边,有座格调古朴的建筑,房顶上站着一只大公鸡的塑像,很醒目,也很别致。那是成都一个有名的餐馆,叫努力餐,从解放前就开始存在了。还是小说红岩中一个真实人物,四川地下党军委书记罗世文用于工作接头的地点。</p><p class="ql-block"> 总之,人民公园在这几十年成都市容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时,还能以一个闹市中的绿洲存在,也是不容易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