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精神成长的“维生素”

乐天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每个人的肌体成长往往是有限的。就像我,身高定格在1.75米,过了青春期便再无变化;体重多年来一直徘徊在60公斤,从未突破121市斤。然而,与有限的肌体成长不同,精神成长却是永无止境的,从生命的起点一直延续到终点。</p><p class="ql-block">精神成长离不开终身学习、自我成长、自我提升与自我改变,而其中,反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思是自我成长的新起点,每当我们停下脚步回顾过往,都能从中发现新的契机;反思也是人生旅途中的加油站,让我们在疲惫迷茫时汲取力量,重新出发;反思更是允许自己试错,在实践的道路上不断纠正偏差,逐步实现自我完善,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p><p class="ql-block">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不断反思家庭教育的传承与变迁。我反思父母对我的教育,也反思自己对女儿的家庭教育,更反思如今对外孙的隔代教育。在这层层反思中,我深刻认识到,每一代人对下一代的教育,都深深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挣脱上一代教育观念的束缚,突破思维的牢笼,真正成为最好的自己,找到自身独一无二的价值。</p><p class="ql-block">我的父母是老实本分的工人,他们给予我的教育,总结起来不过“听话”二字:在家听爸妈的话,在校听老师的话,工作后听领导的话……这样的教育,让我养成了顺从驯服、言听计从的性格。当我踏上人生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安图中学俄语教师时,学校领导鼓励我“安下心来,奋发图强”,并将我提升为政教主任。然而,在不断反思中,我开始叩问自己的人生:难道要永远做一只井底之蛙,困在狭小的天地里,而不去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寻找更好的自己吗?最终,反思让我鼓起勇气改变自己的性格,改写自己的人生道路。我清楚地认识到,学校的仕途阶梯并不适合我,我更渴望挣脱束缚,发挥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尽管父母希望我安于现状,校长也再三挽留,但我坚定地选择了掌握自己的命运。从学校跳到杨浦教育学院,再到进入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创办了《家庭教育指导》杂志,发行量突破10万份,每一步改变都源于反思带来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同样经历了反思带来的成长。曾经,我试图掌控她的人生,为她设计职业生涯。当女儿高三从复旦附中毕业时,我满心期待她报考复旦大学新闻系。但女儿有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并没有听从我的安排,而是毅然报考了上海财经大学,最终如愿以偿。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反思: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方向,父母的过度掌控或许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p><p class="ql-block">如今,在对外孙的祖辈教育中,我依然在反思中前行。尽管我一直尊重他的天性,保护他的童心,但内心深处还是不自觉地想要掌控他的人生,希望他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然而,我逐渐明白,如果我们始终牢牢把控他人生的方向盘,他的人生列车将失去前行的动力。只有给予他足够的自由与空间,让他在自我探索中成长,他才能真正驶向属于自己的远方。</p><p class="ql-block">反思,让我在“三代教育场景”的时空中穿梭——从父母教育到子女教育再到孙辈教育,构建起立体的人生坐标。从"听话哲学"到"自我掌控"的转变,印证了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命题——人注定自由。每个职业选择都是对既定命运的反抗,实践着"存在先于本质"的生命哲学。祖孙三代教育观念的更迭,其本质,是一个从"规训"到"解放"的进化,是把成长的权利归还给孩子,让孩子获得真正自由的过程。</p><p class="ql-block">反思,就像人生精神成长不可或缺的“维生素”。它让我们在回顾中发现问题,在思考中获得启示,在行动中实现蜕变。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我们都需要不断反思,人生需要反思,家庭教育更要反思。反思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反思可以给我们打开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不断丰富,生命才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