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修禊是一场文旅狂欢----绍兴游历之五

湘左屏藩颍秀池--美友410910917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游历了绍兴城里“书圣故里”,走过题扇桥,参观了戒珠讲寺,了解到此寺原先是王羲之的宅院,因家鹅吞下珠子,却误伤来访僧人,为深表歉意最后捐宅为寺。</b></p> <p class="ql-block">戒珠讲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接着驱车向绍兴城外西南方向15公里的兰亭前行。在勾践种兰800年以后,因为一场享誉古今的文化盛宴,兰渚山下的兰亭声名鹊起,并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中国在秦汉时期有“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的行政机构,在兰渚山建驿亭,因此叫兰亭。兰亭之“亭”并非亭台楼阁意义之亭,是“十亭一乡”下的一个驿亭,历史上刘邦曾经当过泗水亭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在通往兰亭的茂林修竹小径上,我猜想,当时王羲之在会稽城里(现绍兴)担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在职时主要住在城里的宅院。应该会提前十天半个月送上请帖,广邀名士在农历三月初三兰亭乡下别舍,参加饮酒赋诗集会。在看我来兰亭修禊实质是一场文旅结合的文人聚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漫步在曲水流觞景区,看到块石砌成的溪流,弯弯曲曲横躺在绿树丛林中。想到《兰亭集序》开篇即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修禊”是一种古老风俗,在汉朝时春秋两季水边举行沐浴除灾祈福活动。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在传统习俗的驱使下走出家门,春节走亲访友、清明上山祭祖、端午龙舟比赛、七月初七乞巧,重阳登高望远……这些传承至今的传统习俗,是中国人近郊旅游的萌芽。王羲之将传统习俗与跨界领域结合,如盐入味,超越其他食材又融入这些食材,玩出旅游与文学、音乐、书法等其他领域相融新高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曲水流觞景区四处观望,只见绿树成荫,满山翠竹。想到《兰亭集序》写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邀请名士不在绍兴城里宅院招待,而是到乡野别舍领略山水画卷,可谓等着风景也等你。中国人心存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心中有向往自然的基因,到了青山绿水间,听到小溪潺潺,闻到鸟语花香,便会觉得惠风和畅、山水有情。王羲之把名士雅集和兰亭山水结合起来,让风景与身体的交融,在天地俯仰之间寻找诗意,从而转化为一种生活方式,为后来多元化的旅游提供了范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坐在曲水流觞靠近溪边的块石,想到《兰亭集序》写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本次兰亭修禊雅聚了42名名流,有“东山再起”的名相谢安、玄诗诗领袖孙绰、王羲之儿子王献之等,都是志同道合者。千百年来,中国文人有独自出游,但到了异地便访朋问友,推杯换盏,同床共寝;但更喜欢与人同行,相互问答,酬和诗作,同游同乐。王羲之将节日出游与朋友聚会结合起来,重视人的生存需求、交往需求,让人有更多的机会、以更多的方式,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张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远看弯弯曲曲溪流,近看展板上外形似鸟儿双翼,放之曲水上又似小舟的“觞”,想到《兰亭集序》写道:“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曲水流觞是一个古老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王羲之在兰亭修禊时,布置了饮酒赋诗的互动游戏。来客坐于小溪两旁,将杯盏置于水上,杯随水流,停在谁面前,谁就赋诗一首,然则罚酒一杯,当日作诗三十七首,尽编于册。他将曲水流觞和吟诗作赋和结合起来,中国文人与山水互动,瞬间刻入永恒,与清风对语,体味人生感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时隔千年,兰亭修禊如同一幅鲜活生动的雅集画面,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名士谈笑之间,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但我也想像到此次集会的后勤场面:王羲之的仆人们负责安置众多名士的车马,添加草料,相当于现在停车场工作;随从们负责在溪水上游斟酒于觞让其漂流,下游要收集酒觞,循环使用;在每个名士身旁,随从们要准备好笔墨纸砚,让名士吟诗作赋,表达酣畅快意,相当于主会场礼仪工作;散集后仆人随从们要负责撤展布置、垃圾清运等善后工作,没的良好的后勤便不会有名士修禊的良好体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曲水流觞处,人间三月三。王羲之热爱山水,而不忘记现实,格局显然高于一般玄言诗人。站在流觞亭前想到,一千六百年前会稽山野间的一次集会,酒意正浓之时王羲之在此畅意挥毫,一气呵成写出名噪天下的《兰亭集序》,直至今日仍为人所推崇,按今天旅游界的广告语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响彻云霄的文旅狂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全部图片来自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