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抵达,一场穿越时空的邂逅。</p><p class="ql-block"> 当汽车驶过蜿蜒的山路,宏村的身影在夕阳余晖中若隐若现,为白墙黛瓦渡上了金边,月沼的水面泛起了粼粼波光,来不及拍照,民宿老板已等候在哪里,用车把我们行李送到客栈。搬完行李后来到景区入口处,(实际上就是宏村入口)每人 100 元门票费,我们享受 半价优惠50 元,(实名登记)并且还要涮脸进入。每次进出很是麻烦。</p> <p class="ql-block">入村后办完入住手续后,准备出来找饭吃。跟民宿老板打听一下,问:当地有什么特色菜,哪家菜品好吃价位适中,结果老板说:“都一样啊!你们随便进哪家饭馆都可以吃啊”,再问当地有些什么特色菜,同样同答:“我们不经常在外面吃,不知道啊!”等于没问。在村里古街道随便逛了一段路,宏村的每巷道里都各式各样的小吃。但我们还是想吃炒菜,师傅们喝口酒。走出巷道外,在景区门口大榕树下,接连问了三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哪家餐馆做的臭鳜鱼好吃”?哪里拍照最出彩?结果回答都统一口径:“我们这里家家都一样,随便到那家吃都好吃”。“到处都是好风景,随便站在哪里照出来都是大片啊”!哎哟!我的乖乖,怎么那么"绕”呢?可能是从江西人的热心和直爽的性格,再接触到安徽的“转弯磨角”、说话不直接,一下子还真有点不实应,突然间对安徽的印象值降低了许多。在所接触过的人或游玩过的景区中、如你要想问个什么事,都没有得到直接的回答,到最后懒得再去咨询什么了。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可能和她们的文化有关吧!只能理解为徽文化的一种温润婉约吧。这就是地域文化的差异吧!</p> <p class="ql-block">次日清晨,我们穿过长长的青石牌坊,四月的风裹着泥土的清香朴面而来,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两侧的徽派建筑沉默伫立,斑驳的白墙记录着风雨的痕迹。黑色的瓦檐勾勒着天空的轮廓。偶尔有村民挑着竹筐经过,筐里的青菜、竹笋还带着露水,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瞬间忘却了城市的喧嚣。</p> <p class="ql-block">南湖是宏村的灵魂,清澈的湖面如镜,将马头墙、古树、拱桥倒映在其中,分不清楚哪些是实景,哪些是幻影。见几只白鹅悠闲地游过,划过水面的平静,却又很快归于安宁。</p> <p class="ql-block">我坐在湖边的石櫈上,春晨光一点点驱散雾气,宏村渐渐苏醒,宛如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再看南湖对岸的周边,密密麻麻地支起的画牌 ,成百上千的学生,在此挥笔创作,将白墙瓦黛、拱桥倒影定格在画布上,形成了“画架比游客多”的独特风景线。这些年青的画者,用笔尖触摸徽州文脉,而他她们的身影,也成了摄影爱好者镜头里流动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板路没走多远,就看见一条狭窄的石桥,桥两边是碧绿的河水,颇有一江南水乡韵味。走过小桥,便是层层叠叠的徽州民房,黑瓦白墙,简朴不失优雅,房前坐着几位居民,她们纯朴的容颜、衣着、山水与这山光水色融为一体。我站在湖边,静静地欣赏着这份宁静与美好,内心也随之变得平和起来。</p> <p class="ql-block">慢步在湖边散步,边走边拍,石板路给人一种极为传统的感受,路边的小河中,时儿几只小鱼游过,民居们用最原始的方法敲打着衣物,谈笑声不断,旋律和谐动人。</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慢慢走进宏村的巷弄里, 蜘蛛般狭窄的巷弄里总藏着惊喜,这边的石墙上爬着细碎的老虎藤,那边的木门里飘出柴火灶上的饭菜香。青石板像碗蜒的小溪,每家门前都流淌着清水沟,这就是宏村的烟火人家。</p> <p class="ql-block">随着脚步的深入,月沼湖已出现在我的眼前,初见它,就像心底隐秘的梦忽然照进了现实。那一方澄澈的湖水,在阳光的轻拂下波光粼粼,宛如藏了满屋星辰。湖面上偶尔泛起了一圈圈涟漪,那是春风与湖水的私语,是大自然随手勾勒出来的弧线,美得那么随意又那么动人。四围环绕着徽派建筑,白墙黑瓦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黑是深沉厚重的墨,白是纯净无暇的宣,在水中交融洇散,晕出无尽韵味。</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轻轻拂过古老的墙面,似乎能触摸到历史的脉博。这里的每砖每一瓦,都承在着宏村人的记忆与情感,而宏村的山水,更是赋予了这片土地无尽的灵韵。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宏村都将予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探访。</p> <p class="ql-block">徽州~歙县。徽州的粉墙黛瓦,向来是极其有名的,我亦曾闻其名,却未曾亲见。这次到黄山的行程规化中就有此地,便去探个究竟。</p> <p class="ql-block">初入徽州便见那白墙黑瓦屋舍,错落有致的排列在山拗里。墙是极白的,白得几乎刺眼;在是黑的,黑得如同墨染。偏是这般黑白的对比,却又不显得突兀,反而到生出一种奇异的和谐来。我想,这大行是古徽州人的智慧了,他们懂得如何在极简中见极美。</p> <p class="ql-block">村中多祠堂,皆價梁画栋,做工精巧细腻,那些木雕上的人物花鸟,虽经百年风雨,却仍栩栩如生。徽商富甲天下时,想必是极其舍得在这些“门面”上花钱。而今,人去楼空,唯有这些雕饰还在诉说着当年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最令我惊异的是村中的水道,窄窄的石板路旁,清浅的水流终日不息,村妇们蹲在水也浣衣,孩子们赤着脚在水中嬉戏。这水是从山上引过来的,流过家家户户门前。徽州人管它叫活水,说能带来财运,我看未必。但这水确实给了这个石头垒成的村落带来几分灵动之气,</p> <p class="ql-block">徽州远没有宏村热闹,但我个人觉得徽州的徽派建筑更为传统、历史文化更厚重。我们初略走了三条街,</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烦烟更有味道。我看着白色的烟从马头墙后袅袅升起,与暮色交融,下面传来老太婆挨孙儿吃饭的声音,温软而亲切,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某人说过“人问烟火味,最扶凡人心”。</p> <p class="ql-block">本文图片由安云、王静、金秋、杨德清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