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26-泉州开元寺</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参观泉州开元寺。</p><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它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均为中国汉传佛教的重要寺院。这座融合了中原文化、古闽越文化、海洋文明的千年古刹,就像一本立体的百科全书,记载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往事,见证着不同文明的对话交融。</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名为开元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开元寺其总体格局、大雄宝殿平面布局、各殿佛像、镇国塔和仁寿塔塔身浮雕,反映了唐代密宗教义和文化内涵。戒坛为唐代密宗要素,开元寺甘露戒坛,为国内现存三座戒坛之一,历史和宗教价值重要。藏经阁内藏有宋、元、明版纸本经书,贝叶经、金刚经、血经等共计二万七千多册,堪称国宝。</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寺庙的独特之处,是它融汇了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多元文化: </p><p class="ql-block">印度教石柱:大雄宝殿前的狮身人面浮雕,来自元代印度教寺庙。 </p><p class="ql-block">甘露戒坛:与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并称“中国三大戒坛”。 </p><p class="ql-block">藏经阁:珍藏宋元明版经书、贝叶经、血经等稀世珍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开元寺每一座建筑、每一根石柱、每一块石碑,都隐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多元宗教文化融合,自唐以来刺桐城的千年历史,以物化形态一一呈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走进开元寺,邂逅千年建筑美学 ,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记录着千年的时光流转,走在寺院内,古泉州宋元的繁盛画卷,在我们眼前缓缓打开。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放眼望去,大雄宝殿巍峨壮观,拜庭两侧古榕参天,佛塔错落,一旁的赑屃匍匐静卧,给寺院增添了一份静穆和禅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寺内两座高耸入云的佛塔,东塔、西塔。两座塔风格迥异又相得益彰。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元素与传统佛教建筑完美融合,展现了泉州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开元寺有块石头刻字“心”,但“心”中的一点却刻在了下边,形成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奇怪字。有人道,这“心”字一点放在最下边,是说到了此处要抛弃一切杂念,把“心”放下,所以该石也被称为“放心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开元寺有朱熹一幅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道尽了泉州与开元寺的深厚底蕴。如果你若来泉州,那就建议你,不妨在这座千年古刹中,寻一份禅意,听一段梵音,感受半城烟火半城仙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20250505)</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21</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福建泉州开元寺。</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22</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27-开元寺的东西塔</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去泉州开元寺,寺里的两座塔是参观的主要目标之一,它们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宋代石塔,历经700余年风雨,仍巍然屹立。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宋代石塔,也是泉州的历史文化地标。</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仔细观察这两座看起来像是木塔的建筑,竟然是用石头一寸寸雕琢出来的!东塔的浮雕讲的是佛祖一生的故事,每一面都像展开的立体连环画。西塔则刻满了罗汉和高僧,神态各异,连眉毛都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镇国东塔是唐末创建时,为木塔五层,历经废兴,南宋时耗工十年改为石构,保存至今,异常坚牢。中国塔中多数为七层衣裳的纤细型,泉州塔为五层粗壮型。</p><p class="ql-block">东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塔身的外壁石像依照佛教五乘等级排列,自下而上逐层为诸天神将、罗汉、高僧、菩萨、佛尊等,共80尊,代表佛教修行的五种境界。</p><p class="ql-block">仁寿西塔,其初创时间晚于镇国塔,但改为石构却较之早了十年。如果说东塔的建筑成就登峰造极的话,西塔便是其理想的先型,在里程碑式的闽南石塔系列中,西塔从更早实验的基础上迈出极大一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如今的西塔建在人高的石基座上,八角五层,仿木楼格式,高45.06米。塔的外壁每一层都交错浮雕着各乘佛教人物,共80尊,代表佛教所弘扬的众生佛性平等理念。须弥座束腰处所雕刻的40幅花卉鸟兽图,也与这一美好的世界契合。塔的第四层雕刻有印度佛教男性观音菩萨、唐僧、猴行者雕像。石塔敦实厚重,巍巍挺立,身上的石块灰黑,印满了岁月的沧桑。</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东塔和西塔的不同之处,东塔高48.27米,西塔高45.06米,3米多的高差绝非无意形成,而是出于风水形势的考虑。从双塔在寺院总平面上的位置来看,它们也不是轴对称。东塔比西塔往南伸出多得多。</p><p class="ql-block">其次是雕刻上,双塔均是表现佛教题材,但显示,东塔的现世性较强,西塔则有浓郁的冥界气息,在东塔五层上,由下往上分刻有神将、罗汉、高僧、菩萨和佛,等级分明。在西塔五层上,佛菩萨和王公祖师浑然一体,无层次等级差别,表现出极乐世界的众生平等,在西塔须弥座壶门中,人物完全排除,奇花异草和祥龙瑞凤,呈现出超然人间的境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参观开元寺,不能不说寺里的东西双塔,它不仅是建筑奇迹,更是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见证! </p><p class="ql-block">(20250505)</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23</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福建泉州开元寺。</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24</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28-开元寺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参观开元寺,最大感触是寺里建筑很有特色 。</p><p class="ql-block">开元寺由于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传统文化的集中地,其佛像法器和块石瓦片,无一不由世俗工匠精心制作,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科学价值方面,开元寺主要建筑保留有唐宋遗韵和明清时期闽南建筑特点。开元寺三门整体接近宋《营造法式》所录“十架椽屋前后三椽 用四柱”,为珍贵实物例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开元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官式建筑、“皇宫起”建筑和中西合璧的特点。整体建筑大部分以中厅为主轴,左右对称,有护厝、天井和回廊,外部红墙白石,屋脊下凹,屋檐上翘,大气豪放。如藏经阁,采用水泥建造,为上下两层仿木质结构,外墙红、白、黑三色,带有外廊,功能多样。</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寺内大雄宝殿(紫云大殿)恢弘壮丽,86根石柱撑起“百柱殿”的传奇,24尊飞天乐伎凌空飞舞,融合佛教与印度教艺术,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也是闽南现存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结构形式最复杂的古建筑。其梁架采用殿堂制和厅堂制相结合的抬梁式木构架方式和减柱造做法,结构复杂,作法灵活多变,建筑刚度好。50余种斗满足复杂的结构搭接,大殿满置斗的做法,唯一相同实例出现于日本。</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镇国塔、仁寿塔为全国最高的石质双塔。仿木楼阁式结构,结构科学合理,工艺精湛,明代曾抵御八级大地震而稳固不毁。作为泉州的地标性建筑,东塔镇国塔与西塔仁寿塔见证了泉州海外贸易的繁荣与昌盛。这两座塔不仅建筑构造巧妙,还雕绘有精美的石雕,罗汉、观音等造像皆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麒麟壁是开元寺的珍贵文物之一,壁顶覆青瓦,壁墙白底,红砖柱隔墙壁为三面,中间壁上的麒麟石雕高1.8米,宽1.1米,绿红色间杂。石雕麒麟圆眼圆睁,摇首摆尾,奋蹄奔腾,周围布满云朵和莲花。据说,麒麟石雕制作于唐代,如今壁上的麒麟是五代的复制品。主壁两端的壁面,雕有吉祥的大象、仙鹤等动物和法器。站在麒麟壁前看麒麟,游目凝神,聚精会神,很是为高超的技艺和文物的传承与保护所感染、所赞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艺术价值方面,泉州开元寺,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历代名人多有吟颂。开元寺建筑融汇外来文化。婆罗门教石柱、狮身人面像等题材,是泉州海外文化交融的实物见证。开元寺保存的唐宋以来的木雕、石雕、泥塑、砖雕、佛像、经幢等,造型优美,色彩绚丽,装饰丰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被誉为佛教雕塑艺术总汇。</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大殿和戒坛梁架上的伽陵频迦(飞天乐伎,也称妙音鸟),姿态优美,飘然欲动,显示神秘色彩,颇属罕见,也是研究闽南古乐南音与南戏的形象资料。</p><p class="ql-block">走在开元寺,观赏每一处建筑,都很是令人赞叹,不愧是世界文化遗产地。</p><p class="ql-block">(20250506)</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25</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福建泉州开元寺。</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26</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福建泉州开元寺。</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27</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福建泉州开元寺。</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28</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于福建泉州开元寺留影。</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29</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29-泉州西街</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打卡泉州西街。西街位于泉州市鲤城古城区内,东起钟楼,西至城西路,全长1700米,宽10米。西街曾是唐宋早期泉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泉州古城内现有保留最为真实、完整的历史街区,有130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西街片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0多处,分属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多种类别,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拥有开元寺、东西塔、肃清门等景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踏入西街,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古老的骑楼建筑错落有致,展现着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无声见证着曾经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底层商铺林立,楼上人家烟火袅袅,骑楼的走廊为行人遮挡风雨烈日,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漫步在这条充满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交织在一起。每一处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着泉州的往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西街这里,不是现代化的高楼,而大多是低矮的街屋,一家挨一家,小巷子一条条,五花八门的名字,让你应接不暇。商铺林立,各种特色小吃,手工艺品,一应俱全。三步一庙,五步一堂,路两边极具年代感的双层骑楼,穿插着低矮的电线,一路走来,遍地的吆喝声,像是在逛街坊邻居的集市。</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但是仔细看,西街古屋,在主体上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但也作了改进。红砖墙面的纹理十分讲究,砖与砖之间精致细腻的勾缝体现了工匠们的巧手匠心。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绝伦,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匠人们的高超技艺与无限创意。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燕尾脊的设计蕴含着避雷的巧思,象征着对家族兴盛的祈愿和对传统文化的眷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泉州还有一个地标性建筑,那就是西街东端的钟楼,建于民国时期,至今已经有91年的历史。钟楼通体白色,水泥浇筑支架,正在东西南北交叉路口,上面设计一个房间屋,屋顶上面有四个标准钟,很远就能看见。钟的支架底座下,就是交通岗,真是别出心裁,然而至今在用。</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泉州西街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闽南红砖古厝,也有近现代的骑楼和番仔楼(或称洋楼)以及宗教建筑。除了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外,还保留着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简直是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泉州西街不论是美食还是古建筑,仿佛都在讲述着这里一段段悠久的故事,宛如一本神奇的历史古籍,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传奇与文化脉络,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更是闽南文化的生动缩影。</p><p class="ql-block">西街,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20250506)</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30</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福建泉州西街。</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31</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福建泉州西街。</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32</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福建泉州西街。</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33</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30-泉州通淮关岳庙</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膜拜通淮关岳庙。</p><p class="ql-block">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代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人文荟萃,有“海滨邹鲁”之称,民间信仰文化丰富,被称为“泉南佛国”。泉州是民间信仰最集中的地方,有道教、儒教,民间信仰接近儒教。儒教的神很多,也就是多神信仰。所以泉州有太多庙宇,一座城中,建了6000多座庙宇,供奉有500多种神灵。走在城市中,甚至有种仙气缭绕的错觉,而在众多庙宇中,最有人气的还是这座通淮关帝庙。</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泉州通淮关岳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000多年历史,是我国关公信仰五大祖庙之一,也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长期以来香火兴盛,民间信徒众多。是一处融合历史、文化与信仰的千年古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庙宇始建于宋代,最初主祀关羽,称“关帝庙”。明嘉靖年间有明确重修记录,清雍正、乾隆时期多次修缮,并增设崇先殿等建筑。1914年,北洋政府推行关岳合祀,庙内增祀南宋名将岳飞,遂更名为“关岳庙”。现存主体建筑为1927年重修,并在1980年代至90年代经历大规模修复,保留闽南古建风格。</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关岳庙坐北朝南,布局规整有序,由武成殿、崇先殿、三义庙三座殿堂并肩而立,构成一组气势磅礴的建筑群。其结构严谨对称,屋顶之上,红筒瓦如鳞次栉比的鱼鳞,在阳光下闪耀着古朴而温暖的光泽。燕尾脊高高扬起,似欲冲破云霄,尽显灵动与飘逸。屋脊之上,匠人们以鬼斧神工之技,堆塑出丰富多彩的剪瓷雕饰,双龙戏珠之态活灵活现,人物花卉之姿栩栩如生,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浓郁的闽南建筑风情。</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庙宇由武成殿、崇先殿、三义庙三座并列建筑组成。庙宇之内,装饰精美绝伦,木雕、石雕、泥塑等工艺品琳琅满目,皆出自能工巧匠之手。这些艺术品或细腻温婉,或粗犷豪放,每一刀、每一凿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透露出巧夺天工的匠心独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通淮关岳庙不仅是闽南文化的缩影,更是中华忠义精神的象征。从宋代香火延续至今,它见证着泉州的历史变迁,串联起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堪称“泉州第一庙”。</p><p class="ql-block">(20250507)</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34</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福建泉州关岳庙前,临街一排木棉树正值花开时,特别壮观,与玲珑精致的庙宇,构成完美画卷。</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35</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福建泉州关岳庙前,临街一排木棉树正值花开时,这些木棉树花特别大,还特别密集,感觉就是那种“大双双朵”,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开眼界了。</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36</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于福建泉州西街留影。</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37</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31-泉州少林寺</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游览泉州少林寺。</p><p class="ql-block">泉州少林寺,坐落在清源山之东岳山麓,亦称南少林寺,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已有上千年历史。据记载原为唐代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法师入闽后所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南少林始建于唐,盛于两宋,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中国禅宗南派少林武术发祥地。</p><p class="ql-block">这座古寺历尽沧桑,从唐代到清代,历经三兴三废。目前的少林寺在消失近230个春秋之后,1992年10月在原址重建,至1997年成大雄宝殿、五观堂及僧舍。2002年开始在大雄宝殿正前方复建天王殿,此为泉州南少林寺的第四次重建。根据北宋文献记载,重修建筑主要有:山门、牌坊、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楼、演武厅、观音阁、藏经阁等重,这里真正历史遗迹并不多。</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其实当年的少林寺很是庞大,据史书记载:"少林寺十三进,周墙三丈,寺僧千人,陇田百顷,树林茂郁,掩映少林寺于(清源)山麓。"</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南少林寺仅是当年的一小部分,建筑是1992年开始在原址上修建的,不少建筑材料采用当年遗留下来的建筑构件,如台基、石柱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04年金庸来泉州,为少林寺题下了:“少林武功,源远流长,传来南方,光大发扬”十六字,随后的金庸新版武侠小说里的南少林皆定改为泉州南少林。</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据说泉州南少林有五祖拳、五节花拳、五枚花拳等拳种。构成了独特而博大精深的拳术系统,是泉州南少林历史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中的宝贵遗产。</p><p class="ql-block">(20250508)</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38</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32-走进南少林寺</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走进南少林寺。来这里参观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可以尽兴游览。</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泉州少林寺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充分展现了闽南红砖文化的深厚底蕴。寺庙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每上一个台阶,回望可见下一台阶全貌。寺院以中轴线依山而建,两侧爬山长廊修得宽阔森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南少林寺建筑群分为中轴线、东序和西序少部分。东序有“少林胜迹”石牌坊、僧寮、报恩堂、五观堂、延寿堂、春萌山房、演武场、放生池、禅亭。</p><p class="ql-block">从中轴线最高处藏经阁往下走,走西侧建筑群有方丈楼、香农小屋、尚云亭、清凉亭、晚风精舍、执事楼、演武堂。</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穿过天王殿就是大雄宝殿,大殿朱门黄瓦,建筑华丽,色彩鲜艳,装饰丰富,充分体现了闽南文化的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双檐间高挂金匾“少林禅寺”,巍峨大气。檐下三块横匾,门头一块额书“禅拳双修”。殿内雕梁画栋,高悬匾额“大雄宝殿”,三尊金身佛塑像面容慈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天王殿以南,树林茂密,草长鸟飞,天王殿两侧的钟楼和鼓楼,都是两层楼阁,形制一致,掩映在浓密的树荫下。</p><p class="ql-block">在通向大雄宝殿的沿路山坡上,有很多的小型罗汉石雕像,有的双手背在身后,面带微笑,闭目仰头,一副怡然自乐的形态;有的盘腿而坐,闭目手拿佛珠,似乎在默默地数着;有的托腮而坐,似乎正在思考,一个个形态各异,充满了质朴童趣。</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从大雄宝殿拾级而上就是观音阁,这座观音阁属于八角攒尖顶建筑,是典型的中国古建筑对称兼有集中的布局格式。观音阁内的荷瓶观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红木观音像,还是值得仔细看看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观音阁前面两边,分别是普贤殿和文殊殿,殿内供奉着普贤、文殊两位菩萨。周围草木旺盛,环境幽静,再往上才是藏经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出了西门,我们走进少林寺禅武文化园。</p><p class="ql-block">南少林寺,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刹,不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八方来客,更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20250508)</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39</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泉州“南少林寺”。</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40</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泉州“南少林寺”。</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41</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泉州“南少林寺”。</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42</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泉州“南少林寺”。</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43</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泉州“南少林寺”。</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44</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于泉州“南少林寺”留影。</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45</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33-泉州我国唯一世界非遗城市</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走近泉州以后,越走越发感觉她厚重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泉州古称“刺桐”“温陵”“鲤城”,宋元时期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向海而生的发展史中,泉州保留了诸多文化遗产,积淀千年的海洋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泉州是我国唯一一座以城市名字命名的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1年泉州以城市之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世界遗产名录上,第56颗璀璨明珠。22个世界遗产点,星罗棋布延续着千年历史文脉。这座人文古城,拥有世界级非遗项目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6项,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部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泉州侨乡体育中心内,建筑面积9000㎡,展陈面积6500㎡,设有15个工坊和互动舞台,展出各类非遗展品达650多件,荟萃泉州市众多非遗保护项目。展馆以《物华之美·民间瑰宝》《泉腔之韵·晋唐遗响》《民俗之风·浓情闽南》《天工之巧·匠心营造》四部分,集中展示泉州部分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是一座活着的“世遗之城”。</p><p class="ql-block">(20250509)</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46</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34-泉州非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参观泉州非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当我踏入泉州非遗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一个充满故事与匠心的世界。这里每一件展品都是匠人心血的结晶,每一道刻痕都记录着岁月的痕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常设“物华之美•民间瑰宝”、“民俗之风•浓情闽南”、“泉腔之韵•晋唐遗响”、“天工之巧•匠心营造”,几大项展览。馆内的每项技艺都有详细的介绍,如石雕、木雕、纸织画、木偶头雕刻、彩扎、纸扎、妆糕人、花灯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一楼大厅就是惠安石雕,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在石头上通过捏、镂、摘、雕四道工序,通过圆雕、浮雕、线雕、沉雕、影雕、微雕、透雕和组合雕塑等艺术手法,成为石头精品件。很多知名景区都能见到惠安石雕的身影,如人民大会堂、中华世纪坛、南京中山陵、集美鳌园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印象深刻的还有纸织画,它的原理与竹编有点类似,只不过是把材料换成纸。它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成为“中国四大家织”。这种纸织画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朦胧感,纸织画给人雾里看花的美感,仿佛画前蒙了一层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非遗博物馆里展品,每一个门类都有悠久的传承历程,融汇了泉州地方文化,别出心裁的巧思与精湛的制作技艺,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叹为观止。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沉醉不已,深深折服于手工艺人的高超技艺。</p><p class="ql-block">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实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值得好好继承和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20250509)</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47</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泉州非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48</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35-泉州蟳埔簪花</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泉州蟳埔簪花,蟳埔保留了许多闽南传统习俗,有独特的婚庆节俗、过年节俗、喜庆节俗、祭祀仪式,其中以"半夜出嫁"的婚俗、"妈祖巡香"的祭祀仪式最为突出。蟳埔女的服饰、头饰、耳饰文化也别具一格,它们因蟳埔特定的环境、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形成了深厚的历史积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2008年,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蟳埔女"头饰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东晋以来的孕育期,宋元时期的转型期,清未民初的成熟期,以及新中国成立至现在的兴衰更迭的曲折发展期,但不管怎样,都能因特定的劳动形式和生活环境,由母教女,婆传媳,世代相传。</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蟳埔女亦称蟳埔阿姨,与惠安女、湄州女并称为福建三大渔女。蟳埔女习俗包括生产、生活习俗、居住习俗与民间信仰,构成蟳埔女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情,别具一格。</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蟳埔簪花,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审美情趣。从先秦的质朴花束,到汉代的彩线穿花,再到唐代的《簪花仕女图》,簪花文化不断演变,越发丰富。文人墨客更以诗寄情,留下大量赞美簪花的佳句。历史上的风华,在蟳埔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延续和发扬。</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簪花礼俗的盛行,促使簪花作为一个优雅的文化符号,成为宋代诗词创作的浪漫主题,抒发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内涵。同时,文学作品的传播与熏陶,进一步激发社会各阶层对簪花的参与度和情感认同。由此可见,在唐宋时期,簪花成为全社会流行的礼俗及审美时尚,这便是蟳埔簪花围之所以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20250509)</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49</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泉州蟳埔。</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50</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泉州蟳埔。</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51</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泉州蟳埔。</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52</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泉州蟳埔。</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53</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36-走进泉蟳埔簪花村</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走进福建泉州蟳埔簪花村。</p><p class="ql-block">“蟳”,是福建的一种螃蟹,用来蒸糯米饭。“蟳埔”,泉州海边的一个小渔村,世代以海为生。</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走进蟳埔,发现这里的房子别具一格,都是用海蛎壳建造的,充满海洋的气息。当地村民世代居住的“蚵壳厝”,闽南语中,厝为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源于古时大量满载丝绸、瓷器的商船从蟳埔起航,沿着闽南沿海航行直到世界各地。返航时,如果舱内不载货物,则会形成空船,重心不稳有翻船的危险。于是船员们就将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待返航回乡后就堆放在蟳埔海边。当地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蚵壳厝,无意间成就了一道建筑奇观。</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走进蟳埔村,第一个建筑就是妈祖庙,这里热闹非凡。既有五红大绿,也有素衣素衫,第一感觉特别热闹。小村子不大,导游带我们从妈祖庙西侧走进村里,村子小巷建设,没有一定规律,大部分是老房子,巷道特窄,但是游人川流不息,大部分都是来这里打卡拍照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现在簪花特别火的蟳埔村,其实就是原来渔村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老房子都拆迁或翻盖了新房,仅剩的这一条小街没有动迁,目前竟成了最火的打卡地。</p><p class="ql-block">小村子一家挨一家的“簪花”店铺,大部分是上了年纪女人打理,做簪花,配有服装,为来这里旅拍的人们服务,价格从40元到上百元不等。这些“簪花”女,会为你打理头发和发饰,并简单化妆,挑选合适衣服,就出去拍照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走在村里仔细观察,蟳埔女不管年岁多大,竟然也头戴簪花,这就是她们平常的打扮,别具一格。</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蟳埔村体验簪花,“鬓毛不属秋风管,更拣繁枝插帽檐。”“杂与鬟簪插,偶逐鬓钿斜。”从古人的诗作中可知,彼时簪花的手法,或是在帽上簪花,或是将鲜花与金钗玉簪,组合成烂漫头饰,女人簪花,男人也簪花。</p><p class="ql-block">穿行在蟳埔村的小巷,簪花轻挽,花影摇曳,还有刻意妆扮的仙女们,自带美颜滤镜,真的是一道靓丽风景线。</p><p class="ql-block">(20250509)</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54</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泉州蟳埔村。</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55</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泉州蟳埔村。</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56</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拍摄于泉州蟳埔村。</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57</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于泉州蟳埔村留影。</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58</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于泉州蟳埔村留影。</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59</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于泉州蟳埔村留影。</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60</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37-泉州梧林古村</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走进泉州晋江梧林古村落。</p><p class="ql-block">梧林古村是闽南最具代表的侨乡,华侨走出去打拼,回家乡建设,把西式、南洋式带回家乡,并融合在闽南传统文化里,因此这里盛满了侨民浓浓乡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梧林古村位于泉州晋江新塘街道西南部,石鼓山南麓,梧垵溪北岸。村子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历经六百余载春秋,至今仍保持着完好的风貌。其名取自“栽下梧桐树,能引凤凰来”的美好寓意,而历史却为它赋予了更为厚重的内涵。</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整个村落6万多平方米,分布着58幢闽南官式古大厝、10幢番仔楼、11幢洋楼与多幢现代民宅等,共136幢。集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体,记录了从清末至民国,再到新中国的建筑风格演变。集闽南文化、海洋文化与侨村等特色于一体,有“华侨建筑博物馆”之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村子太大,我们主要参观了,朝东楼—烧塔子草地—橘若古厝咖啡书局—南洋旧梦街—德越馆—榕树下咖啡馆—青普文化行馆广场—侨批馆—怀纪茶局—枪楼广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走进古色古香小楼,真是让我刮目相看,不仅是建筑,还有南洋打工仔浓浓的家乡情怀。</p><p class="ql-block">这个小村子记录了当年老一辈梧林人,下南洋谋求发展,侨居海外,不仅天资聪颖,还吃苦耐劳。他们在海外开基立业,事业有成后荣归故里,捐资办学,大兴土木,铺路盖楼、积极抗战、热衷公益蔚然成风,让原本只是一个满是闽南古厝的村子,多了不少洋楼,历经无数风雨仍然保存完好,也支撑起“异乡故里,家国情怀”的梧林精神。</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小村子,闽南传统红砖古厝是这里的主角,那一抹鲜艳的红色,不仅是建筑的色彩,更象征着闽南人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愿景的祈盼。屋顶的燕尾脊线条优美,尾部高高翘起,似飞鸟展翅,欲乘风归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走进这个古村落,也让我立刻想起了“小娘惹”,他们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电视剧《小娘惹》里的峇峇(bā)娘惹(baba nyonya)这个特殊族群,大部分原籍是福建闽南地区,数百年前早期的中国移民,到马六甲与当地人通婚,因此娘惹文化,与闽南文化、侨乡文化、海丝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走在古村落,感悟着在闽南丘陵温柔的褶皱里,梧林像一本被时光浸染的书,书写着跨越六百年的侨乡史诗,无声诉说着下南洋的沧桑往事。</p><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太仓促,没有停留太长时间,如果多呆一些时间,坐在大榕树下喝杯咖啡,细细品味古村,我想会有更多收获。</p><p class="ql-block">(20250511)</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61</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晋江梧林古村落。</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62</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晋江梧林古村落。</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63</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晋江梧林古村落。</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64</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晋江梧林古村落。</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65</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晋江梧林古村落。</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66</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晋江梧林古村落。</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67</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晋江梧林古村落,村子开满紫荆花。</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68</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于泉州晋江梧林,开满紫荆花的古村落留影。</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69</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于泉州晋江梧林,开满紫荆花的古村落留影。</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70</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38-泉州永宁卫城</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参观泉州永宁卫城。</p><p class="ql-block">永宁卫城,在石狮市的永宁镇永宁近海处,距离泉州东南37公里,想当年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明朝三大卫城。永宁卫建于明洪武二十年,至今已有六百年多年悠久历史。历来为闽东南地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600年前曾是抗倭海防重镇。如今城墙斑驳,老街幽静,番仔楼与闽南红砖厝交错,南洋风情的雕花门楼藏着华侨家族的百年荣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永宁老街,曾经是永宁商贸的集中地,如今虽繁华不再,却流传着一个个充满情义的故事。一座古厝,一栋番仔楼,一条街巷,都有故事,传承了一方的家风家训,形成了 永宁 的特色文化和人文积淀,让人感受到这座古卫城的温情和底蕴。</p><p class="ql-block">来这里旅行的人,不是很多,这是一个很小众,但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完全不商业化,丰富的文化元素,独特的建筑风格,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古城现存的城墙,为近年修复,但老街肌理保留完整。我一步一步踩在历经沧桑的石板上,回望每一个商号,留下来的门面房,记录了永宁人的生活记忆与情义故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古城南门和小东门之间有一座始建于明朝的城隍庙,即永宁城隍庙。地理位置极佳,背靠五虎山,面向深沪湾(山),将海湾的美景尽收眼底,因此有“背五虎而面金狮”的说法。庙内建筑艺术结构严整、精美,书法、联文、木雕、石雕、砖刻均出自明、清时期的高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老街内,除了有闽南特色的闽南古厝建筑,再多一些的就是番仔楼。现在仍然有一些民众居住在番仔楼内,它多为民国时,由闽南的南洋归国华侨所建,因为建筑样式中西合璧,与闽南传统古民居截然不同,且建筑材料多为南洋直接运输而来,故被称为番仔楼。</p><p class="ql-block">(20250513)</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71</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石狮永宁卫城。</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72</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石狮永宁卫城。</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73</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石狮永宁卫城。</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74</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石狮永宁卫城。</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75</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石狮永宁卫城。</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76</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39-泉州洛伽寺</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打卡泉州洛伽寺。</p><p class="ql-block">洛伽寺位于福建省泉州石狮的宫屿岛上,它四面环海,是一座融佛教文化与海洋奇观于一体的独特寺庙,</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洛伽寺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据传这片海域曾是一片灾难频发的荒芜之地,渔民们深受海难之苦。有一天,观音菩萨化身渔家女子,降临此处,施展神力平息风浪,拯救了无数生灵。为感恩戴德,渔民们决定在这块神奇的礁石上建造一座寺庙,以纪念观音菩萨的慈悲护佑,并将其命名为洛伽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寺庙建筑,是2000年由香港友帮集团,捐献土地给石狮市佛教协会,作为建观音菩萨之道场,并于2001年3月竣工。占地面积二十多亩,四周被碧波荡漾的海水环绕,如同一座从海上浮出的古刹。寺庙巧妙地屹立于巨礁之巅,随着潮汐的起落,恍如从海底悄然升起的一座仙岛。与南面立于海上的一座14米高的观音菩萨像,隔海相望,相映成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的时候正好是退潮时间,寺庙周边的海礁石都裸露出来,没有了“四周被碧波荡漾的海水环绕”的美妙景色。</p><p class="ql-block">但是,当我们在沙滩上休息一段时间后,海水开始涨潮,礁石与陆地连接地段的礁石沙滩路,就已经被海水淹没了。</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走寺那座为游人和信众修建的“金桥”,它连接海岸屿岛。</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洛伽寺不太大,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圆通宝殿、念佛堂、藏经阁、钟鼓楼、五观堂、大雄宝殿、千手观音像等。建筑风格融合了古朴庄重的庙宇建筑,同时与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相结合,雕梁画栋,金碧辉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洛伽寺的宗教内涵丰富而深邃,寺内供奉的观音菩萨,以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形象深入人心。殿堂之内,各式精致的佛像与壁画交相辉映,生动诠释着佛教文化的广博深远。</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过的“金桥”,迎面高大正门牌坊上面刻有“海天佛国”字样,再往前走就是寺庙门楼,上面刻有“洛伽寺”三个大字,门口后面上面刻有“回头是岸”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寺庙面积不大,四周有一圈矮墙,墙外就是辽阔的台湾海峡了。在潮起潮落的海边,这里仿佛是一座“蓬岛佛国”,“海上生庙,庙里看海”,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古人有诗云:</p><p class="ql-block">“洛伽寺接天连海,</p><p class="ql-block">佛音禅意播八荒。</p><p class="ql-block">回首来路已茫茫,</p><p class="ql-block">解脱门开犹未央。”</p><p class="ql-block">——明袁宏道《题洛伽寺》</p><p class="ql-block">(20250515)</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77</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打卡泉州石狮洛伽寺。</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78</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打卡泉州石狮洛伽寺。</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79</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打卡泉州石狮洛伽寺。</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80</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打卡泉州石狮洛伽寺。涨潮时,水已经淹没桥下通往洛伽寺的小路,人们只能从架起的“金桥”上,进出洛伽寺。</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81</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石狮永宁镇闽南黄金海岸,通往洛伽寺“金桥”就是从这里连接。</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82</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石狮洛伽寺和黄金海岸。</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83</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于泉州石狮洛伽寺和黄金海岸留影。</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84</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于泉州石狮洛伽寺和黄金海岸留影。</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85</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石狮洛伽寺。</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86</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石狮洛伽寺。</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87</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石狮洛伽寺。</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88</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于泉州石狮洛伽寺留影。</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89</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于泉州石狮洛伽寺留影。</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90</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40-泉州石狮红塔湾</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打卡泉州石狮红塔湾。</p><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完洛伽寺以后就去了红塔湾,其实洛伽寺与红塔湾,都在石狮黄金海岸线上,两个打卡点毗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黄金海岸是石狮市最为著名的旅游区,位于永宁镇海滨,台湾海峡西岸,被泉州市列为18个主要风景区之一。沿着黄金大道走进湾区,两侧一长列巨大的棕榈树,透过绿树的空隙,还可以看到许多欧陆风味的喷泉和雕塑,休闲、自由、自然、浪漫的海滨风情迎面扑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红塔湾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它被清澈的海水和细软的沙滩所环绕,是夏日避暑和海水浴的绝佳去处。湾内波平如镜,微风拂过,海面泛起层层涟漪,让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整个海岸线滨海水域宽阔,沙滩连绵,海水清沏湛蓝,岛礁棋布,还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渔村风情。岸、湾、浪、潮、沙、礁等自然景观兼备,很是适宜海水浴、日光浴、沙浴等各种休闲和水上运动,是滨海旅游观光和度假疗养的理想场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红塔湾这里沙质细软,有树有草坪还有鲜花,还有那很多人文景观,特适合放松,走累了在沙滩休闲区沙滩垫上坐一坐,还五颜六色,制造浪漫氛围,荡一荡秋千,吹吹海风看看日落,感觉特别惬意,我们走在沙滩上,阳光灿烂,真的好晒人,那我们就等于在阳光浴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打卡“山海净界”,在碧海蓝天与洁净步道间,体验休闲氛围,拍下“红塔湾明信片”,漫步绿意盎然的滨海步道,感受海风拂面的惬意,可能这就是红塔湾的魅力吧,它是在山海之间流淌的美韵,很是让人难忘。</p><p class="ql-block">(20250516)</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91</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石狮黄金海岸-红塔湾。</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92</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石狮黄金海岸-红塔湾。</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93</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石狮黄金海岸-红塔湾。</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94</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拍摄于泉州石狮黄金海岸-红塔湾。</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95</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于泉州石狮黄金海岸-红塔湾留影。</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96</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7日,于泉州石狮黄金海岸-红塔湾留影。</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97</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41-泉州惠安崇武解放军庙</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我们早早启程去惠安崇武古镇。</p><p class="ql-block">这个古镇尽管在福建最东南边缘,但是那里是惠安女的故乡,崇武古镇很多人不一定知道,但是一说起“惠安女”,那是人人皆知。正因为如此,我已经去过两次了,今天还要再去崇武,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踏上这块土地,这块岩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半岛东端,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崇武古城始建于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内外庙宇很多,小镇不大,至今还保存着30多处庙宇。它们分别是始建于宋、明、清,后经修葺的宫、庙、庵、堂等古建筑遗存,如宋建的诚应庙,明时改为城隍庙,明建的关帝庙、天妃宫、思德祠、三官庙、崇山宫、崇报祠、云峰庵、恒淡庵,以及清建的东岳庙等。这些古建筑的保存,增添了古城古朴优雅的气息,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复杂多元的宗教信仰观念。</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今天走进崇武古镇,第一个参观点,是解放后建的新庙,也称天下第一庙~解放军庙。</p><p class="ql-block">在福建,民间信仰的神灵有千余种之多,这座传奇的“军庙”,是全中国唯一一座供奉着解放军的庙宇,原名叫“二十七军庙”,又名“解放军烈士庙”。</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这座军庙面对大海,由正殿、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烈士亭、观潮亭等组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这座特殊的庙,有三个让人想不到:①不供菩萨不供神仙,也不供奉泉州人祖祖辈辈必供奉的妈祖,里面供奉的是27名解放军烈士。②寺庙里每天响起来的不是诵经的声音,而是一首首嘹亮的军歌;③它既不是古时已有建筑,也不是当地投资新建,而是由个人变卖家产和百姓自掏腰包建成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走在军庙参观,真是感慨万千,那些把人民高高举过头顶的人,人民也会将他们高高举起,奉为神灵。爱人者,人恒爱之,国家安全无价,英雄生命无价!感念伟大祖国,感念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这背后是无数为国牺牲奉献的烈士和英雄。人民群众也永远忘不了那些牺牲的英雄烈士。</p><p class="ql-block">(20250515)</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98</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拍摄于泉州惠安崇武古镇解放军庙。</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199</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42-解放军庙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福建泉州惠安的崇武,这个神奇又感人的地方——解放军庙,是国内独一份把解放军当作神灵供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故事要追溯到1949年。那年的9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率领的28军84师251团的官兵,来到崇武镇的西沙湾,准备参加解放金门的战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国民党军队得知消息后,不顾当地百姓的安危,派出飞机对崇武进行轰炸。训练有素的解放军战士立刻进行隐蔽,但敌机盘旋几圈后没有找到目标,便往镇上飞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为了避免敌机误伤百姓,本已隐藏好的解放军战士又跳了出来,故意向敌机开枪吸引火力。敌机发现解放军的行踪后,对西沙湾进行了狂轰滥炸。</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当时,一个年仅13岁、名叫曾阿兴的小女孩正在地里挖地瓜,眼见炸弹落下,5名解放军战士不顾个人安危,一把推开了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炸弹爆炸后,小女孩受爆炸波的影响晕了过去,等她醒来,发现自己毫发无损,而救她的5名解放军战士却永远失去了生命。</p><p class="ql-block">在这一天,为了救崇武百姓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共有27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当天下午,老百姓与解放军官兵一起掩埋了烈士,小女孩与她的母亲在烈士墓旁烧起纸钱。第二天,烈士墓旁建起了一座约1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安放着烈士们的灵位,上面写有“廿四君灵位”,小屋成了当地老百姓祭拜烈士的场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这一天,离新中国成立只有14天。烈士们明明已经看见了曙光,却没有亲眼见证那个伟大时刻的来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被救的小女孩曾阿兴,后来改名为“曾恨”,恨国民党轰炸家乡,轰炸百姓。为了铭记这些烈士的英勇事迹,她以惠安女独特的方式,虔诚地祭奠牺牲官兵的英灵。</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自小屋建起以后,小女孩天天到这个小屋里给烈士烧香。小女孩长大后,在18岁那年嫁给了一位解放军,她的女儿们成年后也嫁给了解放军。</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后来,她靠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在1993年向政府申请了一块地皮,一边筹款一边动工修建解放军庙。</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这本来是一个民间筹款,曾恨原本想,筹款应该是很麻烦的事情,可是出乎她的预料,崇武当地百姓积极响应支持,不到几天筹款60多万元,于是开始建庙。</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1996年,解放军烈士庙建成,又将三位并不在西沙湾牺牲的解放军也“请”来,原本供奉的“廿四大人”变成了匾额黑底金字上书“英烈廿七君”。</p><p class="ql-block">从此,曾恨就住在庙右侧的小房子里,成了解放军庙夜以继日的守庙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当叶飞上将听闻曾恨和“解放军烈士庙”的故事之后,感慨万千,动情地说:“人民有情。”老将军亲自提笔写下了题词——为了人民,死得光荣,并且派人将题词送到“解放军烈士庙”之中。</p><p class="ql-block">(20250515)</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00</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拍摄于泉州惠安崇武古镇解放军庙。</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01</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拍摄于泉州惠安崇武古镇解放军庙。</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02</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拍摄于泉州惠安崇武古镇解放军庙。</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03</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拍摄于泉州惠安崇武古镇解放军庙。</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04</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43-惠安崇武古城</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走进惠安崇武古城,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走进惠安崇武古城。</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惠安以“惠安女”闻名全国,崇武以“石头城”名扬天下,这里海岸以“城海一体”美传神州。对于崇武来说,石头就是古城的灵魂,石头城墙、石头房屋、石头海岸。这里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这里的古城门、古城墙、古民居、古迹群、惠女民俗、惠安石雕和崇武海岸,无不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石头城,也是我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曾被《记住乡愁》栏目组拍成《忠勇报国》的记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崇武古城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于2005年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与亚龙湾(海南三亚)、维多利亚海湾(香港)等同享盛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古城屹立在沿海突出部位一块形似巨蛋的岩石上,濒临台湾海峽,始建于1387年,是一座石头城,城墙、房屋、街道全部都是石头,气势铿锵,如同它的名字“崇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自建成后,经历了数次抗倭大战,军民们为抗击敌寇,在古城上洒下热血,直到明隆庆元年(1567),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屯兵在此,兴修城防,演武练兵,平定倭乱后,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据说崇武建城之前,因为元末兵乱,住户稀少,建城后,抽了漳州十县一千多名壮丁戍城防倭,又从安徽等省调来千户、百户、镇抚等十几名官员。这些人不少随带家眷,入籍定居,他们的后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几百年来,他们建筑了石头房栖身,并建了关帝庙、城隍庙、东岳大帝庙、天后宫、恒淡庵、靖海庵、海潮庵、崇山寺、思德祠等追念抗倭英雄和传统的宗教建筑。</p><p class="ql-block">尽管崇武古城进去后,感到整体建筑没有顺序,有点乱,街道也特别狭窄,还都是石头建筑,而且还有不断翻新房屋,这正是古城历史悠久,600多年承接遗存下来的显著特征。走在内城巷道中,看那一幢幢由块石砌墙的石头房,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20250520)</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05</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拍摄于福建惠安崇武古镇。</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06</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拍摄于福建惠安崇武古镇。</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07</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拍摄于福建惠安崇武古镇。</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08</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拍摄于福建惠安崇武古镇。</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09</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拍摄于福建惠安崇武古镇。</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10</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44-泉州惠安崇武石雕</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泉州惠安的石雕工艺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惠安石雕由滨海凿石筑屋的闽越先民文化,与晋唐中原南迁文化交融而生,与建筑艺术相伴相生,缔造出独树一帜的镂繁剔透、风灵隽雅的南派雕艺风格,崇武石雕是惠安石雕的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两宋至明初,惠安由于众多石桥、巨塔的修建,大型石佛的雕凿和石城垣的修建,石雕人才辈出,技艺日臻完善成熟。其中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洛阳桥,就是宋代惠安工匠的优秀作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惠安石雕的品类有碑石加工、环境园林雕塑、建筑构件、工艺雕刻、实用器皿、宗教人物等,雕刻技法主要有圆雕、浮雕、线雕、沉雕、影雕等。2006年,惠安石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惠安石雕有很多经典作品如:①位于湖南长沙橘子洲的毛泽东青年面容巨型雕塑。②《希望之石》(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的马丁·路德·金雕像)。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雕塑《走向深蓝》。④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的大型石雕《追梦》等等作品,在全国在世界,惠安石雕都有一席不可或缺的位置。</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惠安石雕是南派石雕的代表,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崇武石雕在继承惠安石雕风格基础上,以精雕细拙,纤巧灵动著称,更突出作品的神韵之美,被誉为“全国青石雕刻之冠”。</p><p class="ql-block">(20200520)</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11</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闽赣行45-惠安崇武古城石雕园</p><p class="ql-block">· 叶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去崇武岛古城,打卡石雕公园。</p><p class="ql-block">在石雕的世界里行走,尽管来过两次了,但仍然兴奋不已。深情感悟石头镌刻的族群记忆,因为这是惠安的灵魂,是藏在石头与海浪间的最美交响曲。六百年的崇武古城,不仅是明代海防要塞的遗存,更是南派石雕的活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崇武石雕主题公园在崇武古城墙外,紧邻海岸线,依海而建,园区其实并不大,总面积约9公顷,全园长约1200米,幅面宽60-200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工匠以锤为笔,以石为纸,将“惠安女”的坚毅,妈祖的庇佑,渔民的信仰,雕刻成跨越时空的图腾。从古城墙的斑驳纹路到宗祠门楣的蟠龙浮雕,每一刀都凝结着“南匠”对生命的敬畏,他们用石头书写族群史诗,让冰冷的岩石迸发出炽热的人文温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石雕公园,共收藏了不同艺术风格的石雕艺术精品500余件,包括圆雕、浮雕、影雕、线雕和沉雕等各种石雕艺术。</p><p class="ql-block">其中最为突出的景区有:巨型“双龙抢珠”石壁堵,及高浮雕蟠龙石柱、高10.8米的戚继光雕像、妈祖艺术展区、惠女雕像广场、石雕动物园、狮子林、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人物雕像、聊斋志异区、华夏诸神展示区、十二生肖园、二十四孝园、八仙区、观音坡景区、石雕艺术珍品馆、崇武石雕艺术重要工程展馆等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各种石雕工艺精湛,造型精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集中展示了“中国石雕之乡”石雕技艺的新成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特别是《水浒》一百单八将、红楼梦人物、西游记人物、三国人物、十二生肖、戚继光大型石雕、黑猫白猫……石雕,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更是让人过目难忘。</p><p class="ql-block">(20250521)</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是212</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拍摄于惠安崇武古城。</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13</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拍摄于惠安崇武古城。</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14</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拍摄于惠安崇武古城。</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15</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拍摄于惠安崇武古城。东海南海气象分界线在崇武岛。</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16</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拍摄于惠安崇武古城,魅力海岸线。</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17</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于惠安崇武古城,魅力海岸线留影。</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18</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于惠安崇武古城,魅力海岸线留影。</p><p class="ql-block">↓闽赣之旅图2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