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水之源——探访济源济读庙

渊源

<p class="ql-block">  济读廟,全称济读北海廟,位于济源市济读大街,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是朝廷为祭祀“四 读神”之一的济水神所建。 </p><p class="ql-block"> 济读廟坐北朝南,总体面积布局上呈“甲”字形,又称为“龟”形,前为济读廟,后为北海祠,东有御香院,西有天庆宫,形成了以济读为主、迁延北海、天人合一、四读同祭的格局,是历代朝廷祭祀水神的地方;总面积86255平方米,现存古建筑72间,占地面积为10万余平方米,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  5.5日我和四位老友驱车到河南济源探访了济源市旅游打卡地济水之源——济读廟,踏入济水庙的瞬间,仿佛穿越了时空的屏障。雕梁画栋间,斑驳的青砖诉说着千年岁月,香火氤氲中,萦绕的是亘古未变的信仰与哲思。这座供奉济水之神的庙宇,看似是祭祀水神的场所,实则是打开中国文化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p><p class="ql-block"> 济水,曾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它虽不如黄河雄浑、长江壮阔,却以“三隐三现”的独特流淌方式,在华夏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庙中石碑记载,济水发源于王屋山,潜行地下数十里后涌出,至温县复出地面,一路蜿蜒东行,最终“入于海”。这种“伏流千里,不改其志”的品性,恰似中国人骨子里“君子慎独”的精神追求——即便无人看见,也要坚守本心,朝着目标笃定前行。庙内古柏参天,枝叶间漏下的阳光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恍惚间,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信念默默坚守的身影,与济水的精神特质重叠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漫步庙宇,最引人注目的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匾额楹联。“渎尊四表,德配乾坤”的赞誉,道出济水在古人心中的崇高地位。水,在中国文化里向来是智慧与德行的象征,而济水的“清浊自分”更赋予它独特的人格化魅力。传说济水与黄河交汇时,始终保持清澈,不与浊流相融,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正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理想的具象化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离开济水庙时,暮色渐浓。回望庙宇,这泓清泉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提醒着我们:在追逐远方的路上,莫忘初心,永葆清澈。</p> <p class="ql-block">济读廟内唐代用糯米水筑的围墙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摄影//渊源</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渊源</p><p class="ql-block">拍摄地河南省济源市</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5.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