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进入欧洲,蔚蓝的天空飘着棉花糖一样的云朵,远眺洁白的阿尔卑斯雪山,近看如童话般的红房顶小木屋,镶嵌在绿色的草地上,碧波荡漾的莱茵河,茵河,塞纳河和沿途记不住名字的河流小溪绘成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因老伴是个钓鱼翁,看到水就异常的兴奋,研究着哪片水域有什么鱼,好的钓位在哪里。但令人奇怪的是:水的两岸不见钓鱼人?</p> <p class="ql-block">旅途中没有时间去思考,回国后就想知道这是为什么?</p><p class="ql-block">原来欧洲河边较少见到钓鱼人,主要是因为当地对垂钓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和复杂的准入流程。</p> <p class="ql-block">以德国为例,垂钓者需要经历以下步骤才能合法钓鱼。1,要经过专业培训与考试,必须完成40小时专业课程,学习鱼类学、生态保护、疾病识别等知识。2,要通过包含500道题的资格考试,涉及鱼类繁殖期、最小尺寸标准等细节,3,还需掌握"人道杀鱼"四步法:击昏→放血→解剖检查→处理报告等等。</p> <p class="ql-block">多重许可制度:取得钓鱼证后还需加入指定水域的钓鱼俱乐部。热门水域俱乐部排队时间可达18个月,每年需缴纳水域使用费(约200-500欧元)</p> <p class="ql-block">严苛的现场操作规范:必须携带量鱼尺、解剖工具包、法规手册。误钓保护期鱼类需立即放生,钓获非保护鱼必须带走,发现病鱼要填写报告单提交环保部门。</p> <p class="ql-block">这种"持证上岗"制度虽然保障了生态可持续性(德国水域鱼群密度是邻国的3倍),但也让休闲垂钓变成了专业考核。很多爱好者选择驱车到法规较宽松的奥地利等国钓鱼,造就了欧洲特有的"跨境垂钓"现象。</p><p class="ql-block">这种严谨背后,其实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珍视——正如德国环保署数据显示,他们的淡水鱼种群健康度连续20年保持欧洲第一。</p> <p class="ql-block">另外,欧洲各国河流的有着禁渔期,它根据具体水域和鱼种确定。比如匈牙利,他的核心鱼种保护期为:多瑙河鲇鱼:每年3月1日-5月31日(繁殖季保护),梭鲈:4月15日-6月15日(幼鱼成长期),鲤鱼:5月1日-6月30日(产卵高峰期)</p><p class="ql-block">还有特殊区域限制:蒂萨河流域:全年禁止夜间垂钓(21:00-5:00)巴拉顿湖:每年11月-次年3月禁用活饵,国家公园水域:部分区域实行全年禁渔。</p> <p class="ql-block">而德国:主要鱼类禁渔期为3-6月,但莱茵河部分河段实施轮休制(每年不同区域交替开放)。法国:采用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水温变化提前或延后1-2周。荷兰:鳗鱼全年禁捕,鳟鱼禁渔期长达8个月(9月-次年4月)</p> <p class="ql-block">所以在垂钓前要通过当地渔业局官网查询实时数据,或向水域所属钓鱼俱乐部索取《年度垂钓日历》。最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非禁渔期,多数欧洲国家仍要求随身携带量鱼尺——例如钓获的梭鲈若小于45厘米必须立即放生。</p> <p class="ql-block">通过了解才知道我们出游欧洲在3-4月份,正在多国的禁渔期,再加上垂钓者的考核严谨,程序繁琐,还要交纳一定的费用,所以我们没有见到钓鱼人。</p><p class="ql-block">而在国内只要在水边(江河湖海)钓鱼人比鱼还多的情景也需深刻的思考,应该学学欧洲,这样就不会抱怨为什么鱼越来越少,让我们祖国的水域生态环境得到很好保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