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武当山风景区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东接历史名城湖北省襄阳市,西靠车城十堰市城区,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北临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p> <p class="ql-block">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地位闻名于世。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1994年12月,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整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风景区有太极湖、玄岳门、太子坡、南岩宫、金顶、紫霄宫、五龙宫、琼台八大景区,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p> 琼台金顶景区 <p class="ql-block">武当山琼台景点位于天柱峰东南麓,是武当山三十六观中最大的道观之一。琼台观分为下观、中观和上观。<span style="font-size:18px;">琼台历</span>史悠久,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进行了修葺和扩建。</p> <p class="ql-block">上中下三观之间有24座道院,通过亭桥相连,建筑精妙宏大。然而,在清咸丰年间,这里被兵火毁坏,如今仅剩中观——紫岳琼台得以完好保存。</p> <p class="ql-block">上观仅存少量玄武石雕与遗址,中观含元代石殿(歇山顶、石雕须弥座)及清代建筑群,下观现存一座大殿及几间道房。</p> 琼台中观 <p class="ql-block">武当山琼台中观是道教信仰的重要场所,被尊为真武大帝的受封地,具有深厚的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中观还保存着一座完全用青石构造的元代石殿,里面供奉的也是用青石雕塑的玄武圣像。相传,真武大帝修成大道,五龙捧圣至天宫后,玉皇大帝在琼台册封真武为北极玄天上帝。因此,人们认为武当山琼台是真武大帝的受封地,而倍加崇拜。</p> <p class="ql-block">跟随旅行团来的游客,大多匆匆赶往索道欲登金顶,忽略了这个道观。然而,琼台中观正是真武大帝的受封之地,在玄门中的地位至关重要。</p> 转运殿 <p class="ql-block">在武当山的太和宫前,有一座独立的殿宇,它就是著名的转运殿。这里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只要围绕转运殿内的元代古铜殿转一圈,就能带来好运和福气。</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铜殿在元代时就已存在,位于现在的金顶位置,是中国最早的古铜殿之一。它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明永乐十四年,明成祖朱棣下令修建太和宫时,觉得元代铜殿的规制不高,体量太小,于是把它从天柱峰大顶转运到下面的小莲峰上,并建造了这座殿宇来保护它,命名为转运殿。</p> 大岳太和宫 <p class="ql-block">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宫,建成后嘉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封这座建在绝顶上的道宫为“大岳太和宫”。皇帝的嘉封使武当山的地位一举而成为五岳之首。1983年,大岳太和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同年,大岳太和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永乐十七年,朱棣命隆平候张信、驸马都尉沐昕营造天柱峰的紫金城,他下诏对建城墙提出要求说:“金顶砌造四周城垣,其山本身不要修动,其墙务随地势高下,务要坚固壮实。”</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年间,太和宫又进行了扩建,使殿堂道房多达520间。而在那次扩建之后,这里的称谓有了变化,以金顶围墙为界,墙外面的称为“太和宫”,墙里面叫“紫金城”。“北有紫禁城,南有紫金城”,可见当时大岳太和宫的地位之高。</p> <p class="ql-block">万圣阁建于永乐十四年(1416),本为古之“神厨”,后改为殿堂,现供奉真武大帝、圣父、圣母及诸多神圣,故名“万圣阁”。“万圣阁”虽然不大,是大岳太和宫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p> 紫金城 <p class="ql-block">紫金城整个工程历时5年完工,用巨型条石砌筑的城墙周长344米,居险临危却又坚固稳重,犹如一道光环围绕金顶,让人叹为观止。城墙上按东西南北四方建筑了四座天门,以象征天阙。四座天门临绝云空,极力渲染天庭仙界的威严。</p> <p class="ql-block">紫金城四方各建有一座仿木石建筑天门,象征天阙。紫金城东、北、西三面临绝壁,只有南天门可通。太和宫北端,即是紫金城的南天门,过南天门即进入紫金城。</p> <p class="ql-block">进入南天门,是灵官殿长廊,幽暗阴森,登上一段石阶,依山岩建一小石殿,殿内置锡制小殿,名叫灵官殿,是武当山现存稀有的锡制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灵官殿内供灵官像,原来的锡制灵官像已被毁坏。</p> <p class="ql-block">殿旁有御制圣旨石碑数通,极具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灵官殿长廊依城墙而建,出灵官殿,沿依山势建造的蜿蜒曲折的九连蹬道而上,便可见到闻名中外的金殿。</p> 金顶 <p class="ql-block">武当山金顶位于湖北省武当山主峰天柱峰之巅,海拔1612米,是武当山的象征和道教圣地核心。其核心建筑为金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等级最高的铜铸鎏金大殿,被誉为“天下第一仙山”的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金殿为仿木结构鎏金铜殿,重檐庑殿顶(中国古代建筑最高等级),面阔5.8米,进深4.2米,高5.54米,通体由20吨精铜和300公斤黄金铸成,构件通过榫卯拼装,无铸凿痕迹。殿内供奉真武大帝像,两侧为金童玉女及水火二将,后壁悬康熙御书“金光妙相”金匾。</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金殿正中供奉真武大帝坐像,着袍衬铠,披发跣足。侧侍金童、玉女,捧册端宝。水火二将,擎旗捧剑。神案下置玄武,俗称“龟蛇二将”,蛇绕龟腹,翘首相望。</p> <p class="ql-block">殿内金匾上书“金光妙相”四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御笔。殿内还有一颗“避风仙珠”,传说能镇住山风。</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金殿金殿左为签房,是古代信士抽签、问卦的地方。右为印房,是古代专门为信士盖“神印”的场所。金殿后的父母殿,供奉真武父母。金顶前置“金钟玉罄”两座,为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铸造。</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金殿是中国现存元、明、清几座铸铜殿堂中最华丽、制作技艺最精的一座,具有极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金殿及殿内神像、供桌等全为铜铸馏金,铸件体量巨大,采用失蜡法(蜡模)翻铸,代表了中国明代初年(15世纪)科学技术和铸造工业的重大发展,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堪称古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灿烂明珠。</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金殿的建成,使“金殿(铜殿)”成为武当真武信仰传播的重要形象标志。</p> 皇经堂 <p class="ql-block">太和宫的皇经堂是道徒们每天早晚颂经的地方,也是武当道教一处重要的祭祀场所。这座明末被火焚毁,清道光年间又重建的殿堂极富特色。它的隔扇门上全部浮雕着珍禽异兽和道教神仙故事,其工艺精湛又有着浓厚的民间文化色彩。皇经堂内神像、供器、法器琳琅满目,均为铸造艺术和雕刻艺术的精品。殿内正中高悬的“生天立地”的巨匾为清道光皇帝亲笔所书。</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金顶集宗教、建筑、自然奇观于一体,是研究明代皇家道教文化与铜铸工艺的活化石,其“一柱擎天”之势与神秘传说持续吸引着全球游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