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小灶”烹出基层治理新滋味

内蒙古自治区青城网

<p class="ql-block">  “您的焖面和炒杂拌好啦!今天还有您爱吃的泡菜。”中午12点,准格尔旗蓝天街道张家塔社区居民王大姐来“邻里小灶”取餐了,王大姐接过饭盒说:“这香味勾得人直咽口水,明天我定了过油肉土豆片和山药丸子。”这个藏在社区办公楼里的“邻里小灶”,用午餐烟火温暖着2200多户居民的日常。</p><p class="ql-block"> 时间回溯到2025年2月的社区直播互动环节,屏幕上不断弹出居民的留言:“中午接完孩子回家做饭太赶了”“孩子在外地,我一个人做饭总是剩”“打工族午餐随便对付,每月伙食费快赶上房租了。”……社区书记赵国辛盯着这些留言,脑海中盘算着“辖区人口众多,大家的吃饭问题,得重视起来……”</p><p class="ql-block"> 说干就干!社区立刻组建了专项小组,可摆在眼前的难题不少。场地从哪儿来?厨师和配送员怎么找?赵国辛带着工作人员把社区转了个遍,最后盯上了闲置的老年活动室,地方不大,但离居民楼近,改造成厨房正合适。招聘信息刚在社区群发布,退休后的翟大姐第一个报名参加。“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给老邻居做饭比打麻将有意思!”“我负责接送孩子顺路送餐,就当给小区搭把手。”全职妈妈陈姐也主动请缨。退休后的陈大叔是拌凉菜的一把好手,也去露一手。</p> <p class="ql-block">  “这明厨亮灶看得真清楚,比外面餐馆还干净!”试营业当天,厨房直播镜头刚打开,就有居民在评论区不断点赞,接单量也突破了60份。烩菜、鱼香肉丝、炒鸡蛋……热气腾腾的餐盒里装着社区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p> <p class="ql-block">  工作日的每天早上8点,“邻里小灶”的操作间就热闹起来。翟大姐系着围裙在案板前切肉丝,刀工利落一看就是行家里手。陈大叔在旁边帮忙备菜,不一会,一盆圆滚滚的土豆就削好了。“我们这儿没有专业厨师,都是小区里爱做饭的居民主动参与,大家在丰富日常生活的同时,还能赚点零花钱。”社区工作人员王世华介绍,目前已有20多位居民志愿者加入厨师团队。</p> <p class="ql-block"> 王阿姨端着刚出锅的烩菜走出厨房,“这是楼上张婶教我的烩菜法,食材都是选购每天清晨超市最新鲜的,咱们小灶的饭,吃的就是百家味。”让居民们点赞的是菜品实惠的价格,“比外面快餐店便宜,还能吃到家常味。”在附近上班的小林每天都来订餐,他说现在午餐钱省下来,月底能多给孩子买套绘本。</p><p class="ql-block"> 厨房外的订餐群里也热闹非凡。有人提议“把每周三定为会员日”,有人建议“增加卤肉”……社区工作人员把这些意见整理成“菜单改良清单”。试营业过后,“邻里小灶”将每周三定为会员日,老顾客提前预订菜品享半价,新成员就餐三人团购享半价,看到订餐群里的好评,翟大姐笑着说:“现在做饭更有劲儿了,就像给自家人做饭一样。”</p><p class="ql-block"> 不同于传统的长者食堂,“邻里小灶”的订餐表上写着醒目的“全龄开放”。既有适合老人的软食套餐,也有孩子爱吃的卡通饭团,还有为上班族准备的快捷便当。社区特意安排工作人员从购买食材、备菜、做饭全过程直播。居民李大哥是小灶的老顾客了,“我每天看直播,都是用得放心食材。”他从工作人员手中提过菜品说道:“对于我来说,离家近,比个人做的也好,这好事我得参与”。享受到便利与实惠的李大哥主动在业主群里当起了“宣传员”。</p><p class="ql-block"> 在社区治理者眼中,小灶台更是个“连心桥”。配送员在送餐时会顺手帮独居老人扔垃圾,厨师在备菜时会留意慢性病患者的饮食禁忌,订餐群里的一句“今天下雨路滑,老人订餐免费配送”,总能收获满屏的点赞。赵国辛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小灶带来的意外收获:“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高了,原先见面不打招呼的邻居,现在会在取餐时聊上两句,小区里的烟火气更浓了。”</p><p class="ql-block"> 从一间改造的活动室,到连接2200多户家庭的温情枢纽,张家塔社区的“邻里小灶”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基层治理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把居民的急难愁盼当作“食材”,以共建共治为“火候”,用真心服务当“调料”,最终烹出让老百姓点赞的“幸福滋味”。正如居民笑称的那样,“百家灶台百家味,邻里相亲邻里情。”这缕从社区厨房飘出的烟火气,正成为基层治理最温暖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p><p class="ql-block">‍审核:内蒙古自治区青城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