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观察教师:李婷婷</p><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5年5月</p><p class="ql-block">观察区域:科学区</p> 投放材料 初探 <p class="ql-block">墨墨拿着磁铁吸着小车玩,磁铁可以推动有轮子的磁铁前进,就像开车一样。</p> <p class="ql-block">玩着玩着,我发现,墨墨对磁铁为什么能推着小车走这个原理可能不是很清楚,因为她再一次玩磁铁推着小车走的时候,她把磁铁和小车吸在了一起,也就是说,墨墨用磁铁推着小车走的行为是偶然的,她并不知道为什么磁铁会推着小车走。</p> <p class="ql-block">一会,墨墨又在小车上增加了一个圆形磁铁,她最开始用长条磁铁蓝色的那一段吸小车,她发现被吸在一起了,她又换成了红色的那一端,她发现还是不行,又换成了蓝色的那一端,这次长条磁铁能推着小车继续往前走了。</p> <p class="ql-block">分析:墨墨通过自由摆弄磁铁与小车,偶然发现磁铁可“推动”带轮小车,但对“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原理无认知,仅停留在动作探索层面(如反复用磁铁两端接触小车)。</p><p class="ql-block">操作中呈现“试错性”特征:先尝试磁铁蓝色端吸小车(异极相吸),发现粘连后换红色端,(同极仍相吸?可能材料磁极标识不清晰),再次用蓝色端时,因小车新增圆形磁铁改变磁极方向,偶然实现“推动”(同极相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游戏后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师:这些磁铁是什么样子的?</p><p class="ql-block">幼:这边是红色,这边是蓝色。</p><p class="ql-block">幼:长方形的、U形的、圆形的</p><p class="ql-block">师:你是怎样玩磁铁的?</p><p class="ql-block">墨墨:磁铁能推着小车走。</p><p class="ql-block">师:这是为什么呀?</p><p class="ql-block">墨墨:有磁性。</p><p class="ql-block">师:为什么磁铁有时吸住了,有时没有呢?</p><p class="ql-block">墨墨:磁铁两端颜色不同,不同的颜色就会吸住,相同就不会。</p><p class="ql-block">师:原来磁铁两端不一样,相同颜色的一端会‘打架’(相斥),不同颜色的一端会‘拉手’(相吸)。</p> 再探 <p class="ql-block">梓萌在磁铁小车上放置一块长条磁铁后,用另一块磁铁尝试“推动”小车,发现无论使用磁铁的哪一端,小车都极易被吸附粘连,无法实现“推动”效果。他反复调整磁铁方向,仍无法改变“吸住不走”的状态,表现出困惑但持续尝试的耐心。</p> <p class="ql-block">经过多次试错,梓萌偶然将磁铁平贴在桌面上,以水平推力作用于小车,发现小车能被顺利推动前进。这一突破让他露出欣喜表情,初步感知到“磁铁与小车保持适当距离(非直接接触)”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梓萌将小车上的长条磁铁换成圆形磁铁,继续用长条磁铁贴桌推动,发现小车仍能移动,初步验证“磁铁形状不影响推力效果”。</p> <p class="ql-block">他在小车上叠加多个圆形磁铁,命名为“翻斗车”,但尝试推动时发现小车完全无法移动。通过观察推测,过多磁铁可能导致整体磁场紊乱或重力增加,阻碍推力传导。</p> <p class="ql-block">一会儿怎么就把上面那几个圆形磁铁放到了磁体小车的前面这次他发现无论它怎样用磁铁推着小车走都推不动了</p> <p class="ql-block">子萌想了个办法?他把前面三个圆形磁铁拿掉了1️⃣个只剩下两个个磁铁了,移除1个磁铁后,剩余2个时,小车无法前进但能转向;</p> <p class="ql-block">仅剩1个磁铁时,长条磁铁可顺利推动小车直线前进,验证了“磁铁数量影响磁力作用强度”。</p> <p class="ql-block">分析: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科学态度):梓萌反复尝试用不同磁铁组合推动小车,失败后持续调整策略(如改变磁铁位置、数量),甚至为小车命名“翻斗车”,体现对磁铁现象的主动探究兴趣与创造性表达。</p><p class="ql-block">观察与比较:发现“磁铁数量多则推不动,数量少可推动”的差异,并用“贴桌面推”对比“直接接触吸”的不同效果。</p><p class="ql-block">感知数量关系(数学领域·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梓萌主动增减小车上的磁铁数量(从多个→2个→1个),虽未明确点数,但通过数量对比(多/少)调整实验条件,隐含对数与量的感知。</p> <p class="ql-block">分享交流:</p><p class="ql-block">教师:今天谁想说说磁铁小车的新发现?</p><p class="ql-block">梓萌:我在小车上放长条磁铁,用磁铁碰它就被吸住了,怎么转方向都不行。</p><p class="ql-block">教师:后来怎么让小车动起来的?</p><p class="ql-block">梓萌:把磁铁贴在桌上推,小车就走了!</p><p class="ql-block">教师:为什么贴桌面推就能动呢?</p><p class="ql-block">幼儿:因为没吸在一起!</p><p class="ql-block">教师:磁铁同色端靠近会“推开”(,贴桌面时磁铁和小车的同色端对着,就能用“推力”让小车走。</p><p class="ql-block">教师:后来梓萌在小车上加了好多圆形磁铁,发生了什么?</p><p class="ql-block">幼儿:推不动了!</p><p class="ql-block">梓萌:我拿掉2个,剩下1个就推得动了!</p><p class="ql-block">教师:磁铁数量越多,吸在一起的“力气”越大,所以难推开;减少数量,“推力”就能战胜“吸力”啦!</p><p class="ql-block">总结:</p><p class="ql-block">磁铁两端颜色不同,同色端靠近会推开,异色端靠近会吸住。</p><p class="ql-block">小车上磁铁太多时,要减少数量才能轻松推动。</p> 增加纸板 <p class="ql-block">毛毛给磁铁小车增加了一个斜坡,在上坡过程中,小车经常滑下去。他便用手按住小车,防止滑落,同时用磁铁推着小车前进。</p> <p class="ql-block">浩浩看见毛毛的玩法后,也模仿着给磁铁小车增加了斜坡。在上坡过程中,他用磁铁推小车,掉下来的次数比毛毛少。</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教师发现浩浩的专注力比毛毛更好。他在利用磁铁推着小车上坡时,能一直保持磁铁直线前进,因此小车不容易滑落。</p> <p class="ql-block">随后,毛毛发现了新玩法:当把磁铁小车推到山坡顶端后,小车的前轮、后轮可以悬空在坡顶。每次滑到顶端后,他都会将小车悬空在坡顶,发现能悬空时,毛毛非常开心。</p> <p class="ql-block">他还发现,把小车吸到斜坡后,用磁铁往下一推,小车就会顺着斜坡自己滑下来。</p> <p class="ql-block">子扬尝试让磁铁小车上坡时,小车也经常往下滑。他用手给小车调整方向,防止下滑,每当下滑时就用手扶一下小车。</p> <p class="ql-block">为防止小车下滑,子扬猜想可能是小车太小,于是在小车后面增加了两个小车,变成三个小车,小车长度增加,但磁铁怎么也推不动小车,无法上坡。</p> <p class="ql-block">他减少了一个小车,剩下两个小车,尝试用磁铁推小车,依然无法上坡。</p> <p class="ql-block">不得已,子扬最后留下一个小车,此时小车能被推着前进。他又在斜坡后面增加了一个斜坡,将两个斜坡背靠背放置。这样一来,小车下坡时不会掉下去,上坡后能在坡顶停住,用磁力往下推,小车就会顺利滑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分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毛毛反复尝试将磁铁小车推至坡顶,发现“车轮悬空不掉落”的现象,并通过多次操作验证这一发现,体现对磁力与重力作用的细致观察。</span></p><p class="ql-block">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事物的差异。浩浩对比毛毛“歪扭推动”和自己“直线推动”的不同方式,发现后者能减少小车滑落次数,体现对操作方法与结果的比较分析。</p><p class="ql-block">3.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用多种方法探究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子扬通过增减车子数量、调整斜坡结构(背靠背放置)等多种方法,尝试解决“小车易滑”的问题,展现试错探究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分享与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区的磁铁小车游戏,毛毛、浩浩、子扬都有特别的发现!先请毛毛说说,你是怎么让小车在山坡上玩的?</p><p class="ql-block">毛毛:我放了一个山坡,小车往上爬的时候总滑下来,我就用手按住它,再用磁铁推。后来推到顶上,小车的轮子悬空了,没掉下去!</p><p class="ql-block">教师:哇,悬空在坡顶很厉害!你是怎么发现这个现象的?</p><p class="ql-block">毛毛:我推到顶上时,手松开,小车没动,就觉得“咦,怎么不掉?”然后又试了好几次,都能停住!</p><p class="ql-block">教师:浩浩观察到毛毛的玩法后,也试了试,你用了什么不一样的方法吗?</p><p class="ql-block">浩浩:我看毛毛推的时候磁铁歪歪扭扭的,小车就爱掉。我就把磁铁拿直,慢慢推,小车就稳了,掉下来的次数少。</p><p class="ql-block">教师:原来保持直线推动更有效!你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p><p class="ql-block">浩浩:我看磁铁和小车要对齐,就像排队一样直直的,这样力气就能传过去。</p><p class="ql-block">教师:子扬遇到了小车总滑下来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p><p class="ql-block">子扬:最开始我也是用手扶着,后来我就把磁铁离小车近一点,我还加了两个轮子,变成三个轮,可是推不动。后来去掉一个,剩两个,还是推不动。最后只留一个轮,就能推动了!</p><p class="ql-block">教师:为什么最后要加一个背靠背的山坡呢?</p><p class="ql-block">子扬:因为一个山坡滑下来会掉地上,两个山坡连起来,小车到顶上后,再推一下就从后面的山坡滑下去,不会掉啦!</p><p class="ql-block">师:“今天我们发现,磁铁直直推、调整车轮数量、连起山坡都能让小车玩得更有趣!下次我们可以试试不同的磁铁和山坡,看看还有什么新发现,记得把想法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哦!”</p> <p class="ql-block">编辑:李婷婷</p><p class="ql-block">审核:郝亚琳、李盼盼</p><p class="ql-block">终审:赵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