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9日上午我们到新干坑口查找清代进士杨凤然族谱,下午涛金女儿聂乐霞带路前往樟树永泰镇的江西沐恩堂公司参观一幢老宅。乐霞说去看的这幢老宅可能是永泰前街川家的一幢祖屋,让我好好辨认。</p><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我家5人曾到永泰前街寻找祖屋只见二幢祖屋剩下一幢,我祖父住的那幢不知去向,难道还在永泰镇吗?</p> <p class="ql-block">1911年初川客杨家由祖居地新干塘西杨家村搬迁到樟树永泰前街发展。我曾祖父在四川经商做药材生意,并将药材运回樟树变卖资助家人。所以乡里人皆称我家为川客、川家、川屋。</p><p class="ql-block">我六叔杨良写的<杨氏家谱摘述>中说:吾家籍属江西省新凎县夏塘(即大洋洲),世居该乡塘西村。本地区因地势低洼,每逢夏季赣江涨水常为洪水所淹。父亲商得祖母同意于民国前一年迁居邻县境清江县永泰镇,在该镇前街购置房屋大小近十栋。其最大两栋一栋装修为主屋计两大厅及八间卧室。另一大栋与主屋隔壁连通,系新建,亦两大厅及卧室八间,前后各有厨房庭院等。……</p><p class="ql-block">主屋正大厅悬掛大匾三面,一为“杨谦益堂”,系父亲建立者,训示子孙谦受益之意;二为“五代同堂”,因曾祖母在世时,长兄庆生一子名以仁,共计五代,时为民国八年;三为曾祖母高寿至九十五岁时,县政府层报北京政府大总统徐世昌,题颁“乡里矜式”大匾,表扬曾祖母寡居菇苦抚育子孙成人,光耀门庭之事绩,是皆应傳至我杨门后代之光荣事绩。</p><p class="ql-block">我祖父生育七子三女,七个儿子都受过高等教育,其中三个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五个在新干名人录中有介绍。</p><p class="ql-block">我父亲、我三姐和我都出生于永泰前街祖屋,川客祖屋有太多的家族故事和荣誉。</p> <p class="ql-block">聂乐霞的老同学和当年参与老屋拆建的师傅在门口等待我们的到来。</p><p class="ql-block">通常古宅被人收购后,会有人将其拆运至新址重新安装复原,并对破损的房屋构件进行修补或替换。这位师傅就是当地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士。</p> <p class="ql-block">沐恩堂虽是私企,却是一家规模不小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位于永泰工业园区,与永泰前街川家祖屋相距不到2公里。</p> <p class="ql-block">听说沐恩堂老板象这座石牛,有一股牛劲,企业和文化都搞得风生水起,很有特色。</p><p class="ql-block">沐恩堂老板喜欢收藏,收购了很多老物件。收藏的老物件不仅有年代感,有品相,有文物价值,更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眼前这幢沐恩堂老宅就是收购民间古宅拆除构件编号,然后运到公司院内复原组装而成,现已成一座具有樟树药都特色的国药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公司职工开门欢迎我们来博物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进大门是个大天井</p> <p class="ql-block">老屋两侧房间为博物馆的展室,展櫃内摆满了与樟树国药有关的药藉、药罐等实物。</p><p class="ql-block">我曾祖父在四川成都做药材生意,并运药材回樟树变卖资助家人生活和子孙后代的教育。川家杨谦益堂就是靠药材发家的,现在博物馆的展示内容正好切合了川家药材发家的主题真是不谋而合想到一起了。</p> <p class="ql-block">前、后厅两侧的房间全部打通成展室</p> <p class="ql-block"><万安和>匾</p> <p class="ql-block">老屋前大厅</p><p class="ql-block">在沐恩堂老屋寻找川客祖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大厅两侧悬挂着药房匾额</p> <p class="ql-block">施工师傅指着老屋里的拆除构件编号说,他们是按拆除时的编号组装复原的。</p><p class="ql-block">仔细看还是能看出颜色深浅不一的板柱梁构件并非来自一家古宅。</p> <p class="ql-block">大厅摆设保留了清末民初的家居风格。</p> <p class="ql-block">老屋悬挂的<婺灿稀龄>匾不是川家的,但也是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古物,十分珍贵。</p><p class="ql-block">不知是巧合,还是沐恩堂老板有意为之,<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匾的受匾人是杨姓的母亲何氏。</span>我见到匾中杨母二字时,得知此匾也出自同姓杨家,深感亲切,说不定我们之间还真有点血缘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此匾与川家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进士臣光焕为杨母何氏七旬荣寿立的祝寿匾<婺灿稀龄>。</p><p class="ql-block">匾中大壶范三字是对年长女性的尊称,表示其品德高尚、有模范作用。</p> <p class="ql-block">“婺”指婺女星,是二十八宿之一,古代常用于象征女性;“灿”意为光辉灿烂。因此,“婺灿”常用来形容女性寿辰的光辉与荣耀,寓意女性长寿且福泽绵长。</p><p class="ql-block">“稀龄”指七十岁,源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七十岁在古代是难得的高寿,带有对长寿的赞美和祝福。</p><p class="ql-block">“婺灿稀龄”专用于祝福女性七十岁寿辰,表达对其长寿、健康、幸福的祝愿。在古代这种祝福常以牌匾或贺词的形式呈现,体现了对长者的尊敬和美好期许。</p> <p class="ql-block">怀着敬畏之心欣赏老屋展示的每件旧物。</p> <p class="ql-block">老屋大门内上方暗处悬挂着一块匾,反复调整镜头才看清这块<百岁>匾。</p> <p class="ql-block">大门内上方暗处的< 百岁>匾。</p><p class="ql-block">1825年我高祖母出生,1919年在永泰前街川家祖屋里见证了五世同堂,1922年去世时高年98岁,尊称我高祖母百岁老人也还是可以的。</p><p class="ql-block">老人长寿的雅称: </p><p class="ql-block">•六十岁称之为花甲之年。 </p><p class="ql-block">•七十岁称之为古稀之年。 </p><p class="ql-block">•八十岁称之为耄耋之年。 </p><p class="ql-block">•九十岁称之为始背之年。 </p><p class="ql-block">•百岁称之为期颐之年。 </p><p class="ql-block">贺人寿诞: </p><p class="ql-block">•贺七十七岁称作喜寿。 </p><p class="ql-block">•贺八十八岁称作米寿。 </p><p class="ql-block">•贺九十九岁称作白寿。 </p><p class="ql-block">•贺一百零八岁称作茶寿。</p> <p class="ql-block">2024年以斌弟重修了永泰窑背上的杨家祖坟地。</p><p class="ql-block">左边是我高祖母杨张氏墓碑</p><p class="ql-block">中间是我曾祖母杨刘氏墓碑</p><p class="ql-block">右边是我三嬸娘(以斌母亲)墓碑</p> <p class="ql-block">我高祖母杨张氏的墓碑</p><p class="ql-block">碑文:</p><p class="ql-block">母命生于前清道光乙酉年十二月初八日,殁于民国十一年壬戍夏历六月二十日亥时,寿终内寝享寿九十有八岁,卜取本年夏历十月四日午时,开山十一月初九日寅时,行棺申时,安葬永泰窑背上莲台山之阳穴,作寅山申向坤O分为佐此地横宽四丈五尺直长十一丈</p> <p class="ql-block">碑文:</p><p class="ql-block">前大总统徐褒扬百岁五世一堂题赠 乡里矜式匾额清旌表节孝诰封宜人</p><p class="ql-block">•乡里矜式:乡间值得尊敬和效仿的榜样或楷模。</p><p class="ql-block">•旌表节孝:是指表彰那些守节和孝顺的人,特别是节妇和孝子。这是古代统治者用来推广封建德行的一种方式。</p><p class="ql-block">从这段碑文我们可以得知: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在位时间1918年10月~1922年6月,为杨家颁赐了<乡里矝式>匾,以表彰我老杨家的家风优良、守节孝顺、治家有方、人丁兴旺、乡间榜样。</p><p class="ql-block">我高祖母在世时,1919年长房以仁兄出生为五代,获赐<五代同堂>匾额。</p> <p class="ql-block">我六叔列出的杨谦益堂五世同堂表</p> <p class="ql-block">后厅天井前悬挂<榜眼及第>匾</p><p class="ql-block">清代榜眼相当于正七品,我父辈七兄弟中有厅官(我大伯杨清)和将官(我六叔杨良),相当于清代正三品。还有三位父辈分别是师级、处级、团级,级别都不低于清代七品,都对得起<榜眼及第>这块匾。</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杨永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是物理系首届毕业生。我父亲杨永<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体检色弱毕业后便一直从事教育工作,1941~1948年任江西省教育厅督学。</span></p><p class="ql-block">同班同学熊启藩解放后任江西师范学院物理系主任。</p><p class="ql-block">同届同学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前往美国继续深造,后被国人尊称为中国航天之父。</p> <p class="ql-block">清嘉庆巳亥年(1815年)李兆洛立<榜眼及第>匾</p><p class="ql-block">榜眼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的第二名,与第一名状元和第三名探花合称为“三鼎甲”。</p><p class="ql-block">及第指科举考试中应试中选,特指考中进士。在明清时期,殿试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被称为“赐进士及第”,这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p><p class="ql-block">榜眼及第即指考生在殿试中取得第二名,并获得“赐进士及第”的称号。这不仅意味着考生通过了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还标志着其进入了仕途的最高起点。</p> <p class="ql-block">年代久远的匾额增加了老屋的历史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拆除构件编号历历在目,古旧的雕花窗户镶嵌在较新的板柱之间,明显可见是由不同年代的老宅构件拼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川家永泰前街二幢祖屋一憧稍新一幢较老,我祖父住的那幢较老被人看中而拆除。</p> <p class="ql-block">后厅天井两侧的斜楼梯方便了老屋上、下层的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这位刘小燕是我们塘西杨家人,是涛根的外甥女,在沐恩堂公司上班,负责打扫厂区卫生。</p> <p class="ql-block">后厅与天井里的水缸</p><p class="ql-block">天井里放的水缸,通常被称为太平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元素,具有消灾祈福的作用,因此在水缸中放置水,不仅是为了日常储水和用水方便,更重要的是祈求家庭平安、风调雨顺。同时,太平缸也是古代重要的消防设施,可以在火灾发生时提供水源,及时扑灭火源,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原川家永泰祖屋摆放在天井里有年代感的大水缸,比沐恩堂老屋天井陈设的水缸大N倍。</p><p class="ql-block">1993年川家三房以武兄将这口有裂缝的大水缸送给来永泰买缸的塘西杨家侄女涛金的丈夫,这口古董大水缸才得以留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后厅的后门</p> <p class="ql-block">后门上悬挂着亲友组团送的寿匾</p><p class="ql-block">寿母二字含义有三:祝母长寿;使母长寿;对老母的尊称。</p><p class="ql-block">此情此景你认为这块<寿母>匾应该是哪个含义呢?</p> <p class="ql-block">川客祖屋原悬挂的<杨谦益堂>、<五代同堂>、<乡里矜式>三块匾,若能出现在沐恩堂老屋里,定可倍增老屋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讲述更多家族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在川家排行老四,老四家有三人在永泰前街祖屋出生:我父亲(1911年)、以舜姐(1941年)及母亲怀中的我(1944年)。</p><p class="ql-block">我家与祖屋之间有着难以忘怀的情感牵挂。</p><p class="ql-block">我写的<杨永家往事录>有永泰祖屋的回忆片段:</p><p class="ql-block">1939年3月日军开始攻打南昌,3月23日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下令省政府和重要单位企业迁往吉安泰和。我父母带着二个女儿随江西二中迁到泰和,39年在泰和又生了个女儿小名叫灵姑子。</p><p class="ql-block">隨着江西战场的万家岭大捷,南昌会战,上高会战等重大战役大挫了日军的攻势,江西战事逐渐缓和,加上泰和物资贫乏生活困苦,1941年上半年举家搬到永泰前街投靠我祖父,父亲同时应聘省教育厅督学。41年8月我三姐以舜、44年4月我在永泰前街新屋里出生,灵姑子姐因病在永泰夭折。</p><p class="ql-block">我家在永泰大摡住了4年之久,大姐(7一11岁)二姐(5一9岁)对这段生活有很多记忆。她们说永泰前街有二幢大屋,一幢老一幢新,都是二厅双层结构,厅前有天井,祖父杨文炳和老大杨清住老屋,老三杨杏伟、老四杨永、老五杨自新、老六杨良等四家住新屋。老屋后面有厨房有院子,所以全家人吃饭都在老屋,前厅是祖父与其儿子们,还有得宠的孙辈如老三儿子以文兄和我大姐。后厅是家中女眷和小孩。全家在一起吃饭人多时要开四桌。大姐记得祖父住的房间里不仅存放粮食,还摆了一个小口大肚缸,缸中盛滿油,油里浸泡着腊鸡腊肉和腊肠,做饭时佣人按主人吩咐割点肉肉做菜。前厅的菜比后厅的稍好些,以文兄有时还额外享受小灶待遇,大姐坐在祖父旁虽感不公平,也不敢声张流露。祖父不仅掌管家族经济大权,连手纸肥皂之类小物件也不放过。大姐记得拉巴巴擦屁股还得找祖父要纸……。</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6日美军在广岛投放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14日日军在南昌受降,八年抗战终于结束了。父亲于45年底租了条大船,我家加上保姆云祥共七人把家从永泰搬到南昌,在中山路闹市区的繁荣巷安了个新家。</p> <p class="ql-block">厂区内另一幢老屋</p> <p class="ql-block">门上方的<沐恩堂>匾</p><p class="ql-block">江西沐恩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沐恩堂”)成立于2009年,坐落于四千多年医药文化历史的“中国药都”——樟树。是一家集保健食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p><p class="ql-block">沐恩堂自建占地面积100000平方米园区,10万级洁净车间,拥有粉剂、片剂、蓝帽产品、软胶囊、膏方、口服液、外用产品独立生产线,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MP、QS等食品质量相关安全体系认证,拥有30多项发明专利,1000多个已推出市场的成熟配方,2018年,沐恩堂正式成为江西省中医学院教学基地,为中医事业传承培养优秀人才。</p> <p class="ql-block">离开老屋,不远处有座大厂房,里面也是沐恩堂博物馆的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一楼大厅展示了多种收购来的中药柜。</p> <p class="ql-block">活灵活现的帐房先生(根雕)。</p> <p class="ql-block">老先生你要去哪?</p> <p class="ql-block">大厅陈列着各种乡间收购来的老物件,四面墙上悬挂了各式匾额。</p> <p class="ql-block"><庆仁药栈>匾</p> <p class="ql-block"><介福延龄>匾</p> <p class="ql-block"><英者表瑞>匾</p> <p class="ql-block"><眉寿永年>匾</p> <p class="ql-block"><家训堂>匾</p> <p class="ql-block"><贡元>匾</p> <p class="ql-block"><济世神医>匾</p> <p class="ql-block">新干塘西杨家村是川家的祖居地,塘西杨家村涛根贤侄家现还保存着二块古匾,这次塘西杨家人邀请我来塘西的任务之一是商议这二块古匾的今后去向问题。</p><p class="ql-block">这块<萱龄永锡>匾现存放在塘西涛根家中。</p> <p class="ql-block">这块<萱龄永锡>匾是新淦人杨凤然所写,杨凤然雍正二年(1724年)获取进士功名任江南松江府青浦知县,雍正十年(1732年)为杨家母亲张美秀七十大寿书写<萱龄永锡>祝寿匾。</p><p class="ql-block">塘西杨氏先祖张美秀的出生时间由<萱龄永锡>匾可推算出是1663年康熙二年。</p> <p class="ql-block">杨凤然曾获三朝元老张廷玉的赠匾<乡会联魁>现存新余市博物馆,杨凤然也算是咱新淦的一位名人。</p><p class="ql-block">张美秀是我塘西杨家的先祖,新淦杨凤然与我塘西杨家是何关系尚侍我们考证。</p><p class="ql-block">新干档案局郑剑平局长与县博物馆黄爱华馆长今年3月还专程到塘西杨家村涛根家考证了这块古匾,后郑剑平著文介绍<新干发现清雍正“萱龄永锡”木匾 >。</p> <p class="ql-block">另一块<梁孟高风>匾是同乡(南昌新建人)伍绍诗道光二十年(1840年)赠送的贺匾。</p><p class="ql-block">此匾显示进士出身的伍绍诗当年在四川顺庆府营山县任知县,好友杨元达花甲时赠送贺匾。</p><p class="ql-block">杨元达也是塘西杨家的先祖,出生时间由<梁孟高风>匾可推算出为1781年,估计比张美秀小三辈。</p><p class="ql-block">匾中伍绍诗称元达为兄、先生,或许杨元达当时也有一官半职,也是个有身份的人。</p> <p class="ql-block">继续参观陈列大厅,不知此佛祖头像来自何方?</p> <p class="ql-block">肃静 社令真官 迴避</p><p class="ql-block">社令真官是古代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土地神,主要负责守护一方土地和百姓的平安。</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一楼大厅,接着上二楼展厅。</p> <p class="ql-block">二楼大厅展出了近20張婚床</p> <p class="ql-block">鸾凤床</p><p class="ql-block">青鸾对舞千秋合,彩凤和鸣百世昌</p><p class="ql-block">这是清朝末期赣南一带新婚床,男女双方选定了结婚吉日后,男方挑选上等的木料,请技艺上等的木匠精心打造而成。</p> <p class="ql-block">鸾凤床</p> <p class="ql-block">三进的拔步床</p><p class="ql-block">明代晚期在江南一带流行给未出阁的女儿准备一种嫁妆:千工拔步床,此床奢华无比,也是彰显家族实力的一种手段。拔步床结构复杂,不仅有睡榻,还配有马桶、梳妆台、橱柜等等,女孩的起居日常一应在里面完成。</p><p class="ql-block">五进拔步床:一进二进摆放古董字画及待客,三进放书籍,四进用来梳洗更衣,五进才是睡觉的床铺。千工拔步床不仅伴随女孩的童年,同样也是作为陪嫁的婚床带进夫家,更有甚者以一辈子不下床为荣。</p><p class="ql-block">千工拔步床代表了古人的奇思妙想和精细的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二进的拔步床</p> <p class="ql-block">婚床</p><p class="ql-block">1616年清朝时期留下的古床,距今有402年,在古代丰厚的嫁妆不仅代表了父母对女儿的拳拳爱意,也是家族富有地位显赫的一种炫耀,由于古代婚床的好坏能够集中体现新娘的身份,同时也能反映出她娘家家境的好坏,所以,有许多大户人家就在婚床做工上不惜成本,从而使得古代的婚床越来越复杂,以致到了明代出现了古代婚床之极品-﹣拔步床。"喜见红梅多结子,笑看绿竹又生孙"寓于"喜气迎门,多子多孙"。</p> <p class="ql-block">婚床</p> <p class="ql-block">千工拔步床</p><p class="ql-block">千工拔步床是明代晚期正德之后嘉靖开始1521年江南一带富庶地区流行起的,距今有497年。</p><p class="ql-block">千工拔步床是花费了一千个日夜打造而成的,往往只有富贵人家花大价才能购买得起,从千金小姐们生下来起父母就开始让著名的工匠打造她成年的闺房,做工相当精致,因为床太大小姐迈着小碎步绕床走一圈需要百步,所以千工拔步床又叫"百步床"。</p> <p class="ql-block">千工拉步床</p> <p class="ql-block">丹凤修翔朝晓日</p><p class="ql-block">潜龙舒甲奋春雷</p><p class="ql-block">这副对联是张学良(字汉卿)于甲辰年(1964年)所书,此时的张学良已远离政治中心,处于软禁生涯的后期,对联内容反映了他对自由与复兴的期许。</p><p class="ql-block">“丹凤”与“潜龙”均为中国传统祥瑞意象:丹凤象征高洁与重生,暗喻张学良对个人境遇的超越;潜龙则出自《易经·乾卦》,喻指隐忍待时的状态,贴合他长期被羁押却未泯壮志的心境。</p><p class="ql-block">丹凤修翎:凤凰为百鸟之王,“修翎”指整理羽翼,典出《诗经·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暗含等待时机、蓄势待发之意。</p><p class="ql-block">潜龙舒甲:化用《易经》“潜龙勿用”与“见龙在田”,结合“舒甲”(龙鳞舒展),表达蛰伏后的奋起,与下联“奋春雷”呼应,象征变革或爆发。</p><p class="ql-block">这副对联既是张学良个人心境的写照,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隐忍—奋起”的哲学思想。其历史故事不仅关联作者的生平,还折射出文人墨客以艺术抒怀的悠久传统。</p> <p class="ql-block">丹凤修翔朝晓日</p><p class="ql-block">潜龙舒甲奋春雷</p><p class="ql-block"> 甲辰年汉卿张学良</p><p class="ql-block">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男,汉族,字汉卿,辽宁海城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p><p class="ql-block">1919年3月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科。</p><p class="ql-block">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爆发后,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12月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等职。</p><p class="ql-block">1930年10月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p><p class="ql-block">1936年12月12日同杨虎城一起发动“西安事变”,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p><p class="ql-block">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获得人身自由。</p><p class="ql-block">1994年移居美国夏威夷。</p><p class="ql-block">2001年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p><p class="ql-block">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他发动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两党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邓氏宗祠>匾</p> <p class="ql-block">二楼大厅的出入门</p> <p class="ql-block">沐恩堂老屋的侧影</p> <p class="ql-block">1997年5月我六叔杨良携妻肖风和次子以琨回大陆探亲与杨家以仁以武以斌以英等亲人在永泰前街祖屋门前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这也是杨家16位亲友团聚与川客祖屋非常珍贵的同框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我一家三代五人满怀期望前往永泰前街瞻仰祖屋,在当地老人的指引下来到川客祖屋所在地。二幢祖屋已拆去一幢且不知去向。面对一堆残砖断瓦我们很失望、很难受。我父亲在世时曾说过:永泰前街的祖屋就留给永泰的家人,我们在外面的就不要回去分了。所以我对祖屋卖多少钱给了谁根本不关心,我当时难受是因为承载杨氏家族历史和荣誉的祖屋不见了。</p><p class="ql-block">这次参观沐恩堂时参与老屋拆除复原施工的师傅一直陪着我们。我从手机翻出这張照片给他看,师傅便说:当年拆的就是这里的老屋。我们此时才知道被拆祖屋的下落。</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长房长孙庆高夫妻专程从长沙过来访亲寻祖,得知永泰前街剩下的一幢祖屋也已变换主人。以斌弟在我祖父住的祖屋旧址上建起了一幢新楼房,离开时在祖屋旧址即新楼门前留下了我们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塘西杨家亲友在沐恩堂老屋门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现知道沐恩堂老屋是永泰前街川客祖屋和别处古宅拼装复建而成,复建时为确保老屋的使用功能和观赏效果,有些地方适当加大并与别处古宅的构件混合拼凑<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体容貌得到较好提升,</span>使得复建后的老屋显得更完美、更宽敞、更适用。</p><p class="ql-block">不清楚沐恩堂老屋究竟用上了多少川客祖屋的构件,只知道川客祖屋的构件肯定已融入于沐恩堂老屋之中。一件人体器官的移植都可以说是生命的延续,那川客祖屋的拆后复建同样可说是川客祖屋获得了新生。</p><p class="ql-block">地处永泰工业园区的沐恩堂老屋现在就是我心目中的川家的祖屋,我会对寻祖的杨家亲友和参观的游客讲述杨家先辈创业史和传承家族荣誉,也会用美篇来纪念川客祖屋和抒发感恩与怀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以斌长子杨庆朝在杨谦堂亲友群里对永泰前街祖屋与沐恩堂老屋有关叙述的截图。</p> <p class="ql-block">永泰前街祖屋拆除与复建的发现,是涛金女儿聂乐霞的功劳。她得知此事后,利用我这次受邀到塘西与涛根商议塘西杨家二块古匾今后去向及塘西杨家收集家族资料的机会,特地安排我们前来参观,还找熟人确认当时拆的就是永泰前街的川家祖屋。</p><p class="ql-block">当年我看到一幢祖屋不见了确实很失望、很难受。如今看到祖屋在沐恩堂获得新生并得到很好的保护,我放心了、高兴了,阴差阳错、失而获得、意外惊喜。所以不仅要感谢沐恩堂,也要感谢以斌弟找到一位好买主,让我们现在还能见到获得新生的祖屋,这也是川客祖屋较好的归属,川家祖先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欣慰的。</p> <p class="ql-block">沐恩堂厂区道路两侧摆滿了收来的各式各样老石块,期待沐恩堂老板还有新的复建项目问世。</p><p class="ql-block">当年川家为方便塘西乡亲出行,做善事捐修了塘西至永泰的石板路,1980年前后被拆除。塘西杨家涛根贤侄指着一块麻石板说,看大小尺寸和材质,这块石扳有可能就是川家石板路的石头。见物思情,我便与这块石板合了个影。</p> <p class="ql-block">怀念当年川家先辈做善事捐修的石板路。</p><p class="ql-block">不忘古训:积德行善、必有后福,心存善念、天必佑之。</p> <p class="ql-block">亲人意外相见,外婆笑眯了眼。</p><p class="ql-block">刘小燕得知沐恩堂老屋与我川家的关系后,她跟我说会好好看护这幢老屋。有老屋的守护神在我们更加放心了。</p><p class="ql-block">沐恩堂博物馆现没对外开放,杨家人想看沐恩堂老屋可找刘小燕帮忙引见,有熟人引见还是可以进去参观的。</p> <p class="ql-block">站在沐恩堂老屋门前拍照,有种游子回家的亲切感觉。杨家亲友怀念祖辈、祖屋就回永泰老家看看吧。</p><p class="ql-block">可去永泰前街寻找川客祖屋的旧址,能看到剩下的一幢老屋及以斌在祖屋旧址上新建的楼房(详见美篇:寻找川客祖屋);可去永泰窑背上杨家祖坟地瞻仰我高祖母杨张氏、曾祖母杨刘氏二位先辈(详见美篇:二块古碑的故事);还可去永泰工业园区沐恩堂公司参观游览获得新生的川家的祖屋(详见美篇:祖屋的新生)。</p><p class="ql-block">祖屋获得新生,如此美好的归属,衷心感谢沐恩堂,沐恩堂老板的善举为中华文明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令人敬佩的贡献。</p><p class="ql-block">衷心祝愿沐恩堂公司越来越好、生意兴隆、前途似锦,祝愿老板心想事成,身体健康,善心永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