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八仙岩金龙山,赏松毛岭云山映山红

周隆和

“五一”国际劳动节将至,考虑到只能周边转转,便选择徒步一下。没想到,左等右等,只等来了两个徒步群发出的近程徒步信息,其它都带着徒友远走高飞了。考虑到赣州早年去过,尽管天气预报有小雨,加上赏百里杜鹃的诱惑,坚定地选择了5月1日闪电户外组织的“徒步金龙山,赏百里杜鹃”活动。<br>5月1日,早起,天阴。匆匆赶往羊古墩集中上车点,拼车出行。因为山路狭小弯曲,大巴不能通过,全队54人共11俩车,组成了一支不小的车队,还好事先拼满一车的,按照规定时间各自出发。7:00许,全部车辆踏上了前往目的地的征程。<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水浮莲</p> <p class="ql-block">8:40许,当我们的小车行驶到上莒溪村“余氏家庙”前的“三岔路口”的时候,因为路线无法正确认定,另外还以为我们走在了前面,于是下车观望等待了一番;随后来到的一辆车,跟着我们下车稍息了一下。余氏家庙大门口有一口水塘,水塘铺着一层绿油油的水浮莲,压根就看不到水,水塘成了名副其实的绿塘。水塘边四周搭建木栈道,跟水塘中央的一条木栈道相通,水塘中间木栈道的一边还有一座六角形的木亭,是村中心地带,是村里人休闲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整装待发</p> <p class="ql-block">8:47许,才按照导航路线继续前进。9:08许,当我们两辆小车到达八仙岩寺庙停车场的时候,我们几乎成了殿后的了。下车环视四周,雾气浓重,站在停车坪向通往寺庙的台阶向上看去,寺庙就建在两山的山窝处,只能看到露出的一部分。大家稍作休整,顺便等待最后一辆小车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跃跃欲徒</p> <p class="ql-block">9:13许,正当准装出发的时候,天空飘起了小雨,于是打伞的打伞,穿雨衣的穿雨衣,勇敢一点的徒友,任凭小雨拍打,就这样我们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拉开了徒步序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等待领队确认前进方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进入古道</p> 9:20许,上到一个尚未完工的工地前面,大家停下脚步,等待领队确定前进方向。望着对面的山峰,在雨雾中朦朦胧胧,不知名的米色山花,一树一树的散落其中,花团锦簇,有的三五成群,格外显眼,特别靓丽。经过确认,我们从尚未完工的建筑中穿行而过,随后便进入进山古道,沿着石砌古道一路向上,走在了竹木共生的山林,走进了遮天蔽日的山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向无路的山坡攀爬</p> 9:40许,全队先后上到不愿意离开石砌古道的地方,为了确认路线正确,大家原地稍息。路线一经确定,当领队发出就地向上的口令,大家争先恐后向右手边没有路的山坡向上攀爬,生怕落在后面。这时雨渐渐的小了,有经验的徒友赶紧收起雨伞,有的改穿上雨衣,有的干脆冒着似乎即将停下的小雨。有的徒友比较自信,依然手持雨伞,勇敢地往上攀登。但攀爬一会儿,便感觉伞不从心,赶紧收起雨伞,紧握登山杖,专心致志地向上攀爬。 <p class="ql-block">爬着爬着,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徒友停下脚步,充满激情地为大家加油鼓劲,并做出克服困难、勇敢向上的冲锋手势,静悄悄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p> 9:45许,小雨终于停了,但穿行在没有路的山坡,总被湿漉漉的枝叶杂草拍打着身体的四肢,不穿雨衣的徒友,任凭湿淋淋草树打湿衣衫鞋袜;穿雨衣的徒友只能保住膝盖以上衣裤免遭打湿,但闷在雨衣里面,衣衫也是湿漉漉的,只不过会干净一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生龙活虎的10岁小徒友</p> 越往上越陡峭,有的地方几乎是笔直向上,必须借助于树干树枝,手脚并用才能往上攀登。在最陡峭的路段,八岁的小男孩,滑了几跤,都哭了,其实,有些大徒友一不小心也滑一跤;另一位十岁的小男孩,倒是生龙活虎,显得轻松自如,像一位“老徒”似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登山山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登上山脊的喜悦</p> 10:04许,全队先后上到山脊,开始沿着山脊线继续向上,告别了陡峭的山坡。尽管山雾弥漫,但总算能够看见灰蒙蒙的天空一角,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更加让人惊喜的是,看见了不远处万绿丛中数点红,是尚未凋零的几朵火红的杜鹃花。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终于看到了第一支火红的杜鹃花 ,眼前紧贴着一棵松树的两朵鲜艳的杜鹃花,在雨打之后,在雾气中,显得格外娇艳,格外热烈,以至于本想品尝一下纯天然的杜鹃花瓣,都下不了手。</p> 10:20许,我们先后上到一个峰顶。峰顶上生长着一种灌木,长得不高,也算不上枝繁叶茂,但“干繁枝细”,也就是树干成团,枝条细短,一帮兄弟姐妹,抱团生长,偶有一两根树干长得出类拔萃,树枝也粗大一些,成了他们的大哥,很是特别。 还有一棵不知名的灌木,从根部一分为二,成为兄弟树干,彼此背靠背向外发展,一人占据一百八十度的空间,于是从根部开始根根枝条向外向上蓬勃发展,可谓两根树干和树枝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抢占阳光和空气中的养分,从而长成让人羡慕别具一格的自己,成为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p class="ql-block">离开峰顶,我们继续走在向下的山脊上,然后走入向下的山坡。10:29许,走在最前面的徒友,发现偏离了轨迹,于是一边往回走,一边寻找与轨迹重合的路线,直倒回到山脊,通过地上的罐头罐和插在树枝上的矿泉水瓶,终于找到了正确线路,于是,大家稍息片刻,等一等后面的徒友。这时,环视周围,不知名的五瓣小白花晶莹剔透,有的含苞待放,就像含苞待放的茉莉花似的;与那有一种不知名的五瓣粉白色小花,在雨雾的浸润下娇滴滴的;还有橙红色的嫩叶、枣红色的嫩叶、粉红色的嫩叶、红色的嫩芽,不是鲜花胜似鲜花;还有小小树枝上长出的一小撮一小撮椭圆形的小绿果,十分可爱,就是不知道成熟时候是什么颜色?能不能吃食?</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棵“V”字形的松树,松树边上是多彩的树叶,还真是拍照的好地方。于是,帮身边的徒友随手拍了一张,寓意顺利登上以第一个峰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孤傲的嫩叶</p> 我们沿着山脊平缓向前,继而向下。10:58许,经过一棵灌木,让我驻足观赏,一段40厘米左右的寄生藻类,长势喜人,藻类下端的树干上长出一支三片嫩黄色小叶,十分独特,给人一种孤傲的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野猪夹</p> <p class="ql-block">11:02许,前面的徒友发现埋藏在路边的野猪夹,于是大声呼喊,向大家发出警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好大的一个野猪夹,金属质地,要是被夹不得了!说是野猪夹,其实也是其它四肢类动物的夹子。向上走着走着,终于看到了一棵满树火红的杜鹃花,尽管杜鹃树不大,但还是给我们带来一阵惊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急不躁地等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从灌木丛中向上硬拱</p> <p class="ql-block">11:16许,离开山脊下着下着,又出现了偏离轨迹的现象。经过几位有经验的徒友察看、试走,依然需要沿着山脊向上行走,于是后队改前队,分几条路线从左手边的山坡硬拱到山脊线。</p> 11:23许,一棵低矮的灌木挡住了去路,只能向它低头弯腰才能通过,到了考验徒友柔韧性的时候了。对于柔韧性好的徒友,充满乐趣,通过时面带得意的笑容;对于柔韧性不好的徒友可就想方设法,有的干脆另找出路。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烟斗树</p> 11:34许,下到一个小山沟。小山沟山洪冲刷的痕迹非常明显。大家趁领队查找轨迹的时候,有的徒友原地稍息,有的徒友观赏起身边的几棵古树。几棵枝叶苍翠的古树,不看很平常,一看不平常,姿态各异,姿态奇异,有的弯弯的树干成为我们歇脚的座椅;其中,有一棵从根部平出继而向上的次树干,其拐弯处受虫害侵食,形成一个碗头大的空洞,空洞周边长着绿色的青苔,就像一根倒挂的烟斗。 11:45许,全队又登上一座峰顶,然后沿着山脊继续翻山越岭,这时陪伴我们的是身边稀稀拉拉、断断续续的红杜鹃和小山花,看到的是浓淡雾气笼罩中的连绵起伏的翠绿山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走在前面的徒友已经登上前面一座峰顶</p> 11:53许,又上到一个峰顶。头发湿漉漉的,一次性雨衣已经破旧不堪。向前面的山峰看去,走在前面的徒友已经登上峰顶。 11:59许,又上到一个峰顶。站在峰顶,终于看见了建在主峰最高处的凉亭亭顶。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云山主峰上的凉亭</p> <p class="ql-block">12:13许,终于上到云山主峰。先行到达的徒友已经坐在凉亭里就食午餐了。凉亭是八角形木结构的,亭顶覆盖的是暗红色的塑钢瓦。凉亭应该有些年月了,木柱和梁、檐都有被腐朽的痕迹,而且屋顶一角还有被大风摧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登上主峰顶,天气开始放晴,太阳渐渐露出笑脸,便赶紧脱下破烂不堪的一次性雨衣,一次性雨衣顺利完成了使命;不脱雨衣不知道,一脱雨衣吓一跳,里面的衣服全湿了,应该是雨衣遮挡了山风,一点都没有衣服湿透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和大黄狗分享午餐</p> <p class="ql-block">大家各自组合,在凉亭里、在凉亭旁、在石砌古道上,或者在古道两旁的山坡上,吃食自带的午餐。</p><p class="ql-block">当大家正在吃食午餐,或者正要吃食午餐的时候,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脖子上系着大红绳的大黄狗,其实说它大,是因为是一只成年的狗,而不是个头有多大,看样子是一只本地狗,个头不大,但很老练,闻着肉香就靠近有肉吃的徒友身边。好心的徒友分给黄狗一些卤料,大黄狗便缠着不愿离开。说实话的,没有见到黄狗的主人,但能从风景区上到主峰峰顶,绝不是一只普通的黄狗。</p> <p class="ql-block">吃完午餐,在凉亭周边走一走,还真是观赏满山杜鹃的地方,这里的杜鹃既有高脚杜鹃又有矮脚杜鹃,要是盛花时节,肯定非常壮观。由近及远的山峦、田野、乡村和连绵远山,尽收眼底。这时吃完午餐的徒友,便置身山坡上的杜鹃丛中,以凉亭为背景,纷纷打卡。</p> 13:02许,开启了饭后徒程。沿着景区石砌古道起步向下,第一个左拐弯,便下到一个三岔路口,便下到了高脚杜鹃树左右相拥的路段,要是盛花时节,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杜鹃花道,将走在一条火红杜鹃花装点而成的长廊。 <p class="ql-block">继续向下,杜鹃花虽然没有那么密集,但栈道两旁总有几棵火红的杜鹃让你心花怒放。但快要下到半山腰凉亭的地方,应该是一个可以停车的地方,山坡上是杜鹃花的海洋,尽管已过盛花期,但依然火红一片。</p><p class="ql-block">14:05许,下到风景区入口处边上的寺庙处,当一位老着前来为我们开门的时候,大黄狗也一同随我们进入,并向老者摇头摆尾,老者说是他喂养的狗,原来如此!大黄狗上到云山峰顶,然后跟着后面的徒友一同下山,回到寺庙,真是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云山风景区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14:30许,全队上到云山风景区入口的大坪拍集体照。上到云上风景区入口处才知道,我们赶上了“第十届杜鹃文化旅游节”。据介绍:从主峰凉亭到入口处,属于松毛岭•云山红杜鹃景区,位于福建省连城县朋口镇金龙村西部,武夷山南段的松毛岭向南延伸带上,距离朋口镇约17公里。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既有红色旅游资源云山寨战壕,又有福建省最大的野生杜鹃花观赏地云山红杜鹃,主峰海拔1250米……红杜鹃花,又称映山红、山石榴,客家人叫它羊角花,是世界名花之一,耐贫瘠、抗污染,生长于海拔500米—1200米—2500米的灌木丛山地或者松林下,为中国中南、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每年四月中旬至五月开放,花瓣为红色,每蔟2—6朵花,花冠漏斗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进入泥土公里</p> 合影完毕,全队沿着水泥公路继续向下。14:38许,离开水泥公路,向左转入正在建设中尚未硬化的泥土公路,走在已经平整、泥土松软公路上,非常舒适。 15:06许,离开泥土公路,转而进入机耕道,走在了起起伏伏、蜿蜒向上的新老机耕道上,15:10许,走在了平缓向上的竹林里,雨后春笋都长成了新竹,有的已经高于老竹枝,有的还嫩黄缠身,黄绿相间像彩色的竹子,正在节节长高。春雨后的竹林不但苍翠,而且越来越稠密,展现出勃勃生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走错路了,原地稍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到正确的机耕道线路</p> <p class="ql-block">15:18许,又走错路了,大家在原地稍息,等待轨迹确认。经过试走,只好从稀疏的竹林中直接上行,上行到正儿八经的机耕道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最后100米拔高路口</p> <p class="ql-block">15:55许,据看轨迹的徒友说,三岔路口向左向上拔高100米就到出发的地方了,如果体力不好、不用开车的徒友可以沿着机耕道直接在前面的三岔路口等待。我和身边的几位徒友选择了继续攀爬,上到起点处。</p> <p class="ql-block">我们朝着好像机耕道的土坡向上,越往上走,路越来越小,后来就没有路了,走在前面的徒友便沿着陡峭的山坡,在竹林里自由发挥,发散式向上。其实,是有一条石砌古道向上延伸的,身后的徒友跟着我走在石砌古道上,顺利地走完了最后的拔高路段。</p> 沿着石砌古道走着走着,大黄狗出现在眼前,并来到我身旁,就是云山凉亭的那只大黄狗,真是奇了怪了,怎么一直跟着我们,好像怕我们走丢似的。嘻!在峰顶徒友给了黄狗一点吃的,黄狗居然心甘情愿担当起来护送我们的任务,真是不可思议!真是有情有义!关键是,回到云山风景区入口处的寺庙还有5千米左右,独自返回,让人不忍。 16:07许,终于上到出发时进入古道的地方。大家简单擦洗一下,收起登山杖,便下到停车场,顺利完成环穿徒程,全程12千米左右,累计拔高700米左右。有徒友打趣地说:“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徒步深山,我们就把他当成一种别样的“劳动”! <br>16:19许,全队乘车返程。<br>(据介绍:八仙岩原名亦仙岩,始建于元代英宗至治三年,最早建在鹰嘴岩上。传说寺庙住持,每天凌晨四点多钟,供奉佛主时,推开庙门,隐约看到左前方山岩上有人坐着聊天,仿佛有下棋声传入于耳,主持以为是等待上香的香客。一连几天清净殿堂以接香客,但未见人影。又一日早起,看见前山岩石上有七八个人围坐在石块上下棋,遂前往探究,忽一阵风吹来,烟消云散,未见人影,只见该石形如莲花,石台上留下一盘未下完的棋局。主持心想,难道刚才是八仙在这下棋?往前方定睛一看,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此乃人间仙境,高山顶上月为灯,莲花台前风扫地,实为一块风水宝地啊!是日,主持将所见告诉了余氏九世祖公孙公,择良辰吉日,在此兴建观音庙,曰八仙岩。自此八仙岩这一名称沿用至今……<br>八仙岩也是著名的红色圣地,东为温坊战斗遗址,南窠红军村,明德公园,项南纪念馆;南接云山杜鹃花风景区;西和客家首府长汀县接壤;北与松毛岭战斗遗址主阵地七星岭相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