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带走了无数个日升月落,却带不走那份镌刻在心底的同窗情谊。2025年5月4日,应姚明强同学之邀,姚立新、高远、杨学斌、秦远红、李晓丽、方春年、何祯辉等七位同学一道奔赴安徽池州,开启了一场阔别已久的相聚之旅。</p><p class="ql-block"> 五月的池州,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微风轻拂,带着丝丝缕缕的花香与青草的气息,温柔地掠过脸颊,仿佛在诉说着对久别重逢老友的欢迎。大家虽经岁月长河的风雨洗礼,容颜或许有些改变,但眼神中那份熟悉的炽热与亲切,依旧如初。</p><p class="ql-block"> 在池州的杏花村憩园酒肆,姚明强同学和夫人汪女士早已翘首以盼。当我们的目光交汇那一刻,所有的距离都在瞬间消逝。热情的拥抱、爽朗的笑声,仿佛又回到了在桐城中学的青葱岁月。教室里的朗朗书声、操场上的肆意奔跑、课间的嬉笑打闹,无数珍贵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让我们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相聚的喜悦自然少不了美酒相伴。餐桌上,我们把酒言欢,推杯换盏。一杯杯美酒,承载着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在的珍惜,对未来的期许。大家畅谈着各自的生活,分享着这些年的酸甜苦辣,自1981年6月毕业44年来,无论经历了什么,此刻,大家都是彼此最亲近的同学,毫无保留地倾诉着心声。那些曾经不敢说的话,那些藏在心底的小秘密,在这一刻都化作了言语,流淌在谈笑风生之间。</p><p class="ql-block"> 觥筹交错后,姚明强夫妇邀请大家一同前往4A景区九华天池。此刻的九华天池,宛如一颗镶嵌在群山之中的璀璨明珠,静谧而又美丽。踏入景区,便被那清幽的氛围所包围。山间绿树成荫,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清脆的鸟鸣声在耳边回荡,与潺潺的溪流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首美妙的自然交响曲。</p><p class="ql-block"> 观光车载着我们沿着山道蜿蜒前行,一路欣赏着沿途的美景。天池的水,清澈见底,碧绿如玉。登上游船,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仿佛能洗净尘世的喧嚣与疲惫。欣赏完小人国的精彩歌舞,缓步踏上摇晃的吊桥,大家的心仿佛都提到了嗓子眼上。惊魂之后,我们漫步在林间小道,不时停下脚步,用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也将彼此的笑容定格在这如画的风景中。</p><p class="ql-block"> 在景区的一处观景台上,同学们驻足合影。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和眼前波光潋滟的天池,心中满是感慨。曾经,我们在桐城中学的校园里,怀揣着各自的梦想,憧憬着未来。如今,44年过去,我们依然坚守着那份初心,在不同的领域努力打拼。而这份同窗情谊,就像这九华天池的水,清澈纯净,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夕阳西下,为九华天池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晚餐后姚明强夫妇又陪着大家去傩仙镇欣赏傩戏表演。池州傩戏源于图腾崇拜意识,主要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的贵池、石台和青阳等地,以祭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一直保持着最古朴、最粗犷、最完整的原始风貌,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池州傩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传人朱大师赤脚走刀锋、划符定神鸡的独门绝技令在场的上万名观众掌声雷动,吆喝声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景区,但这次相聚的点点滴滴,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在往后的日子里,只要我们想起这次在池州的相聚,想起在九华天池畔的欢声笑语,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温暖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青春不散场,情谊永长存。愿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也愿我们的同窗情谊,如同这九华天池的山水,永远美丽、动人。期待着下一次的相聚,再续这一段美好的缘分,衷心感谢姚明强同学和夫人的热情款待!</p><p class="ql-block"> 5月5日高远同学回宜后意犹未尽,连夜赋诗一首:《九华天池》今朝拜九华,刹那驻心间。溯溪十里水,观瀑三叠泉。寂静光普照,青葱山绵延。卷舒云万朵,聚散一池天。</p> <p class="ql-block">何祯辉、高远、姚明强、李晓丽、秦远红、方春年、杨学斌、姚立新(自左往右)</p> <p class="ql-block">何祯辉、高远丶姚立新</p> <p class="ql-block">何祯辉丶姚明强、杨学斌、方春年、李晓丽、秦远红、姚立新、高远</p> <p class="ql-block">姚立新</p> <p class="ql-block">李晓丽丶秦远红、方春年</p> <p class="ql-block">姚明强</p> <p class="ql-block">高远、何祯辉、姚明强、姚立新丶杨学斌</p> <p class="ql-block">方春年、姚夫人、秦远红、李晓丽</p> <p class="ql-block">方春年、李晓丽、秦远红</p> <p class="ql-block">秦远红丶方春年、李晓丽</p> <p class="ql-block">方春年</p> <p class="ql-block">姚明强夫妇</p> <p class="ql-block">姚明强</p> <p class="ql-block">秦远红、方春年</p> <p class="ql-block">秦远红</p> <p class="ql-block">姚立新</p> <p class="ql-block">何祯辉</p> <p class="ql-block">姚明强</p> <p class="ql-block">杨学斌</p> <p class="ql-block">李晓丽</p> <p class="ql-block">高远丶何祯辉、姚明强、姚立新、杨学斌</p> <p class="ql-block">何祯辉</p> <p class="ql-block">何祯辉</p> <p class="ql-block">李晓丽</p> <p class="ql-block">高远</p> <p class="ql-block">姚立新</p> <p class="ql-block">姚明强</p> <p class="ql-block">杨学斌</p> <p class="ql-block">方春年</p> <p class="ql-block">秦远红</p> <p class="ql-block"> 《集贤时空的雕刻密码》</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5日上午,在感谢姚明强夫妇盛情款待后,同学们依依惜别踏上了回程的旅途。阳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不到一个小时,小车驰过长江大桥进入安庆。中餐定在“手拉手”酒楼,由于我、姚立新、杨学斌下午要开车不能饮酒,只能安排两位美女陪高远同学举杯畅饮,酒过三巡之后,我邀大家去集贤时空文创园逛一逛。</p><p class="ql-block"> 这里原是安庆一水泥厂旧址,如今焕发新生已变成安庆的网红打卡地,而最让我们期待的,还是集贤时空文创园二期由朱林寿先生打造的大型根雕精品展馆,据说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时光的雕琢与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穿过充满工业风的园区,老式的砖墙、生锈的管道与现代艺术装置相映成趣,空气中弥漫着文艺与复古交织的气息。 </p><p class="ql-block"> 踏入展厅身临其境,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光影世界。阳光透过穹顶上近百个圆孔将光柱射进展厅,与地面的水面交相辉映,令人叹为观止。一件件形态各异的根雕作品静静陈列,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现场的根雕,以自然为本,依形就势,将树根原本的形态与艺术家的创意完美融合。有的作品宛如苍劲的古树,枝干虬曲,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有的形似灵动的飞鸟,羽翼舒展,似要冲破束缚,展翅高飞。</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一件名为《井岗山会师》的作品前久久驻足并合影留念。那是一段巨大的树根,经过巧妙的雕琢,呈现出当年朱毛会师的沸腾场景,上百个人物造型栩栩如生。长达18.6米的阴沉木根雕作品《五百罗汉》,树根表面的纹理如同水波荡漾,凹凸不平的质感仿佛承载着千百年的时光。细细观察,还能发现一些天然形成的孔洞,恰似河流中的漩涡,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艺术家的奇思妙想。不知谁突然说了一声“你们看,这根雕里好像藏着我们的青春”。大家一愣,随即相视一笑。确实,这些根雕历经风雨,在岁月中沉淀,正如我们从青涩的学生时代一路走来,在生活的磨砺中逐渐成长。每一道纹理、每一处疤痕,都是时光留下的印记,而艺术家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就像我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另一件名为《八仙过海》的作品前,我们停下了脚步。作品由一棵树根雕刻而成,形态各异的人物栩栩如生,或谈笑风生,或沉思冥想,仿佛在演绎一场文人雅集。看着这件作品,不禁让人想起中学时代,我们在教室里谈天说地、追逐梦想的场景。那时的我们,也是这般意气风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展厅中,指尖轻轻触碰那些粗糙却富有生命力的根雕,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朱林寿先生用双手赋予了这些树根新的灵魂,而我们,也在岁月的雕琢下,成为了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离开展厅时,我们的心中满是震撼与感动。这场根雕之旅,不仅让我们领略了艺术的魅力,更让我们在这些凝固的时光里,找到了青春的影子,重拾了同窗间那份深厚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或许,人生就如这根雕,在岁月的打磨中,褪去浮华,留下本真。而我们的相聚,也如同这些根雕作品的相遇,在特定的时空里,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期待下一次相聚,愿我们依然能在生活的艺术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p><p class="ql-block"> 何祯辉写于2025年5月7日</p> <p class="ql-block">秦远红、高远、方春年</p> <p class="ql-block">高远、姚立新、秦远红、李晓丽丶方春年、杨学斌丶何祯辉</p> <p class="ql-block">方春年、李晓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