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我和二老黑的故事

吴用

<p class="ql-block">  有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发小同学二老黑,部长志军,“五一”期间携家人亲临大连考察,真是让人喜出望外!不仅送来了领导的关怀,还带来家乡的温暖,美好的回忆,时间虽短,余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他的两个儿子及儿媳都在承德市工作,干的都挺不错。这次是和大儿子一家自驾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和二老黑两家关系始终非常密切。用他儿子话讲,打小就听他爷爷磨叨吴老师家吴老师家,他爸爸曾多次强调我们是两代人的交情,是世交。我妈一见面就能喊出二老黑夫人的名字。我爱人将照片发在家庭群里,虽然几十年未曾谋面,远在他乡的二弟、三弟还是第一时间异口同声认出了:二老黑!</p><p class="ql-block"> 二老黑父亲和我父亲都在中学工作,性格相符,十分合得来。我爸有时难得在家清闲,就说请王师傅来下盘棋吧。我便跑着去他家发出邀请。王师傅于是就乐呵呵地起身赴约。我家每年春节前做豆腐都是在学校磨磨并制作,大多是王师傅给“点卤水”,那可是个技术活儿,往往先挑个豆腐皮,再喝碗豆腐脑,之后上架过包、在方框里压制成型,之后打块用桶挑回家,一桶豆腐,另一桶是豆腐渣。王师傅性格稳重,其口头语是“不忙,着啥急”。他不管干啥都心里有数!他和宋师傅等把偌大个学校菜园管理得井井有条,各季蔬菜是应有尽有,记得西葫芦、胡萝卜、旮瘩白、大白菜等都长得特别大,除学校食堂吃菜外,教工们接长不短还能分点(适当扣点钱)。我爸曾教过他和他大姐,据说也曾给予过重点关注,这也在情理之中。我爸经常和我讲起那年,王师傅他们带着二老黑出差逛北京城的事。我问二老黑,他说那时才四五岁,啥都没记住,光记得围绕几根大柱子转啦!据我妈讲,那次我父母回去,王师傅在家里做了好几个菜,光主食就好几样,不光好看,还特别好吃!</p><p class="ql-block"> 我妈和二老黑他妈也是好朋友,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去他家串门。据二老黑讲,当年他家在区委对过小桥旁,花了一千元买的房子,算是中心地带最贵的房子,多亏大家帮忙借钱,其中也有我家的“功劳”。一次他家的猪不幸去世,他和他爸便急着下乡去买小猪仔,还曾借过我家自行车。这些事他要不说,我还真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五为王师傅,前排左二为我父亲,二排左六为我母亲。</p> <p class="ql-block">  前排右四为王师傅,前排右二为我母亲,二排右五为我父亲。</p> <p class="ql-block">  我和二老黑从小一起长大,特别是在中学家属院居住时期,我们经常在一起在抓蚂蚱,抓蜻蜓,推水车,憋水沟,抓特务,藏猫猫等,摘桑葚,逮蝲蝲蛄等,整个操场、菜地都是我们的“战场”,留下许许多多美好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小学、初中、高中,我们都在同一年级,虽不是一个班,却熟得很。二老黑夫人是他的同班,也是他家邻居。有人开玩笑说,四个班那么多人,能成为一家子的屈指可数,可见二老黑别看表面老实,其实心里有数得很!</p><p class="ql-block"> 在家乡工作时,我在商业局,他在农业局,相距不远,经常来往。那年我从县委办公室调来大连,他也调回家乡乡政府,据说当过副乡长,武装部长等,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为家乡建设做出了贡献,留下了良好口碑!</p> <p class="ql-block">  不知怎么,原来的中学搬走了,这里变成小学啦!</p> <p class="ql-block">  那是2017年,高中毕业40周年聚会,回去不少人。当时二老黑、建立、文治等地方同学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十分辛苦,开幕式、闭幕式,老师讲话、同学献词,文艺汇演、聚餐酒会,回校参观、景区郊游,可谓程序流畅,氛围热烈,十分圆满,得到了广大同学的一致称赞!</p> <p class="ql-block">四个班全体合影</p> <p class="ql-block">大郭市发小合影</p> <p class="ql-block">  除那次毕业四十周年聚会外,我们还曾回去两次(其中一次是陪父母一起回去的),同学们都热情招待,令人感动!二老黑、建立、文治等同学陪着转遍了全镇的东南西北,滦河桥、下砬湾、山涧沟、北砬洞、南山大砬子、大北沟梁等,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沿着大滦河,我们还到了漠河沟,这是我之前从来没去过的地方,风景的确不错。汤泉里面也建设的不赖。我还在二老黑北大园新家住了一晚,大院子挺宽绰,菜地梳理的井井有条!之后又去老宅看望了他母亲我林姨,小院更是收拾的干干净净,劈柴摆的整整齐齐,十分四致。二老黑指着山上的高架线说,镇里还分工让我负责拉电,这些年没少忙乎!我说,能为家乡父老办点实事,真好!<span style="font-size:18px;">令人欣喜的是,发小建立在西梁承包的黄土高坡上栽种的树木已长大成林,郁郁葱葱的。北沙梁上那座白沙包也被绿覆盖了,记得小时候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去栽树,成活率却很低,大多不久就被小孩捡干柴火啦。</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许多年前,二老黑和当时镇书记张金岭(在西园子和我家住过对门),出差大连,一起到我家里来过。 </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大连,我们一起转了星海广场,滨海路、渔人码头、棒棰岛等,又沿着跨海大桥去了旅顺,最后到了老铁山黄渤海分界线等。二老黑夫妻始终和我同坐一辆车,路上不断抚今追昔,凡事不用垫铺,一律心领神会,可谓无话不谈,其乐融融。小孙子聪慧活泼,一口一个吴爷爷,亲近得很!歌唱得也十分不错,声情并茂,引起阵阵掌声。且富于联想,看到海上躺着个棒棰岛,便联想到家里还有个站着的棒槌山,答应回去写篇作文发给我。小伙儿也很勇敢,在黄渤海分界线处,勇于攀登到山崖高处!来连第一天他们抓紧看了场足球,体会了一下那热烈的氛围。还好,那次大连队赢了!他们在东港港那面居住,就近参观了俄罗斯风情街、威尼斯水城、港东五街打卡点等。之前,我妈叮嘱,二老黑是带着儿子孙子一块过来的,就不要叫二老黑了,不叫部长,也得叫志军。我紧注意,可一时半会还真改不过来!</p><p class="ql-block"> 二老黑有个好习惯,每天5点多便早起锻炼,在连期间也毫不间断。四号离连那天早上,我去东港他们住处送行,老伙计正在海边快步走呐,他给我发了个定位,我过去一起溜达了一圈,并留下了那张拉长了的身影。老伙计还爱学习,又向我进一步了解了辽东半岛,黄渤海地理情况。看到对过我们企业的雄姿,又询问了炼油的一些知识。当天,他们还要到锦州,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他说主要是让孩子们多了解点历史。</p><p class="ql-block"> 二老黑他们给我讲了不少家乡的事。其中一件就是,有一家的一条黄牛神秘失踪,后来发现竟是掉在了山涧子沟旁的一条山缝里,千方百计也弄不出来,现在都成标本了!见我感兴趣,其夫人马上多方询问,给我发来了现场图片(详见最后一张)。</p><p class="ql-block"> 讲了各家供暖改为电供暖,优点多多;讲了二道营自主建立村民食堂,一天交9元钱,可以吃三顿饭,每顿好几个菜,令人点赞;讲了大滦河水小了,电站沟、小河了沟填平了,大松树也没了,这我以前听说过;讲蝈蝈、山叫驴、萨斯拉没有了,这是我没想到的!</p><p class="ql-block"> 二老黑神采飞扬地讲他们如何采蘑菇,并邀请我今年一起上山采!等我电话,到时一定回啊!他再三叮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老黑夫人发来的山缝观牛图</p> <p class="ql-block">  说起一些事来,总是令人感叹!在此祝家乡蒸蒸日上,衷心祝福各位同学,各位发小,平安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