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成长路程

赵大夫

<p class="ql-block">这是2017年的某一天,起了个大早来到回龙观院区的报告厅来听台湾高雄长庚医院名誉院长陈肇隆院士的专题讲座,题目是:一个医生的养成和心路历程。</p> <p class="ql-block">早上7点半听讲座确实是第一次,因为陈肇隆院士在做完报告后,还要去其他医院指导肝移植手术,所以可以理解。本想不会有很多人参加,没想到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参会者是慕名而来?或慕题目而来?还是为了刷学分?我不得而知。但我是慕题目而来,一个医生的养成可以有许多途径,或成功或不成功,或称职或不称职,每个行业都会遇到这些问题,我很想了解一下。</p> <p class="ql-block">陈肇隆院士在肝脏移植界是世界响当当的人物,但因为专业的关系,之前我对其一无所知。既然对题目感兴趣,谁说谁讲就无所谓了。一个小时的报告陈肇隆院士回顾了他整个行医历程。从一名普通医学生的学习成长,到毕业后下乡做乡医的经历,再到后来在200多位竞争者中被刚刚成立的高雄长庚医院选中开始从事住院医的工作,再最终因偶然为一本国际医学英文版教科书画肝脏插图从此对肝脏移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一生致力于肝脏移植领域。</p> <p class="ql-block">当然陈肇隆院士有天资的聪慧,也是一位有心人,更是一位勤奋者。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终于在自己涉足的肝移植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为患者解除了疾病的折磨和痛苦。无疑,陈肇隆院士从一个医生的成长历程来看是成功的,作为一位肝移植领域里的医学大家也是问心无愧的。但也不难看出陈肇隆院士的行医生涯,也充满了坎坷、荆棘,许多事情都是从无到有,从青涩到成熟。老天也没有一眼就识别出陈肇隆院士有成为医学大家的天赋,如果没有个人的兴趣、激情、执著,没有多方的鼎力相助,没有老一辈专家的无私指导,没有一支优秀团队的相互配合,很可能就不会有陈肇隆院士今天的诸多成果和荣誉。所以一位医生的成长过程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更有老一代医生的传帮带和团队的协作。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p> <p class="ql-block">但是否每个人寻着陈肇隆院士的路走,都能成为本领域的医学大家呢?显然不是。有时时势造英雄,有时需要机缘的巧合,更多的时候登上事业珠穆朗玛峰的人是要靠坚持不懈、吃苦耐劳,不被困难所左右,不被失败所吓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恒心。中国有3百万医生,但能成为医学专家的是少数,能成为被世人皆知的医学大家就更少。医学院是培养医生的地方,是否今后能成为本领域的专家是个未知话题。医学专家的养成没有模式,它既要学又要悟,成功很难复制。所以,任何领域专家都是稀缺资源。</p> <p class="ql-block">不可否认专家的存在对本学科的技术支撑和学科发展益处多多。当然世上也不是所有的事都需要专家去办,简单的事、不复杂的事,非专家也可以做好。医学也是如此,疑难病、少见病、复杂的手术在整个疾病谱里还是少数,更多医生面对的是常见病、多发病。所以,医生可以不一定是专家、大家,但医生一定要做的称职,当的让病人放心,也就是在能力范围内的医疗工作尽可能不要有闪失。</p> <p class="ql-block">医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如何做得称职?如何少走一些弯路?在听了陈肇隆院士的报告后,谈一谈我的拙见。</p> <p class="ql-block">1、爱心。医生首先要培养在亲情和友情之外对弱者的爱心,这种爱心可以不如前两者强,但一定要与前两者一样真。因为,医生的职业对象是人,而且是被病痛折磨的病人。人与人的关系是需要感情维系的,所以医生工作中不能少了情。这个情可以不外露,但要心里带着情去和病人接触。就连屠夫也会对他下手的牲畜存有一份感情和不舍,所以无情无爱不能做医生。</p> <p class="ql-block">2、兴趣。医生对医学要始终抱有高度的热情和兴趣。首先没有兴趣是干不了事的,同样一件事干久了也会懈怠,会失去兴趣。兴趣没有了,动力也就丧失了。动力丧失了,进步也就没有了空间。但医生面对的是人,面对的是给人带来痛苦或死亡的疾病,疾病不好征服,死亡也不会轻易的离开。如果看病应付差事,看病用利益来衡量,就会有大麻烦。虽然病人不知道,可医生的良心要受到谴责。与其这样,不如趁早离开医生这个职业,对己对病人都有利。</p> <p class="ql-block">3、夯实基础。要在医学生时期打牢基础知识,包括理化基础和病理生理基础。现在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对数字的管理、数字的分析,数学是科学的基础。开处方不需要数学,但医学统计离不开数学,人工智能离不开数学。药理、解剖、免疫、病生理知识学的越好,当医生时,分析疾病就会有理有据,即使疾病诊断不全正确,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p> <p class="ql-block">4、基本功实践。医学生要重视临床实习。临床实习是为问病史、查体、写病历打基础的黄金时段,也是培养年轻医生临床思维的启蒙阶段。错过了就犹如大厦没有打好地基一样,即使楼建起来了,也是摇摇欲坠,今后想成为医学大师的机会也会不翼而飞。医生不要被高大上的检查设备所诱惑,也不要被人工智能妖魔化。问病史是基本功,是与病人接触的第一步;查体是验证病史,判断病情,关爱病人最佳时机;病历就是医生临床思维的最好写照。</p> <p class="ql-block">5、临床实践。疾病是狡猾的,有时不露真相;有时真相转瞬即逝。有的疾病按常规出牌,多数疾病不走常规路线。要想识别疾病和抓住疾病的本质,医生也要跟好猎手一样,需要蹲在病人堆里,不错眼珠地观察疾病。医生成长的地点是病房、抢救室。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有医生。医学是需要付出的学科,苦与累是医生的代名词。但唯有这样医生才会有机会享受到成功与快乐。</p> <p class="ql-block">6、平衡好软硬实力。医生的成长需要软、硬实力兼备。软实力就是看不见摸不著的技术,如临床思维、临床沟通、临床悟性、临床细节的把控、病情的评估、危重症的识别等。硬实力就是可量化评价的临床实操,如各种操作技术、心肺复苏术、呼吸机使用、手术等。不管软实力还是硬实力,不学不会。当然光学不悟也掌握不好,特别是软实力的学习。所以,医生要持续不断地学习,要培养虚心、耐心和虔诚的心态,不耻下问,向所有可以给自己带来新知识的人求教。</p> <p class="ql-block">7、争强好胜的精神。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位医生骨子里也都不愿意成为一名平庸的医生。因为就像20世纪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你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起源于两种动机:性冲动和成为伟人的欲望。”出人头地的“显要感”是人与动物之间的一种主要差别,正是这种差别也激励了人向高处攀登,向杰出努力。医生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情节是件好事情,但为了获得“显要感”忽视了脚踏实地的努力,往往会弄巧成拙。医生的历练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更需要岁月的沉积。经验医学是与时间相关,是与病例积累相联系,沉稳比冒进好,踏实比浮躁好。</p> <p class="ql-block">8、学无止境。症状花样翻新,疾病层出不穷,医生永远走在认识疾病的路上。所以,医学是干到老,学到老的学科,一时一刻都不能放下学习的步伐。与老医生学、与国内同行学、与国外同行学。学理论、学技术。梳理临床思维、更新临床观念、总结临床病例、大胆尝试和开展新技术新方法。会学习的医生,不断为自己充电的医生将有机会站在医学的前沿,引领临床医学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9、摆正科研的态度。临床科研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基础,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从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衡量一位医生成熟的标志。临床科研开阔了医生的视野,使医生站在更高的视角认识临床问题。医生做科研不是单纯为了发文章,完成晋升。而是利用科研手段把经验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让它系统化、科学化。临床科研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又为临床科研搭建了可持续发展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10、以人为本。临床医学是人的医学,人是社会的,人是生物的,人是心理的。作为医生在看病之前,要先读懂人。所以,医生的知识不仅局限于医学本身。读社会学让我们知道人类文明的价值;读生物学让我们懂得人类的演变和进化;读心理学让我们分清人类情绪中的喜怒哀乐。医生是有着浓厚的人文色彩,是有着哲学家的思考,医生不仅是医生,它还应该是老师、牧师、心理治疗师、社会活动的参与者、科学家。医生的身份越多,他与病人靠的就越近,病人对他的亲近感就越强烈。</p> <p class="ql-block">11、健康的先行者。医生是治病者,也应该是健康的代名词。人有病会求助医生,当然老百姓话健康也忘不了医生。以前的医学模式是有病找医生,医生的地位是被动的。现在应该建立这样的医学模式,医生的岗位应该前移,医生将是预防疾病的践行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患者的健康,医生首先要健康。所以,医生在给老百姓和病人做出表率前,医生自己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不注重自身健康的医生,理应也是不合格的医生。想要健康,医生就要在吃、喝、睡、情绪和运动上下功夫。</p> <p class="ql-block">当然涉及到医生的成长还有许多事情要关注。但不管怎样,做合格医生也好,当医学专家也罢,光说不练还是纸上谈兵。医生的成长有别于其他职业,走偏了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没有挽回的余地。身在其中的人,一定要明白这个理,且不能不掉以轻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