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创意美术教学策略与实践探索

1

<p class="ql-block">随着美术新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强调,传统美术课堂中以技能训练为主、忽视学生创造力培养、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为打破教学瓶颈,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本教研组围绕“创意美术教学”开展专题研究,探索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模</p> <p class="ql-block">组织美术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读创意美术教学、项目式学习等理论书籍,分析国内外优秀创意美术案例(如美国“艺术与设计思维”课程、日本“自由表现”教学模式)。通过集体研讨,明确创意美术教学的实施路径,如以问题驱动、材料创新、跨学科融合等方式激发学生创意。</p> <p class="ql-block">1. 主题式创意实践:以“未来城市”为主题开展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实城市建筑特点,通过图片、视频展示科幻风格的未来建筑,提出“如何用环保材料设计一座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城市”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废旧纸盒、吸管、黏土等材料,结合立体构成知识,制作城市模型;用绘画形式呈现城市景观,融入科技元素与生态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2. 传统文化创意表达:在《剪纸艺术》教学中,教师先展示民间剪纸作品,讲解剪纸的历史文化、吉祥纹样寓意。随后引导学生将传统剪纸纹样与现代生活结合,设计“抗疫主题剪纸”“校园生活剪纸”等作品。学生通过创新纹样组合、色彩搭配,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赋予剪纸新的时代内涵,提升文化理解素养。3. 跨学科融合教学:联合科学学科开展“光影艺术”课程。学生学习光的反射、折射原理后,利用卡纸、手电筒、镜面等材料,创作光影立体书或光影装置艺术。通过美术造型与科学原理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不同学科知识的关联性,拓宽艺术创作思路。</p> <p class="ql-block">每次教研课后,教研组从教学目标达成、学生创意表现、教学方法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课。例如,针对部分学生在创作中思路受限的问题,教师增加“创意头脑风暴”环节,通过提问引导、案例启发激发灵感;为提升文化渗透效果,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课堂现场示范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p> <p class="ql-block">总结本次活动:通过作品分析与问卷调查发现,85%的学生表示创作自信心增强,在区艺术节、科技创新大赛中,多幅学生美术作品获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明显提高,主动参与学校剪纸、版画社团活动。</p> <p class="ql-block">编辑:陈益文</p><p class="ql-block">审核:刘志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