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情炬 春蚕心】 ‍最闪亮的勋章

风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文字/编辑:风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图片: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这世界之所以一直有希望和信仰,是因为有些人曾经来过。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题记</b></p> <p class="ql-block">  这两天的朋友圈里都在转发纪念沈煜如先生的文章,我也转发了原教育局局长包海洋的文章《君子之风,大美可追》。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既简省又准确地写出了沈先生的风骨。同时也有些意外,一方领导只是在例行慰问的时候,匆匆见过几面已退休几十年的耄耋老人,就能如此真诚质朴的描画出我心中的沈先生,不禁刮目。</p> <p class="ql-block">  紧跟而来的是新安江中学夏安腊校长发来的写稿邀约,他说,你也为沈先生写一点什么吧,明天截稿。我回到,“如果可以,我一定会写,但我一下子找不到入笔点。因为父亲跟她很投缘,也是父亲非常尊重的同道中人,所以我与沈先生的交集仅限于很小的时候常跟在父亲身后去她那里玩耍——那个特殊的年代,她在我的老家绪塘中心学校任教,也是她一直叫我小名的缘由。再后来就是我也成为新中教师后,不时相遇的招呼问候。不写具体事件,只是人物素描,我最多也是拾包文之牙慧。”夏校长再次劝我,“你就写写看吧。”于是,我整理了一下心绪,这两天的确有些东西萦绕于心,还真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  世界之大大不过胸怀,学问之深深不过人心。可是为什么大凡见过沈先生的人都会肃然起敬呢?沈先生似乎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熠熠闪光的荣誉。可是低眉抬眼间,有着如莲的宁静淡然;轻言细语里,有着如坐春风般的温暖和煦;一呼一吸中,更有着难以企及的超然境界。这就是伟人说的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吧。因此,每每在先生面前既倍感亲切,又自觉渺小。那是一种与她的心跳脉搏同时传递给你的奇妙磁场,你会恍然了悟,原来这就是被人叫做“人格魅力”的东西啊。</p> <p class="ql-block">  另一个引起我思考的问题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于其本来意义而言,当然是一种必须的人生智慧。但现在也常常被曲解成一种向俗世乱象妥协的理由,被大众接纳认可的“圆融通透”。可是啊,如此清澈澄明的沈先生,赢得的爱戴与敬仰是哪个随波逐流者可以比拟的?沈先生的“洞若观火”更是让学子们折服,成为学子之间和建德教育的美丽传说。可见,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人们仰望的星月不会变,心中的皎洁不会变。沈先生坚守的“清”,是清澄透亮之灵魂,清风皓月之人格,清正自律之作风,竟有令人自惭的同时重拾信仰之功。而她睿智的“察”,是对教育的洞见,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是浸润了无私的大爱和慈悲的啊!就这样她用平凡又极不平凡的一生,活成了人们心中的高山景行,永远地活在了人们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因为沈先生来过,我们可以相信清风明月不曾离去,并感受她温柔的力量。即便我们不是清风,也成不了明月,总可以靠近,靠近不了,至少可以仰望——人心的景仰是献给沈先生最闪亮的勋章。</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