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的时候,和母亲聊起老家的事,突然有些伤感

雁塔晨钟

<p class="ql-block">  父亲走了快三年了,母亲今年也已88岁高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但头脑一直很清醒。退休后,没有了工作的羁绊,我便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p><p class="ql-block"> 昨天吃晚饭的时候 ,和母亲聊起老家的事,母亲说:“你婆可怜”。我们老家把奶奶叫婆,把外婆叫舅家婆。母亲说:“解放前你爷爷家娃多地少,为了活命,常常要向地主家借粮吃”。</p><p class="ql-block"> 母亲告诉我,有一年快过年了,我爷又去找地主家借粮,地主非但不借,而且还让把以前借的粮食全部还上。我爷急火攻心,卧病在床又无钱医治,留下三儿两女含恨离去。当时我伯、我爸还有我姑都才几岁,我三叔也刚过百天。我婆悲愤交加,扑在我爷身上捶胸顿足,哭喊着:“你走了,留下这么多娃,可让我们怎么活啊!”。</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兵荒马乱,各村都有自保组织,每天晚上各家出人轮流打更。轮到我们家,我婆一个小脚女人,抱着小的,领着大的也要巡逻打更。母亲说:“你婆把罪受扎了!”。</p> <p class="ql-block">  孩子多劳力少,实在养活不过来,后来就把我小姑送了人。为了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我父亲15岁就去当了兵。抗美援朝回国后,他们部队集体转业到地质部。他在山东省地质局工作了二十多年,我们全家也已习惯了那里的生活。上世纪七十年代,跨省调动工作是很难的,我父亲宁可放弃提拔的机会,也执意要调回陕西工作,我们都不理解。现在想想,可能还是出于一片孝心,想在我婆健在的时候,尽快调回老家,方便照顾老人尽孝心,因为他心里一直记挂着我婆一辈子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费了好大的劲,等到终于调回陕西老家时,我婆已经不在了。</p><p class="ql-block"> 和母亲聊起这些往事,心里突然一阵伤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