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发展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专题研讨活动

上栗镇胜利小学

<p class="ql-block">  教育是唤醒智慧的道路,数学是启迪智慧的钥匙。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如何让数学课堂从“知识传授”走向“思维赋能”,如何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锤炼逻辑力、创新力,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责任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研数绽芳华,聚力共成长。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活动于2025年4月15日如期举行,本次活动以“聚焦核心素养,发展数学思维”为主题,由赵亦斌工作室承担活动的授课、评课及讲座任务,城关中心小学数学组全体教师全程参与。</p> 一、思维碰撞,精彩课堂。 <p class="ql-block">刘丽洁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以小松鼠分松果的绘本情境为主线,通过动手操作(圈一圈、分一分)和算式对比,引导学生经历“余数产生—规律发现—结论验证”的完整探究过程。学生在分物活动中直观理解余数的意义,并通过观察不同算式中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自主发现“余数&lt;除数”的数学规律。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更渗透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构建严谨的数学思维框架。</p> <p class="ql-block">刘梦婷老师执教的《小数与单位换算》在复习导入环节,教师借助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类比迁移的思维能力。新课探究阶段,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不同单位的换算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推理和问题分解能力的提升。巩固练习环节设置梯度题型,从基础换算到生活应用,再到开放性问题,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作业设计兼顾基础与拓展,进一步强化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思维过程的外显化,通过板书展示、小组汇报等形式,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可视化,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培养路径。</p> <p class="ql-block">XX老师执教的《小数的近似数》通过探究、辨析、应用等多环节,不仅传授技能,更注重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逻辑性、批判性和迁移能力的培养,为后续学习奠定思维基础。本节课通过“四舍五入法”求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精确到某一位”的含义,培养其逻辑推理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同桌交流的学法,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从而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XX老师执教的《笔算进位加法》以《小小统计员》绘本为载体,通过小兔统计胡萝卜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算式35+37。教学中采用小棒操作、竖式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培养数形结合思维。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学生不仅掌握了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更锻炼了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与严谨性,为后续学习奠定思维基础。</p> 二、以评促教,精雕细琢。 <p class="ql-block">课堂展示过后,主持人赵亦斌老师组织大家展开研讨并点评指导,老师们各抒己见,互相汲取经验共同进步。</p> 林媛老师评课 <p class="ql-block">林媛老师认为,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础技能之一。在上课时,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各种方法将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学生的表现,掌握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判断和推理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考的习惯,还应指导学生根据数学知识的不同部分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流畅,内容更为丰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p> 钟蓉老师评课 <p class="ql-block">  康老师在评课中提到:四节课均注重情境创设和生活化应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与应用的教学理念。如身高排序和分松果等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方法上,强调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她提出三维优化方案:在目标维度增加思维发展观测点,在过程维度设计"猜想-验证-反思"思维链,在评价维度建立包含思维品质的多元评价体系。</p> 三、导师引领,助力成长。 <p class="ql-block">  邹艳老师在活动中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我们带来了滋润干渴心田的甘露。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由此可见,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应用技能,三者互补,缺一不可。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共同生成数学思想方法,真正领会数学的精髓,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方案,积极引领学生在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亲身感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说,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所掌握的知识才是富有生命的,才能灵活应用,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以发展,得以提高。</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邹老师总结: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而数学教育,则是思维与智慧的传递。希望今天的研讨能成为我们教学实践的新起点,让我们在今后的课堂中: 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以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逻辑与创新; 以素养为目标,助力学生的终身发展。 让我们带着今天的思考与启发,回归课堂,继续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努力!</p> <p class="ql-block">  图片| 刘丽洁 </p><p class="ql-block">‍ 编辑| 李 霞 </p><p class="ql-block">‍ 审核| 邹 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