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塞尔维亚是一个充满沧桑历史的国家,从东欧巨变再到科索沃战争,这里一直聚集着世人的目光,自公元前三世纪建成以来,这座城市经历了115次战争,其中44次被夷为平地,并且一次次涅槃重生传奇的国度。</p> <p class="ql-block">塞尔维亚原是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临海国家,随着1990年代南斯拉夫解体和2006年黑山及2008年科索沃独立而变成了内陆国,塞尔维亚一度成为苦难国家的标签,也是欧洲富国中最悲哀的穷小国。</p> <p class="ql-block">维舍格勒桥,即维舍格勒的穆罕默德·巴夏·索科罗维奇大桥,位于波黑的维舍格勒附近的德里纳河上,桥长179.5米,有11座石造桥墩,桥墩间隔11至15米,桥面宽4米,右侧入口斜坡有四个拱门。16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大臣索科鲁·穆罕默德下令,由宫廷建筑师思南负责设计建造,1566年始建,1571年建成。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当地居民有不同宗教信仰,这座桥成为了融合不同宗教和文化分歧冲突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安德里奇因写了《德里纳河上的桥》的小说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古桥因他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维舍格勒小镇又因安德里奇和古桥而声名鹊起成为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维舍格勒小镇一家的男主人,见到旅友宋美女,从院里剪了一朵鲜花送给她,鲜花成了她们打卡拍照的道具。</p> <p class="ql-block">护花使者孟先生当然不会错过。</p> <p class="ql-block">最后鲜花送给了可爱的外国幼童。这正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同在一个地球村,一朵鲜花在异国他乡传递了人间大爱。</p> <p class="ql-block">石头城位于塞尔维亚西部与波黑边境附近的维舍格勒小镇,是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为致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沃·安德里奇及其著作《德里纳河上的桥》而建。库斯图里卡通过石头城和木头城,重塑了巴尔干战争中被毁的城镇风貌,赋予其艺术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石头城的设计灵感源于库斯图里卡的电影美学,融合了巴尔干传统石砌建筑与艺术化表达。城内街道、广场和房屋均采用石材建造,营造出古朴而梦幻的氛围,吸引了大量电影和建筑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整体布局:以中心广场为核心,街道呈放射状分布。城内有教堂、钟楼、博物馆以及众多餐厅、咖啡馆和手工艺品店等。</p> <p class="ql-block">多丽·贝尔电影院,以其独特的后现代主义马赛克装饰而闻名,马赛克图案中包含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多迪克、网球巨星德约科维奇和库斯图里卡本人等形象。</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前面是安德里奇雕像,安德里奇1943年写成的《德里纳河上的桥》和1944年写成的《萨拉热窝的女人》。它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出版,后来被称为“波斯尼亚三部曲”。最有名就的是《德里纳河上的桥》,1961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石头城不仅是对小说场景的还原,也是对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巴尔干地区历史的再现,见证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与碰撞。</p> <p class="ql-block">东正教堂内有精美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木头村,位于莫克拉格拉山,他是以塞尔维尔的导演艾米尔库斯图里卡因为拍摄电影《生命是个奇迹》而建造的,整个村子都是手工使用木头建造。</p> <p class="ql-block">在电影中它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拥有教堂,图书馆,影院,餐厅等公共设施。</p> <p class="ql-block">木头村是一个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电影拍摄结束以后,整体布局和木头屋依然保持原貌。</p> <p class="ql-block">自然的山林景色与人工手作的木头村完美契合在林间云海享受原始生活的力量,感受创作者的热情与创造力,精细电影场景的制作,让其成为了延续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踏入这片秘境,时光仿若被揉碎的琉璃,折射出梦幻的光晕。远山如黛,时有云雾似轻纱般缭绕山间,宛如仙女遗落的裙裾,朦胧中透着神秘。山脚下,大片的绿野绵延至天际,如一块质地柔软的翡翠地毯,各色野花和红色屋顶的村舍点缀其中。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纯净的自然之美,宛如世外桃源,又似绿野仙踪中的奇幻之地,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世外桃园让情侣享受二人世界。</p> <p class="ql-block">世外桃源让人陶冶心情回到年轻时代。</p> <p class="ql-block">世外桃源让人感悟人生和旅游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海棠树下花仙子</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樱花绽放。</p> <p class="ql-block">卡莱梅格丹城(Kalemegdan)是塞尔维亚的文化瑰宝。卡莱梅格丹城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萨瓦河和多瑙河交汇处,其风景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与人文风情。</p> <p class="ql-block">现存城堡主体始建于17世纪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时期,融合了古罗马、奥匈帝国等多种建筑风格,城堡由巨大的石块建成,城墙高大坚固,塔楼、碉堡等建筑错落有致,展现出厚重的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从公元前三世纪凯尔特人的首次定居到罗马帝国的强大城防,贝尔格莱德要塞经历了无数次的沧桑变迁,它不仅是军事防御的堡垒,更是巴尔干地区权力斗争的中心,从拜占庭帝国到奥斯曼帝国再到哈布斯堡王朝,无数帝国曾试图掌控这座战略要地,因此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昔日硝烟弥漫,战火奔飞的古战场,如今已然成为市民与游客放松心情的绿洲。</p> <p class="ql-block">2016年6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夫妇陪同下参观具有悠久历史的贝尔格莱德卡莱梅格丹公园。</p> <p class="ql-block">军事博物馆收藏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包括武器装备、战争遗物等,展示了塞尔维亚的军事历史和战争文化。</p> <p class="ql-block">达马德阿里帕夏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城堡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下城,主要指的是延伸到河边的下坡路;第二部分是上城,指的是碉堡在山上的部分,包括胜利者雕像和行人散步走廊;第三部分是一个面向城中心的小公园;第四部分是一个大公园,包括军事博物馆和呈现几何图形的行人散步走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在城堡上可将萨瓦河和多瑙河交汇壮丽景色尽收眼底。</span>两河河水奔腾,河岸风光旖旎,清晨薄雾弥漫,傍晚余晖洒在河面,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感谢法国纪念碑,公园里的一尊青铜女塑像是为了感谢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友谊和帮助而建立的。</p> <p class="ql-block">《胜利者》雕像:1928年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十周年而建,是贝尔格莱德的象征,雕像展现了一位右手放在剑柄上、左手托着猎鹰的胜利者形象,英姿飒爽。</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贝尔格莱德途经乌日策,乌日策市是塞尔维亚西南部的城市,塞尔维亚兹拉提波尔州的首府。</p> <p class="ql-block">这条去贝尔格莱德的高速路是由中国交建建造。</p> <p class="ql-block">桥梁上中国交建四个大字十分醒目。</p> <p class="ql-block">位于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米哈伊洛大公步行街,是一条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的著名街道。以塞尔维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命名,展现了从奥斯曼统治时期到现代欧洲大都市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四个旅友在米哈伊洛大公街休闲,六十年前是同学,其中还有一对成为夫妻,同学们一起周游世界。从他们满面灿烂的笑容,依然看到当年同学少时的纯真。</p> <p class="ql-block">大街上每天都有许多艺人在表演。</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看到有北京饭馆的中文牌子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共和国广场上的米哈伊洛大公青铜雕像,彰显了他对塞尔维亚独立事业的贡献。广场周围的文化机构,如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剧院,也是市民和游客的常去之地。</p> <p class="ql-block">圣萨瓦大教堂(Hram Svetog Save)是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最宏伟的宗教建筑,也是全球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之一。它不仅是塞尔维亚东正教的象征,更是这个国家历史、信仰与文化的璀璨瑰宝。</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建造始于1935年,出于种种原因,整个外部建造工程2003年12月才告结束,而内部装修至今仍在进行。</p> <p class="ql-block">踏入圣萨瓦大教堂,仿佛置身于一个金色的梦幻世界。教堂内部,那超过13万平方英尺的马赛克装饰画,宛如一片璀璨的金色海洋,5000多万个由金箔制成的马赛克,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重达320吨的金箔汇聚成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讲述着圣经故事和塞尔维亚的历史,让人不禁感叹这巧夺天工的艺术造诣。</p> <p class="ql-block">天花板上悬挂着的那盏重达32吨的金色吊灯,由水晶、宝石、黄金等精心打造而成,宛如一颗巨大的金色明珠,散发着奢华而迷人的光芒,将整个教堂大厅照耀得如同白昼,每一个水晶切面都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线,与金色的马赛克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圣萨瓦教堂主顶被巨大的青铜穹顶覆盖,据介绍其规模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清真寺,为巴尔干之最。4000吨重的穹顶连同12米高的十字架,全部在地面上整体完成。</p> <p class="ql-block">四周的墙壁上,金色壁画镶嵌其中,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和场景,圣人的画像仿佛在金色的背景中复活,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神圣与慈悲,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宗教感染力。而那些用黄金马赛克镶嵌的微型圣像画,更是在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下,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金色变化,或明亮耀眼,或柔和温暖,为教堂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庄重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地面上铺着的明亮光洁的大理石,如同镜子一般倒映着教堂内的一切,将金色的辉煌无限延伸,让人仿佛行走在金色的云端。整个教堂内部以黄色为主基调,从墙壁到天花板,从地面到祭坛,金色无处不在,它不仅是一种颜色的堆砌,更是一种信仰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让人沉浸在这金碧辉煌的氛围中,心灵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洗礼。</p> <p class="ql-block">圣萨瓦大教堂视频</p> <p class="ql-block">圣萨瓦大教堂,以其无与伦比的金碧辉煌,展现了塞尔维亚人民对宗教的虔诚和对艺术的追求,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件永恒的艺术瑰宝,一颗镶嵌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璀璨明珠,散发着无尽的光芒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遗址现在的建筑是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1999年5月7日深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三位英雄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这一事件举国悲愤,成为国家记忆中的沉痛一页。</p> <p class="ql-block">2009年5月7日,贝尔格莱德市政府在使馆旧址前竖立纪念碑,这块纪念碑上用塞尔维亚文和中文写着:“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此缅怀罹难烈士。”</p> <p class="ql-block">2016年6月17日,在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上立起一块新的纪念碑。纪念碑上用中文、塞尔维亚文和英文三种文字刻着:</p><p class="ql-block">缅怀烈士珍爱和平</p><p class="ql-block">谨以此纪念在北约轰炸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烈士</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6月17日立</p><p class="ql-block">凭吊</p> <p class="ql-block">乌日策弹孔纪念碑位于塞尔维亚乌日策市郊14公里的Kadinjaa山顶,是为纪念1941年游击队抵抗德军的战斗而建。</p> <p class="ql-block">1941年秋,铁托领导的游击队在此解放乌日策市,但仅67天后便遭德军报复性围剿,数百名战士壮烈牺牲。1952年,人们在战斗遗址建造了首个慰灵碑,1962年南斯拉夫政府扩建为纪念碑群,1979年由铁托亲自主持落成仪。</p> <p class="ql-block">途中我们经过波热加小镇,这里风景优美,这里有特有的金松林,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的建筑,倘佯其中令人十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塔拉河峡谷大桥位于黑山北部,横跨欧洲最深的塔拉河大峡谷,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全长366米。它初建于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炸毁,后于1946年重建并保留。曾风靡中国的前南斯拉夫电影《桥》,就是根据当年游击队炸桥的史实改编并在此拍摄的。1980年,大桥所在地杜米托尔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根据历史史事为原创,前南斯拉夫电影《桥》是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是哈克尔瓦瓦茨,由著名的南斯拉夫功勋演员巴日沃伊诺维奇出演主角游击队少校老虎。这部老电影1977年引入中国,插曲火遍大江南北,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像鲜明,机智勇敢,突出老虎等英雄人物。</p> <p class="ql-block">前南斯拉夫电影《桥》中游击队长少校老虎原型的雕像,碑文上写着:"这座纪念碑是博日达尔.祖季奇的母亲玛丽亚为其所建.博日达尔祖季奇南斯拉夫中尉,生于1915年1942年牺牲"。</p> <p class="ql-block">桥头另一侧是工程师拉扎莱·亚乌克维奇的纪念碑。 游击队奉反法西斯最高司令部命令炸毁了刚刚建起的大桥,1942年8月2日敌人把参与炸桥的工程师拉扎莱.亚乌克维奇Lazar.jaukovic杀死在桥头。</p> <p class="ql-block">桥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我们于2025年4月20日到达塞尔维亚,4月22结束塞尔维亚之行,接着再次经过黑山,然后去阿尔巴尼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