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化学课堂,共研教学新篇——长春市初中化学王藜敏名师工作室开放活动

王藜敏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7日,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的教室里充满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一场别开生面的化学教学盛宴在这里展开,从名师工作室的启动到精彩纷呈的课程展示,再到干货满满的教学讲座,活动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巧妙结合,为在场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充满创新与智慧的教育探索之旅。</p> 锚定航向,共筑化学教研新平台 <p class="ql-block"> 启动仪式上,工作室主持人王藜敏老师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航员”,为工作室的发展指明方向。她详细阐述了工作室“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教师”的核心目标,规划了教学研究、资源开发、教师成长等重点任务。她把来自不同学校的骨干教师比作拼图的各个板块,通过合理分工,让每位老师都能发挥专长,共同搭建起区域化学教育的优质平台,为长春市初中化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长春市净月开发区慧仁学校的张帅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p> 水垢探秘,让复习课“活”起来 <p class="ql-block">  东北师大附中刘君丽老师的酸碱盐复习课令人眼前一亮。她以生活中常见的水垢为切入点,抛出问题:“水垢是怎么形成的?又该如何去除?”这一贴近生活的话题瞬间点燃了课堂气氛。学生们分组讨论,设计除垢方案。通过解决水垢问题,大家不仅系统复习了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规律,更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p>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中,长春市化学教研员刘来泉老师对课程设计思路与教学亮点进行解读:课程以化学大概念为统领,通过对比分类、模型建构等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建立起结构化的酸碱盐知识体系,更渗透了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而问题的分层设置,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实现知识迁移与能力提升的双重目标。此次公开课为化学复习课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教师们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实践指明了方向。</p> 发热包解谜,点燃探究热情 <p class="ql-block">  吉大附中的何山老师的“发热包探秘”课将活动推向高潮。课堂上,自热食品发热的神奇现象引发了学生们的强烈好奇。“发热包为什么遇水会发热?里面有什么成分?”带着这些疑问,学生们化身“小科学家”,分组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一步步揭开了发热包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  朝阳区化学教研员孙强老师对这堂课给予高度评价。孙老师表示,何老师将抽象化学知识融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能量计算讲解由浅入深,反应调控分析全面深入,实验探究注重安全与实践,有效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孙老师也提出建议,希望在今后教学中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提升创新能力。</p> 学段衔接,搭建知识过渡桥梁 <p class="ql-block">  长春市力旺高中王磊老师凭借多年初高中教学经验,带来了“初高中化学衔接策略”的实用分享。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初中和高中化学学习的差异,指出初中注重基础和兴趣培养,高中则更强调知识的深度和综合应用。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过渡,王老师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初中课堂适当渗透高中的学习思维,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等。这些“接地气”的建议让在场老师纷纷表示收获满满,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p> <p class="ql-block">  这场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化学教研活动,就像一场智慧的接力赛,名师引领、课例展示、思维碰撞环环相扣,为长春市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注入了新动能。未来,老师们将带着满满的收获继续前行,让每一节化学课都成为知识与乐趣交织的精彩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