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下午我们去紫竹院散步,顺便到行宫参观了“中国雅事——茶文化艺术展”。<br>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最早使用茶叶、进行茶树栽培、种植,并开启饮茶风尚的国度。人们对茶的利用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历经生吃药用、熟吃当菜、烹煮饮用、冲泡品饮等诸多过程,相关茶具、茶礼、茶俗、茶旅、茶诗、茶艺等诸多环节,也随之演变发展。<br>  《茶经•六之饮》中,“茶圣”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历代茶文化研究者以此为据,认为人们发现和利用茶始于神农传说反映的上古时代原始母系氏族社会,迄今5000年<br>到6000年历史。<br>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茶文化不断走向世界,茶的国际化之路历经千年发展,形成包括日本茶道、韩国茶礼、英国下午茶、东欧茶炊、亚洲甜茶、非洲煮茶等为特色的各国、各地域茶文化。茶,是承载中国哲学“和合”思想,献给世界的爱的礼物。<br>  本次“中国雅事——茶文化艺术展”是由北京市紫竹院公园管理处联合北京市世界语协会,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外文出版社共同主办,以“茶爱天下 ,环球同饮”为主题,汇集国内外50余家高校、文博单位、茶企和茶文化爱好者的藏品,通过藏品实物和媒体影像多维度展示数千年茶文化的历史,制茶技艺的发展、茶器具艺术的演变、品茗书画的繁荣,以及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哲学追求。<br>  </h3>  <h3>茶与爱情婚姻,中国人自古以来常将茶与爱情婚姻的各阶段紧密结合,象征对婚姻的美好祝愿。</h3>  <h3>“小棉袄”品牌的茶饼</h3>  <h3>制茶用具</h3>  <h3>龙纹四海壸</h3>  <h3>龙纹四海壸</h3>  <h3>宋代庐陵吉州窑茶具</h3>  <h3>建盏作品,宋代福建建窑生产的瓷器俗称“建盏”。此品为当代福建顺阳里龙窑建盏。</h3>  <h3>陆德祥工艺美术师制作</h3>  <h3>蒋韵杰的作品</h3>  <h3>生产工具</h3>  <h3>再加工茶,柚子皮大红袍</h3>  <h3>福鼎白茶</h3>  <h3>再加工茶,安茶。产地为安徽黄山市祁门县。</h3>  <h3>再加工茶,万寿龙团。此为普洱茶中的顶级贡茶,是清代宫廷御用茶的代表之一。</h3>  <h3>再加工茶,普洱茶砖。产地云南。</h3>  <h3>再加工茶,竹筒茶。</h3>  <h3>再加工茶,普洱生茶。产地云南。</h3>  <h3>再加工茶,普洱七子茶饼。是茶马古道千年商贸史的活化石。</h3>  <h3>左边是绿茶,紫芽苞。产地云南;中间是再加工茶,小金猪;右边是黄茶,霍山黄芽。</h3>  <h3>北宋定窑莲瓣纹茶碗</h3>  <h3>蒙古族茶壶和茶杯</h3>  <h3>国际杯,翟亚博制作。该杯为首届国际茶日(2020年5月21日)纪念茶具。</h3>  <h3>小雏菊子母壸(英国)</h3>  <h3>遇见幸福,手工制作。以德国国花“矢车菊”为花纹装饰,专为“茶和爱,茶和天下”全球影像展德国站而创作。德国国花“矢车菊”的花语是“遇见幸福”。</h3>  <h3>黑尔茨贝格之心</h3>  <h3>郁金香形玻璃杯(土耳其)</h3>  <h3>黑底珐琅彩子母壸套装(土耳其)</h3>  <h3>雕地玲珑黄釉茶器套组</h3>  <h3>团寿纹红釉茶器套组</h3>  <h3>黄釉茶器套组</h3>  <h3>黄釉茶器套组</h3>  <h3>黄釉茶器套组</h3>  <h3>杭州的声音,2016年G20𡶶会期间专用茶具。</h3>  <h3>第二届全国世界语大会纪念茶具。产地为河北唐山。</h3>  <h3>茶圣陆羽<br>  陆羽(733—-804年)唐朝人。潜心著术《茶经》,历时二十余年,完成这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茶经》三卷十章,涵盖茶树起源、种植、采制、器具、烹煮、饮用和茶史文化,系统总结了唐代及以前的茶学知识。首次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使饮茶从物质层面升华到精神层面。该书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对后世茶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br>  陆羽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