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间最美四月天。</p><p class="ql-block"> 当温暖的春风带着淡淡的清香拂过秦岭北麓麦田的时候,陕西《秦人秦相第二届杨庄田野摄影展》于4月29日在长安区杨庄街道办李魏村拉开了大幕!</p><p class="ql-block"> 杨庄,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因为十几年前,年年清明去扯袍峪口给亲人扫墓,要路过杨庄,却一次也没停留。这次有机会品味被艺术氛围熏染下的杨庄新貌,求之不得!</p><p class="ql-block"> 杨庄,地处秦岭北麓,东枕白鹿原苍翠林涛,西望纺织城烟囱高耸,南接终南山山脉余韵,北拥环山路绿带葱茏。这里,春季油菜花开金遍野,夏季麦浪翻滚喜丰收,秋季红叶点缀山野美,冬季雪覆山脊诗意浓。晨雾中,可见秦岭巍峨蒙眬的身影;夕阳下,库水中浮动着“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光影;青山深处,隐约可见商旅古道的遗迹;扯袍峪里,犹闻刘秀纵马扯袍的猎猎风声……这片土地,既藏着"上林苑"的秦汉遗韵,又跳动着现代生态农业的脉搏,在秦岭与城市的怀抱里,续写着八水长安、山水田园的永恒诗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山水田园楊庄</span></p> <p class="ql-block"> 四月的杨庄,是关中平原最生动的画卷。南山巍巍,库水荡漾,麦田青翠,籽粒饱满,那笔直的乡道,漂亮的村落隐映其中,风吹过时,碧浪翻滚,野花摇曳,再现着王维“雉雊麦苗秀”的田园画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楊庄李魏村新貌</span></p> <p class="ql-block"> 杨庄欢迎你,来自摄影界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 杨庄,我们来了!带着对摄影艺术的执着,带着对山水田野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上午十点,几百名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齐聚一堂,一场别开生面的摄影展开幕式大幕徐徐拉开……</p> <p class="ql-block"> 没有美术馆的玻璃展柜,没有刻意的灯光投射,只有田野、麦浪、乡道、街巷、小院与影像的奇妙交融。当摄影艺术走出展厅,融入这片绿色的田野,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观赏品,而是生活的参与者、记忆的唤醒者,甚至是新农村故事的讲述者。</p><p class="ql-block"> 一幅的记录着农耕记忆的巨型摄影作品竖立在田边,背景则是蓝天、白云、村舍以及被薄膜覆盖的现代农田。</p> <p class="ql-block"> 画面上碧绿的麦田中,一把木犁在背后毅然竖立。这张照片让我震撼!它不仅勾起我儿时的回忆,更别说那些曾亲手使用过它的众多老汉了!从乡亲们驻足观望的表情都可看出,影像在古老与现实的交织中,真实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变迁。</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张竖立于田边的巨型作品,画面是村民的大合影。</p> <p class="ql-block"> 只见两位乡亲停下脚步,在照片里寻找熟悉的影子。“这是三个村合并时拍的大合影,可惜人没全!”一个老汉对同伴如是说……此刻,影像与土地共鸣,艺术不再是遥远的展品,而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记录生活、反映社会变迁最真实艺术。</p><p class="ql-block"> 当摄影艺术作品走进田野,与青山、土地、庄稼融为一体,那是对这片土地深情地表白,是对往昔岁月最美好的回忆,二者相辅相成,相映相辉,构成了新农村一幅幅美丽的天然画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田野里的光影诗行: 麦浪、春色与新农村</span></p> <p class="ql-block"> 杨庄的新农村建设,让曾经贫穷的村舍变成漂亮的村道、高大的楼房、宽敞的庭院和气派的门楼,让洁白的墙面映衬着四季花草、树木的芬芳,而一张张摄影作品则张贴在村道两边的白墙上,门楼旁,让摄影艺术来热情拥抱这个洋溢着时代气息的村庄,让街巷变成了一座露天的影像画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街巷里的影像画廊: 白墙、门楼与花香</span></p> <p class="ql-block"> 街巷摄影展让艺术成为日常的一部分,它不再是需要特意去参观的展览,而是行走间的偶遇,是生活里的惊喜,是随处可见的感动。那洁白的墙面、高大的门楼、盛开的月季,与影像相互映衬,让整个村庄既保留着关中的质朴,又增添了几分艺术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最动人的展览,往往藏在最寻常的农家小院里。当摄影作品走进村民家中,悬挂在院落的花架下、贴在砖墙上、门两旁,甚至院中的角角落落……艺术与生活在此刻零距离交融,小院因影像而蓬荜生辉,影像因小院而更具温度,二者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在一家农户的院子里,一张小女孩的照片被放大挂在花架旁,照片里再现的是一个小女孩昔日贫困时的场景,周围摆放着家常用品。这是摄影师安永灿老师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 对这张照片,无论是摄影水平,还是摆设的布局构思,我都特别欣赏,真可谓独具匠心。这也许能勾起女主人对往昔生活记忆,抑或就是自我生活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小院摄影展让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陈列品,而是柴米油盐里的记忆碎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是岁月流转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院里的艺术对话: 柴米油盐与影像共生</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次摄影展,是由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展览委员会、纪实摄影委员会、秦人秦相摄影艺术机构主办,由省、市、区七家摄影协会协办,汇集了陕西十六名著名摄影师的个展、组照以及众多摄影师的优秀作品进行展览,真可谓规模宏大,异彩纷呈。无疑,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广大摄影师在这里参观、学习、交流、探讨,不仅学习摄影的拍摄技艺,也在感受新农村的巨大变化,拉近了与农民的距离, 也在感受艺术回归农村、为农村服务、与农村相融合的新的模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摄影人的大课堂</span></p> <p class="ql-block"> 对这次摄影展,农民的反应如何?由于新的形势下,村里不少年青人外出打工,现村里人以中老年人、妇女儿童居多。观看者绝大多数为西安来的摄影家。村民们有默默观看的,有陷入深思的,有指着照片议论的,有显得特别自豪的,也有在街道上看热闹的……让农民朋友真正感受艺术的魅力也许需要时间,而现在仅仅只是开始,还需我们努力,再努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农民与摄影展</span></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一点,准备返程。本想在麦浪翻涌的麦田里留影,又怕踩踏了即将成熟的麦穗;想去水库欣赏潋滟水波中的蓝天流云,奈何有铁将军在把门。我只好坐在车上,观青山如黛,麦田泛波,电网如织,野花绽香。回味着这片被艺术浸染的山水田野、村庄农户以及洋溢着笑容的脸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开心瞬间</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在想,在杨庄,摄影展不再是封闭空间里的单向展示,而是与田野、街巷、小院相互映照的动态对话。当艺术真正走进生活时,便有了更加鲜活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我还在想,杨庄摄影展的意义在于,艺术不是城市的专利,乡村同样需要艺术的滋养。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乡土共荣,并为乡村振兴注入艺术活力,这不仅是艺术的创新实践,更是对艺术源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理念的生动诠释。</p><p class="ql-block"> 回首再望一眼杨庄,那麦浪里的影像、白墙上的故事、小院里的记忆,都在诉说着一个朴素的真理——最好的艺术,永远生长在人间烟火里。</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6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作者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王娟,1945年6月生,西安市人,中共党员,原国企干部,高级政工师职称。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等。同时为中国女攝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女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艺术摄影学会会员、西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