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律《永泰古城》</p><p class="ql-block"> 瞻彼岩冈起始皇,</p><p class="ql-block"> “龟城”大漠筑高墙。</p><p class="ql-block"> 旌旗列列壁垒固,</p><p class="ql-block"> 兵甲重重斗志昂。</p><p class="ql-block"> 北患匈奴来进犯,</p><p class="ql-block"> 挥刀跋马斩豺狼。</p><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堡和云月,</p><p class="ql-block"> 人间沧桑呈吉祥。</p> <p class="ql-block"> 在甘肃广袤无垠的大漠腹地,匿迹着一座历经400余载沧桑的明代古城。它孤寂地屹立于荒芜的大地上,城墙残破、伤痕累累,却因其形似一只庞大的乌龟而被誉为“龟城”。</p><p class="ql-block"> 往昔岁月,此地曾是千余住户的家园,兵马演练之声响彻云霄,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而今唯余寥寥数户长者,默默守护着这片荒芜。</p><p class="ql-block"> 为何建造这座古城,它又因何逐渐没落?其独特的龟背形状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步入永泰古城,我们追溯其由盛转衰的传奇历程。</p><p class="ql-block"> 永泰古城位于甘肃景泰县的永泰川地带,其后倚靠着荒芜的祁连山余脉,周遭被无垠的戈壁沙漠所环绕,其荒凉景象令人油然而生敬畏之情。</p><p class="ql-block"> 这座古城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动土兴建,并于次年仲夏六月告竣,占地面积达318亩,城墙周长达1717米。其城墙采用黄土层层夯实构筑,高达12米,底部宽度为9米,顶部则缩减至4米。尽管饱受岁月风雨的剥蚀,古城墙依旧屹立不倒,彰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p><p class="ql-block"> 南门之上,“永泰门”三字虽略显斑驳,但仍隐约透露着往昔的庄重与威仪。</p><p class="ql-block"> 城池形似椭圆,其长度约为六百米,宽度则达四百米有余,恰似一头庞然大龟静卧于浩瀚沙海之中。</p><p class="ql-block"> 位于南门偏西之处,构筑有双重门户,外侧命名为永宁门,内侧则称永泰门,其形态宛若龟头,警觉地向外眺望。</p><p class="ql-block"> 四座半月状瓮城矗立四方,犹如龟足紧锁大地。城垣之上,十二座马面(突出城墙的防御设施)均匀排列,宛若龟壳边缘的裙摆。</p><p class="ql-block"> 北墙之外,五座烽火台依次绵延,犹如龟尾轻轻摆动。</p> <p class="ql-block">尤为绝妙之处,在于城北存有一池,名曰“云积海”,尽管现今已枯竭,但在往昔那干旱无垠的戈壁之上,它犹如生命之源,为“龟城”平添了几分勃勃生机与灵动之感。</p><p class="ql-block"> 此种龟状设计并非随意为之,乌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乃长寿与坚毅之象征,古人往往借龟形来表达防御与庇护的寓意。</p><p class="ql-block"> 永泰古城的构造精妙地将军事防御与文化象征融为一体:南门宛若龟头,守卫牢固;瓮城则像龟爪,能将敌人围困其中;而马面与烽火台,恰似龟壳与龟尾,为古城提供了无懈可击的全方位防御。</p><p class="ql-block"> 有人猜想,这或许与风水学说有关,龟背朝向北方,头部则指南,与“背负阴而怀抱阳”的观念相契合,以祈愿安宁。如此形意兼备的构造,既具实用性又富含哲理,实乃古代建筑中的一大奇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明朝创立之后,北方的蒙古势力长久以来一直是重大的隐忧。明成祖朱棣亲自率领大军五次远征漠北,尽管给予了敌军沉重的打击,但仍未能彻底消除这一隐患。</p><p class="ql-block"> 万历年间,蒙古鞑靼部落占据甘肃松山区域,凭借其险峻地形,屡屡侵犯南部边境,对兰州及河西走廊的安宁构成严重威胁。明朝政府终无法容忍,誓要将其彻底根除。</p><p class="ql-block">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大将军李汶接旨,统领十万雄师征讨松山鞑靼,历史上称之为“松山之役”。此战旷日持久,双方激战连连,明军依靠人数众多与装备精良,最终攻克大松山与小松山。</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胜利的取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原有的要塞在战火中损毁殆尽,无法再承担防御重任。为了加强边防安全,李汶建议于松山之南的永泰川地域修建一座新城。</p><p class="ql-block"> 1607年,即万历三十五年,朝廷下令动工,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永泰古城最终落成。</p><p class="ql-block"> 建成后,永泰古城屯兵2000步兵与500骑兵,拥有12座马面、4座瓮城以及方圆数十里的烽火台体系,其外围环绕着一条6米宽阔的护城河(现已枯竭)。它不仅有效抵御了蒙古残余势力的侵扰,还对邻近的游牧部落形成了强大的威慑,确保了河西走廊的安宁。</p><p class="ql-block"> 城内的布局相当周密:广阔的练兵场平坦无垠,兵营低矮而坚固,火药场与武器库守卫重重,草料场及马场中饲养着数百匹膘肥体壮的战马。这样的构造巧妙地将龟形构造与军事防御融为一体,瓮城设计用于围困敌军,马面构造便于侧翼攻击,而烽火台则迅速传递军情,共同构建了一个牢不可破的防御网络。</p><p class="ql-block"> 永泰古城诞生于战火硝烟之中,每一块土砖都饱含着辛劳与血泪。它不仅是明朝边防策略的杰出代表,更是一处生动展现战争历史的遗迹。</p><p class="ql-block"> 矗立于城墙之下,耳畔似乎仍回响着往昔的战鼓轰鸣,内心深切体会到那份捍卫边疆的神圣职责。</p><p class="ql-block"> 永泰古城一经落成,旋即崛起为边疆要地。在明朝年间,该城屯兵多达2500名,加之随军眷属与往来商贩,使得居民总数一度跃升至逾1300人,呈现出一派繁荣喧嚣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步入古城废墟之中,恍若重见往昔风光:演武场上,军士演练阵势,呐喊之声回荡云霄;市集之内,小贩叫卖连连,丝绸、茶叶与皮毛商品繁多,目不暇接;巷弄之间,铁匠铺里铁锤叮当,木匠坊中锯声连绵不绝。</p><p class="ql-block"> 城中配备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其中练兵场占据核心地位,士兵们每日都会在此地进行严格的操练。兵营则以黄土夯实筑成,每一间都能容纳数十人居住,内设的土炕与灶台虽显简朴,却极为实用。</p><p class="ql-block"> 火药库储藏着火药,兵器室则配备了刀枪弓箭,以确保战斗所需之完备。</p><p class="ql-block"> 北边的草料场堆积着满满的干草,马厩内饲养着体格健壮的战马,为骑兵部队提供了坚实的后盾。</p><p class="ql-block"> 在住宅区,可见手工工坊与民宅并存,铁匠铺中铁匠锤炼着兵器,裁缝店内裁缝细心缝制衣裳,茶楼与酒馆中欢声笑语连绵不绝。</p><p class="ql-block"> 节庆之日,城中尤为喧嚣熙攘。龙舞狮跃、戏剧与杂技相继登台,民众身着节日盛装,纷纷走上街头共襄盛举。</p><p class="ql-block"> 市集之中,来自内地的丝绸与瓷器与本地的皮毛、药材交易络绎不绝,商人们各执方言,议价之声连绵不绝。</p><p class="ql-block"> 昔日的永泰古城,既是军事上的坚固堡垒,也是洋溢着生活气息的边疆市集。它目睹了明朝西北地区的鼎盛,亦担当了边疆百姓悲欢离合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 戈壁滩自然条件严酷,农耕活动极为不易,粮食供应多依赖于外界输入,生活充满艰辛。居民们虽以守卫边疆为荣,但也因身处孤绝之地而饱尝辛酸。</p><p class="ql-block">这种坚毅精神令人感慨——在这般荒芜之所,他们竟顽强地开辟出了一片世界。然而,好景并未持续太久,随着清朝实现全国一统,边疆地区的威胁日渐式微,永泰古城原本的军事重要性也随之慢慢消逝。</p> <p class="ql-block"> 近代以来,随着交通与经济中心的迁移,这座古城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更为严峻的是自然条件的退化,甘肃中部地区降雨量极其匮乏,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而蒸发量竟高达2000毫米。土地逐渐荒漠化,农田废弃,沙尘暴肆虐成灾。当地长者忆述道:20世纪50年代,永泰古城尚有居民1500人,然而到了80年代,搬迁的趋势愈发显著。时至今日,仅余数十户老人坚守在这片故土之上。</p><p class="ql-block"> 步入古城的废墟,街巷空寂,屋舍倾颓,一片凄凉,唯有风声在耳畔轰鸣。这座被誉为“龟城”之地,宛如一位年迈的英雄,昔日雄姿英发,而今遍体鳞伤,寂寥地守候着岁月的尽头。</p><p class="ql-block"> 衰败乃历史之定律,亦是自然之严酷。清朝的安宁致其失却重要性,风沙的啃噬使其难以为继。永泰古城的衰落,既令人哀叹历史之冷漠,又使人感叹自然之力量。</p><p class="ql-block"> 它往昔乃边疆之捍卫者,现今却沦为了岁月之祭品。</p><p class="ql-block"> 正当永泰古城濒临被世人遗忘之时,影视产业的青睐为它注入了复兴的契机。</p><p class="ql-block"> 2003年,此地成为了电影《美丽的大脚》的拍摄背景,其苍古的城墙与浩瀚的荒漠景色得以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p><p class="ql-block"> 2005年,成龙在“龟城”城墙上演绎《神话》,身手矫健飞檐走壁;2010年,《雪花那个飘》播出,唤醒了无数人的往昔记忆。</p><p class="ql-block"> 随后,《天下粮仓》《决战刹马镇》等诸多作品接踵而至,使得这座古城摇身一变,成为了热门的影视拍摄基地。影视热潮在提升知名度的同时,也促进了保护工作的推进与开发进程的加速。</p><p class="ql-block"> 政府着手修复城墙并改进相关设施,随着2021年《白银市永泰城址保护条例》的。实施,已斥资超过3400万元用于紧急抢险加固工作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游客日益增多,他们或驻足拍照以作纪念,或深入探索历史遗迹,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将来,此地规划构建屯兵文化展览区、民俗风情体验区等,以使古城重焕生机。</p><p class="ql-block"> 永泰古城由军事堡垒蜕变成为文化象征,借助镜头重焕生机。这无疑是它肩负的新职责——在当代社会里,以一种别样的形态,传扬着四百年的悠悠岁月。其坚韧不拔堪比“神龟”,令人深感钦佩,未来能否再创辉煌,着实令人翘首以盼。</p><p class="ql-block"> 永泰古城宛如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典籍,自烽火连天中屹立,于风沙漫卷间沉寂,复借影视之光焕发新生。其以龟形为设计,往昔之繁华与今朝之荒芜,共同编织成一则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END</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文,释文摘选自网信,在此一并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