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4月18日</p><p class="ql-block">地点:扬州市</p><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向英</p> <p class="ql-block">我漫步在扬州市区解放桥南侧,古运河东岸的土冈上,普哈丁墓园就坐落于此。墓园由古清真寺、古墓园、古典园林三部分组成,门额匾题写着“西域先贤普哈丁之墓”,下款刻有“乾隆丙辰重建”。这里始建于宋朝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是为纪念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普哈丁而建。园内建筑融合了阿拉伯式和中国民族式风格,浑然一体。2005年,国务院将其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普哈丁,这位出生于阿拉伯利雅得贵族富商之家的先贤,于公元1204年5月21日(伊历600年10月)诞生。他是穆罕默德至圣的第十六世裔孙。遵从圣训,他跨越重洋,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来到扬州。在扬州的十年间,他传播伊斯兰教义,弘扬乐善好施的品德,赢得了当地人士的拥戴和官方的礼遇。他主持建造的仙鹤寺,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四大清真寺之一。德裕元年(1275)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普哈丁在船中归真,被安葬于古运河东岸的土冈。</p> <p class="ql-block">普哈丁墓园面对古运河,西向依冈而筑,象征着不忘西域故土。墓园建筑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墓域,内有普哈丁墓及其他阿拉伯人的墓碑;第二部分为清真寺,是教徒们做礼拜的活动场所;第三部分为东郊公园。墓园里还保存了一些元代遗留下来的阿拉伯文墓碑。</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入口处悬挂着一块写有“清真寺”的木制匾额,门前石阶通向大门,彰显出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古运河边上的普哈丁墓园外墙,地面保留着古老的青石板路,砖瓦房紧邻其旁,树木高耸入云,河水静谧流淌,展现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如今,普哈丁墓园的大门对外开放,门口挂着金色招牌,周围还有几家店铺,为游客提供便利。</p> <p class="ql-block">进入墓园,向前走,先贤遗迹映入眼帘。入门后,有普哈丁纪念馆、普哈丁之墓,还有一些古老的阿拉伯人之墓。这里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宗教的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400年古银杏树。</p> <p class="ql-block">普哈丁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普哈丁在扬州期间,用汉语与当地的官员和学者们交谈,探讨中阿文化的异同,赢得了上层社会的好感。扬州地方官元广恩对普哈丁尤为欣赏。尽管普哈丁生前不愿留下任何记载,但元广恩还是让画师为他画了一幅宣纸画像。2015年,这幅画像在普哈丁辞世740周年之际被重新临摹并公布于众。</p> <p class="ql-block">普哈丁来扬传教时,曾与城东龙王庙的老僧华仙斗法,最终华仙折服而退。这则故事反映了普哈丁在扬州传教时的曲折经历和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普哈丁墓园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初建于公元十三世纪的南宋时期。明永乐皇帝视其为国宝,下诏予以保护,清政府也多次对其进行修建。</p> <p class="ql-block">普哈丁墓亭呈方形,四壁设拱门,四角攒尖板瓦顶,内层呈拱球顶。墓葬于亭中央地下,地面用青石砌成五级矩形墓塔。墓亭东北植有7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老干虬枝,姿态奇特。</p> <p class="ql-block">“天方矩”意为来自阿拉伯的典范人物。门厅面东有一阿文石额,意为“这一类人在真主面前是高贵的”。</p> <p class="ql-block">普哈丁在扬州生活了10年,在传授伊斯兰教义的同时,建造了仙鹤寺,扩建南门外古清真寺,重修钞关清真寺。期间,普哈丁沿古运河先后来到淮安、济宁、禹城、青州、沧州、天津等地传授伊斯教义。也为繁荣中阿民间的经济贸易做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敬谒先贤</p><p class="ql-block">普哈丁墓园在中国有"小麦加"之称,具有独特的价值。国际上先后有英国前首相卡拉汉夫妇、海湾五国大使、巴基斯坦、巴勒斯坦、约旦、也门、阿富汗、毛利坦尼亚、孟加拉、日本、美国等外国穆斯林和国际友人敬谒先贤。国内每年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等地大批穆斯林前来扫墓敬贤。</p> <p class="ql-block">4月是木香花盛开的季节,给墓园装点的更加典雅肃穆</p> <p class="ql-block">每年来墓园参拜的穆斯林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墓园围墙外围,是古典园林。</p> <p class="ql-block">先贤舫</p> <p class="ql-block">花园里湖水、假山、鲜花自成一体,显的生机勃勃。走出普哈丁园,去看看仙鹤寺吧。</p> <p class="ql-block">仙鹤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普哈丁于公元1275年创建,</span>又称礼拜寺,位于汶河路南门街111号,与广州的怀圣寺、杭州的凤凰寺、泉州的麒麟寺并称为中国东南沿海四大名寺。迄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寺内建筑保持宋、元、明、清的古典风貌。</p><p class="ql-block">先贤普哈丁在兴建仙鹤寺时,把整体建筑按仙鹤体型分布,大门对面照壁墙为鹤嘴,大门厅为鹤头,向北甬道为鹤颈,礼拜殿为鹤身,南北两厅为鹤翅,南北两棵柏树为鹤腿,南北两口水井为鹤眼,南边竹林为鹤尾,从空中俯瞰,酷似仙鹤,故以此著称。因历史原因,寺遭劫难,鹤的眼伤残,北翅折断,鹤嘴毁灭,恢复仙鹤寺原貌成为穆斯林的夙愿。</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市伊协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复建了鹤嘴(照壁)、北侧鹤眼(水井)和北翅,翻修了鹤身(礼拜殿)及所有用房,基本恢复了原貌。</p><p class="ql-block">现在是扬州市穆斯林重要活动场所。</p><p class="ql-block">因宗教信仰,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仙鹤寺的外墙古朴典雅,青砖灰瓦显得古朴典雅,树木郁郁葱葱,枝叶繁茂。</p> <p class="ql-block">仙鹤寺的大门悬挂着一块牌匾写着“仙鹤寺”,两侧墙面上装饰着菱形图案瓷砖。</p> <p class="ql-block">推开这扇门,便是穆斯林祷告的场所,红色大门上悬挂着“礼拜寺”三个大金黄色汉字牌匾。</p> <p class="ql-block">墙上镶嵌着一块石碑,刻着金色阿拉伯文,展示了伊斯兰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门前的两个门当是明代的,雕刻精美,置于门前两侧,背景是一扇深色木门,守护着这片神圣之地。</p> <p class="ql-block">扬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曾是盐商重地,也是古代丝绸的重要所场,大运河沿岸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史。普哈丁园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扬州的繁荣与多元文化的交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