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绕城,文脉千年;寿韵绵长,灵秀风骨。

ZYM张元闽

<p class="ql-block">如皋:江海交汇处的千年诗意之城‌ 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的江苏省如皋市,是一座以“双河绕城、文脉千年、寿韵绵长”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座江海交汇处的古城,既有江南水乡的灵秀风骨,又因独特的生态底蕴与长寿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书写着传统与现代共生的东方智慧。</p> <p class="ql-block">2025年江苏省如皋市政府工作报告以“跨江向海谋突破,向新提质走在前”为核心主题,围绕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跨江融合、绿色共享等重点领域,系统部署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任务。以下是主要内容概况:</p><p class="ql-block">一、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p><p class="ql-block">2024年,如皋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650亿元,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亿元,税占比南通第一。2025年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5.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亿元。工业经济表现突出,六大优势产业链(汽车及零部件、新型电力装备、高端成套设备等)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超87%,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5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8%。同时,服务业开票销售1685亿元,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8家,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68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63万标箱,外贸集装箱占比11%。</p><p class="ql-block">二、实施“四大战略”,强化发展动能</p><p class="ql-block">如皋提出深入实施“以港强市、产创协同、跨江融合、绿色共享”四大战略: </p><p class="ql-block">1. 以港强市:依托如皋港48公里长江深水岸线,推进专业港、支线港及产业港建设,打造江海联动枢纽。2025年计划港口吞吐量8800万吨、集装箱64万标箱,并招引船用特种设备制造等适港产业项目,推动港产城融合。 </p><p class="ql-block">2. 产创协同:聚焦氢能储能、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推动“一线孵化、如皋转化”模式,新增科创项目超200家,高企总数突破950家。与长三角国创中心、上海交大等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p><p class="ql-block">3. 跨江融合:抢抓“八龙过江”交通机遇,构建三大功能片区——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功能)、省级高新区(创新功能)、长江镇(港城功能),深化与上海、苏南产业协作,承接高端制造业转移,打造长三角精密制造高地。 </p><p class="ql-block">4. 绿色共享: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PM2.5浓度降至31.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4.7%;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发展银发经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增养老床位360张。</p><p class="ql-block">三、重大项目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p><p class="ql-block">如皋将新型工业化作为发展主线,2025年计划新招引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51个,推动斯堪尼亚商用车基地(年产5万台)、金鹰产业园二期等重大项目投产。同时,优化“1613”招商体系,深化与央企国企合作,确保签约项目落地开工率75%以上。2024年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51个,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近3/4,实际利用外资超1亿美元,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p><p class="ql-block">四、营商环境与民生福祉双提升</p><p class="ql-block">如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3.0版政策,设立南通首个县级涉外商事服务中心,首创“AI智慧指引办”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涉企诉求解决满意率99%。民生领域,财政支出80%投向教育、医疗、就业等,新增就业1.5万人,医保参保率99.7%,改造老旧小区20万平方米,加装电梯12台,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6家。</p><p class="ql-block">五、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并进</p><p class="ql-block">强化科创引领,如皋设立科创飞地,导入孵化项目22个,推动深海光电缆绞车系统等“卡脖子”技术国产化。同时,加快氢能产业园、化工新材料园区建设,推广“科技贷”等金融工具,全年发放科技贷款超30亿元。生态方面,建设农村生态河道101公里,市考断面水质优Ⅲ类,秸秆综合利用模式获省级试点。</p><p class="ql-block">总结2025年如皋市政府工作报告:以“四大战略”为纲,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通过重大项目牵引、创新驱动、跨江协同和民生保障,力争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打造“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为“强富美高”新如皋建设注入强劲动力。</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南通如皋,石庄听水</b></p><p class="ql-block"> 石庄镇枕着双河入眠已逾千年。两条清流像碧玉双佩环抱古镇,晨雾里分不清是流水驮着黛瓦,还是青檐牵着波光。踩着湿润的石板路走过文昌桥,苔痕斑驳的桥墩上,仿佛还留着赶考书生拂袖而过的墨香。</p><p class="ql-block"> 水榭边的老茶馆飘出评弹声。八仙桌边围坐着鹤发童颜的老者,紫砂壶嘴蒸腾的热气里,飘着他们年轻时在双河码头扛盐包的往事。这里的寿星们常说,是清冽的运河水洗去了岁月尘埃,方能在百岁之年仍能辨出镇东头那棵古银杏新抽的嫩芽。</p><p class="ql-block"> 明岱、唐埠村的砖雕门楼,牡丹缠枝纹里藏着一部家族兴衰史。明清两代,石庄走出过二十七位进士,斑驳的"文魁"匾额至今悬在书院梁上,与檐角铜铃共沐风雨。当年士子临河苦读,该是听着同样的水声研磨出锦绣文章。</p><p class="ql-block"> 暮色漫过双河时,河灯次第亮起。扎灯的老匠人手指翻飞,芦苇骨架上糊的桃花纸映着烛光,竟透出宣纸般的温润。说从前举子赴考前,必要放盏河灯顺流而下,若灯过三桥不灭,便算得了文曲星庇佑。</p><p class="ql-block"> 在石栏边静听流水潺潺。这千年不歇的水声里,既有盐商船队远去的帆影,也有私塾稚童的晨读,既冲刷过战火烽烟,也滋养着新栽的小麦和紫薇。双河依旧环抱着石庄,像母亲环抱着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将所有的沧桑都酿成了绕指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