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一日游

三水

<p class="ql-block">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正逢立夏,夜里开始下雨,“好雨知时节。”这是蛇年谷雨节气最后一场雨,也是立夏的第一场雨。</p><p class="ql-block">说好小长假最后一天自驾出行,在城市周边转转,也算享受一下高速免费的节日福利。</p><p class="ql-block">感觉出行遇雨挺好的,人少车少,空气洗洗更清新。于是一大早便冒雨出行,果然高速车辆很少,飞驰电掣,一路上雨下的还不小,临到目的地雨渐止,真是天助我矣。</p><p class="ql-block">驱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浴溪河的运槽古镇,赶上吃了顿小镇上的特色早餐,便开始一天运槽古镇和浴溪口港口小镇的游玩行程。</p><p class="ql-block">行程看似随意,走走逛逛,没啥攻略,却是有情结驱使的。</p><p class="ql-block">其一是上月刚参加完晥南古村落南屏村的文化活动。现在村里还遗存近300幢明清古建筑大多是当时富甲一方的盐商所建。徽商的鼎盛时期与运槽古镇的鼎盛时期几乎是同一时期,来运槽古镇想进一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历史沟联,延续我对皖南古村镇的探访兴趣。</p><p class="ql-block">其二是源于对父辈渡江战役的记忆。特别是当年猎取了从安庆至芜湖千里江防的军事情报,为渡江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功勋。浴溪河的入江口—浴溪口,当年华东野战军渡江第一梯队,在此操练划船备战渡江。解放后这里是长江四大煤码头之一的港口小镇。类似情结让我们这次出游有意无意地把目光投向这里。</p> <p class="ql-block">跨越马𩣑山大桥直抵江北。</p> <p class="ql-block">进入马鞍山市含山县</p> <p class="ql-block">含山县地处巢湖与长江的交汇处,自古这里就是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p> <p class="ql-block">铜城闸</p> <p class="ql-block">闸外湿地</p> <p class="ql-block">运槽镇地处含山县最南端,是一座千年古镇,明清时期,做为南北交通枢纽,因盐而起,因米而兴,有江北米市和小芜湖之称。</p><p class="ql-block">如今鎭上的商业街依然店铺林立,相比许多商贸凋敝的城镇,市井繁华仍能窥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小镇特色早点值得品尝。</p> <p class="ql-block">鎭上老街分原住民区与复建文化园,原住民区的民宅新旧杂陈,旧民居多已衰朽不能住人。复建的古建筑宅第经过以旧复旧的重建,成为文化陈列馆。</p><p class="ql-block">如:原李鸿章家族开办的当铺旧址(系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現辟为运槽历史文化陈列展。</p><p class="ql-block">盐商卢子宣旧宅第(系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現辟为运漕盐商陈列展。</p><p class="ql-block">蒒瑞丯砻坊旧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辟为农耕文化陈列展。</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有的民居破旧不堪,住户早已迁出,有的已成危房,但为保护历史原貌未被拆除,令游人可以直观的触及历史变迁的留痕。</p> <p class="ql-block">百年老字号早点店</p> <p class="ql-block">复建的文秀园</p> <p class="ql-block">此地是盐商卢子宣的宅第。卢子宣是古徽州歙县许村人,许村与南屏村一样是保存较完整的皖南古村落,历史上一个村出过40多个进士,,如今还有一家出五博士的佳话。</p><p class="ql-block">许村和南屏一样也是徽商故里,卢子宣的发家史,是明清时期徽商崛起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运槽古镇因盐而起的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早在元朝末年,含山县运槽人华高(巢国公)铜闸人仇成(晥国公)陶厂人李彬(荗国公)一批青年才俊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明朝建立后做为回报,朝廷不仅免和县、含山、巢湖三地三年税收,而且特地将古镇运槽列为盐引(即盐票)地,使运槽镇一跃成为巢湖-裕溪河流域唯一的食盐指定批销点。</p><p class="ql-block">于是大批盐商蜂拥而至来此经销淮盐,与此同时也顺带其它货物来此交易,于是给运槽带来百业兴旺,拉开执牛耳500年的商贸集镇序幕。</p> <p class="ql-block">卢家祖辈在乾隆五十九年投靠扬州大盐商卢邵绪,在他的扶持下来运槽经营盐号,历经三代人的艰苦创业,积累了巨额家产,在古镇西大街置地建宅取名“怀恩堂”。其寓意一是感恩朝𨑳将运槽列为盐引岸,为卢家创造了发家机遇;二是感恩运槽人敦厚仁义成就了卢家族富贵。</p> <p class="ql-block">运槽盐商的衰落</p><p class="ql-block">清初仍沿袭明朝的纲盐法,说白了就是官督商销的专卖制。专卖制极易造成官商勾结,滋生腐败。道光十年,两淮共发盐引170万张,总量6亿斤,朝𨑳收取400万两盐税,加上300万两地方其它收入,相当于几省的田赋。可到陶澍任两江总督走马上任时,府库银钱已空无一文,还亏空4000万两。道光帝闻此大怒,惩办了一批盐务官吏,促成了盐政改革。</p><p class="ql-block">具体是改“纲盐制”为“票盐制”。说白了就是引入民间资本,老百姓只要从衙门购买盐票,就可卖盐,这实际上取消了盐商垄断经营,也打破了行盐地界,导致一些盐商大户“纷纷崩盘”甚至破产。</p><p class="ql-block">民国初期因循清末旧制,至1930年代实施《新盐法》规定:盐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任何人不得垄断。”依靠垄断经营的运槽盐商从此一蹶不振,退出商贸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徽商盐商的衰落还因太平天国的战乱,盗匪四起,淮军起兵同样对商贾金钱竭尽盘剥,最终导致徽商盐商历史的翻篇。</p> <p class="ql-block">古井</p> <p class="ql-block">美人靠古民居</p><p class="ql-block">美人靠一词始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与西施趴在栏边临水观鱼,差点落水。吴王命工匠修建带栏杆的长凳,因西施常坐于此,得名“美人靠”。</p> <p class="ql-block">美人靠古民居造型独特、设计精巧,上临天井处四面贯通联成一体,建有数扇花格窗和供富家小姐休闲、观赏、做手工针线活的木托靠架,俗称美人靠。</p><p class="ql-block">该民居是研究古建筑和民俗风情的宝贵的实物标本。</p> <p class="ql-block">古镇人家,两位老人在用智能手机观看国际热闻直播。</p> <p class="ql-block">李鸿章当铺</p><p class="ql-block">内有运槽历史文化展</p> <p class="ql-block">安徽清末民初的典当业,清末称之为“当”,民初称之为“质”。官方概称之为质业。</p><p class="ql-block">晚清至民国初年,安徽典当业分为四大片,江淮之间以李鸿章家族开设的当铺最多,遍及江淮各州县,民间统称为李鸿章当铺。</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后期,钱庄票号遍及全国,安徽的私人典当业纷纷破产,至民国银行业兴起后,运槽镇包括李鸿章当铺在内的6家当铺在1930年代全部倒闭。</p> <p class="ql-block">李鸿章家族在运槽镇投资兴业</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年,李鸿章上奏朝𨑳,将镇江七浩口米市迁往芜湖。此举既是为了发展安徽地方经济,也是为了考虑他的家族利益。</p><p class="ql-block">运槽与芜湖近在咫尺,交通便利,从明朝以来就是商贸重镇,周围又有几十万亩良田,盛产稻米,促使李鸿章家族的触角很快就伸到运槽。</p><p class="ql-block">运槽古镇继盐商衰落后,再次因米而兴。</p><p class="ql-block">李氏家族在运槽大量购置良田,垄断金融业,大搞房地产,以至民间有“一个运槽镇,半个含山县”都是李府之说。</p><p class="ql-block">随着李氏家族的最终没落,运槽镇曾经的商贸繁荣年代也落下帷幕。</p> <p class="ql-block">绘画中的运槽古镇市井繁华景象</p> <p class="ql-block">清末运槽古镇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古代盐米售买器具:斗和秤。</p> <p class="ql-block">厘金局—捐款机构</p> <p class="ql-block">古镇名人</p><p class="ql-block">金陵巨富蒋百万。</p> <p class="ql-block">李鸿章与太平军交战逃难运槽镇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受到当地袁氏富商的救助,现在还保存当年袁氏的五福和酒馆。</p> <p class="ql-block">当铺巷</p> <p class="ql-block">运槽镇四面环水,裕溪河前后穿流而过,古镇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自古就是著名的水码头。在运输完全依赖水运的古代,水运之便造就了运槽古镇长达500年辉煌的商贸历史,成为江北首镇,商贸重镇,是巢湖流域最典型、最繁华、最有特色的千年古镇。</p> <p class="ql-block">运槽大码头渡口</p> <p class="ql-block">镇内小公园</p> <p class="ql-block">薛瑞丯砻坊旧址。</p><p class="ql-block">砻坊是古代农产品加工业,晚清至民国运槽镇又因米而兴,伴随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参观了含山地区农耕文化展</p> <p class="ql-block">运槽地区是古巢湖与古长江交汇淤积而成的平原。圩内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生态良好。农业以水稻、小麦、油菜、棉花为大宗农产品,水面养殖广阔,盛产鱼、虾、蟹、鳖,素有鱼米之乡之称。</p><p class="ql-block">运槽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河之隔的凌家滩新石器遗址距今5800多年,已有制玉和农耕渔猎文化雏形。运槽境内考古发掘是它的“卫星城”。</p><p class="ql-block">明清两代大批移民迁入,他们插柳为标,围堰成田,肥沃的杨柳圩逐渐成了含山的大粮仓。</p><p class="ql-block">长期的农业生产和农耕文化积淀,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和许多乡风民俗。</p> <p class="ql-block">划龙船习俗</p> <p class="ql-block">看戏习俗</p> <p class="ql-block">传统古镇生活百业</p> <p class="ql-block">牙行</p> <p class="ql-block">铁匠铺</p> <p class="ql-block">竹器店</p> <p class="ql-block">中药房</p> <p class="ql-block">茶水炉</p> <p class="ql-block">剃头店</p> <p class="ql-block">浴室</p> <p class="ql-block">饭店</p> <p class="ql-block">酒坊</p> <p class="ql-block">粮店</p> <p class="ql-block">砻坊</p> <p class="ql-block">午后驱车50分钟前往芜湖鸠山区裕溪口街道。</p> <p class="ql-block">途经裕溪口闸</p><p class="ql-block">裕溪河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巢湖水系的主要入江通道,全长约60公里。它西起巢湖东端的巢湖闸,向东流经合肥巢湖区、芜湖市的无为市和鸠江区,最终在下游的裕溪口汇入长江。</p> <p class="ql-block">裕溪口作为裕溪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重要港口小镇,建国后与煤炭运输密切相关,但其发展脉络远不止于此。</p><p class="ql-block">借助deep seek的查询,大致梳理起这个因水而兴千年口岸的历史架构。</p><p class="ql-block"> 裕溪口位于长江下游北岸(现属芜湖市鸠江区),因地处裕溪河入江口而得名。此处江面宽阔、水深条件优越,天然适合船舶停泊,唐代起便成为长江沿岸的小型渡口和渔村。</p><p class="ql-block"> 明代商贸萌芽,随长江水运发展,裕溪口成为巢湖流域粮食、木材外运的中转站。 </p><p class="ql-block"> 清代依托芜湖“四大米市”之一的地位,裕溪口成为米粮集散码头之一,商船经此将巢湖平原的稻米运往长江下游。</p><p class="ql-block"> 近代工业的兴起1930年代,淮南煤矿开发后,为将煤炭运往长江沿岸城市,淮南铁路(田家庵至裕溪口)于1935年通车,裕溪口成为铁路终点站和长江水运的衔接点,煤炭码头雏形初现。 </p><p class="ql-block"> 1950年代,新中国将裕溪口定位为“能源中转枢纽”,1958年正式建成裕溪口煤码头(隶属芜湖港),成为当时长江沿线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煤炭港口之一。(长江沿岸四大著名煤码头为裕溪口、浦口、汉口、枝城)</p><p class="ql-block">裕溪口“煤码头”的黄金时代</p><p class="ql-block"> 裕溪口港是淮南煤矿、淮北煤矿向长三角地区输送煤炭的核心节点,承担“北煤南运”任务。 </p><p class="ql-block"> 煤炭经铁路运抵后,通过码头装船,沿长江供应马鞍山钢铁厂、上海宝钢及江浙工业城市。</p><p class="ql-block">1960-1990年代是港口小镇的鼎盛时期, 港口年吞吐量最高达千万吨级,占芜湖港总吞吐量的70%以上。 </p><p class="ql-block"> 小镇因煤而兴,配套建设了铁路编组站、工人新村、仓储区,遍布与煤炭相关的产业工人社区,人口一度超过3万。老一辈居民多与港口和铁路相关,形成独特的码头文化,老街区至今保留“煤港路”“运煤巷”等地名的文化印记。</p><p class="ql-block"> 2000年后随着淮南煤矿的资源枯竭,煤炭运输衰落,能源结构调整加之北方煤炭改走海运,黑金码头的吞吐量逐年下降,面临转型阵痛。</p><p class="ql-block"> 2015年,淮南铁路货运功能逐渐弱化,铁路线部分废弃。</p><p class="ql-block">目前裕溪口煤炭码头正在努力朝现代化港口多功能方向拓展。裕溪口港转型为综合性港口,增加集装箱货、建材运输业务,依托芜湖自贸区,发展临港物流和保税仓储。</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进行文旅资源挖掘</p><p class="ql-block"> 如老码头遗址,保留部分工业遗产景观。 </p><p class="ql-block"> 开发长江湿地观景带,远眺长江与裕溪河交汇的壮阔水面。 </p><p class="ql-block"> 保留小镇怀旧风情的老街、工人文化宫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煤码头工业园区</p> <p class="ql-block">现代化煤炭传输线</p> <p class="ql-block">绿色环保煤炭防尘网</p> <p class="ql-block">裕溪口镇(街道)</p> <p class="ql-block">街道中心小广场从建筑样态推断,约建于2000年前后,四周还保留以往港口小镇的生活气息,南面-排建筑是各种超市门店,西边正中心建筑是各种烟酒门店,相对应的是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港口小镇的黄金时期。</p> <p class="ql-block">落寞的小鎭船运服务业实景</p> <p class="ql-block">裕溪河入江口</p><p class="ql-block">开闸后船只如梭驰向大江。</p> <p class="ql-block">76年前的春末,结束淮海战役后的华东野战军25军7 3师在裕溪口集结,做为渡江战役第一梯队进行划船水练等渡江备战。江南的地下工作者们配合渡江战役夜以继日猎取裕溪口,荻港、镇江八圩等地的军事情报,历经千险送往华野江北指挥部和总前委,确保了渡江战役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沿长江大堤返程,又经马𩣑山公路大桥,与之并立而行的是在建的铁路大桥。</p> <p class="ql-block">车窗外的麦田己经灌桨,不禁哼起熟悉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p><p class="ql-block">运槽古镇和裕溪口港口小镇的希望在哪里?历史的兴与衰,古今与未来,何去何从?往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生活的命题总是在机遇和挑战中顺势而为、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