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25日上午8:43我们乘高铁出发,开始2025年的第一次出京的七天旅行。</p><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潍坊,虽然已经过了风筝节,但这里有“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比较适合我们的兴趣点。</p> <p class="ql-block">两个多小时就到达了。然后去12306订票系统推荐的酒店,离火车站不远,价格实惠档次不低,让我满心欢喜。</p> <p class="ql-block">后来发现在附近吃饭不是很方便,去参观景点又比较远。反正这次我们打定主意,出行一律打网约车,省了住宿费,多了跑路费,背着抱着一样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位于奎文区,于1989年4月1日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为全国第一座风筝艺术类专业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馆内共有大小展厅12个,<u>馆藏风筝展品1300余件</u>。从公元前5世纪“鲁班风筝”至今的中外各式风筝,全面展示了风筝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国际文化及延伸文化。</p> <p class="ql-block">潍坊,旧称潍县,是风筝的故乡,同时也是我国三大风筝流派之一。</p><p class="ql-block">潍坊风筝自宋代开始流,明代趋于普及,清乾嘉年间盛行乡里。千百年来,潍坊一带的人民一直保持着放风筝和赛风筝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入口大厅龙和凤的风筝惊艳硕大,悬挂在头顶上,气氛瞬间拉满。</p> <p class="ql-block"><i><u>曾在潍县任七年县令的</u></i><b><i><u>郑板桥,</u></i></b><i>他的《怀潍县》一诗中就形象的描绘了潍坊一带放风筝的情景:</i></p><p class="ql-block"><b><i>“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i></b><i>记述了潍坊人民在风和日丽、草木竞发的清明时节,争相到白浪河两岸放风筝的热闹场面。</i></p> <p class="ql-block">过廊的各式风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风筝起源于中国,这是目前世界一致公认的结论。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斫木为鹞,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墨子 •鲁问篇》中说:“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后人普遍认为鲁班是风筝的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代的万户是一个官吏,<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将自己捆在椅子上,两只手各拿一只大风筝,</span>背后装上47枚当时最大的火箭,借助火箭点燃的推力,加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空中。</p> <p class="ql-block">虽然万户的实验失败了,但作为人类第一次用火箭作动力飞行的尝试。<b><u>为了永远纪念万户的功绩,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u></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飞机的发明制造者美国的莱特兄弟,也与风筝有着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儿时兄弟二人就非常喜欢放风筝,风筝启迪了他们飞向蓝天的遐想。1903年12月4日,在美国加州北部基迪霍克海滩上,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了。</p> <p class="ql-block">美国西雅图代顿航天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天飞行器博物馆,馆内陈列着飞机的起源和发明的历史资料及实物,<u>展览的第一部分就有中国的风筝,说明风筝是人类飞行器的前身</u>。</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代铜镜</p><p class="ql-block">1987年在吉林省怀德县毛城子乡许菜园子屯,出土了一面金代(公元1115~1234年)“放风筝”的纹铜镜,纹铜镜边款阴刻“西京官造”四字。</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一件有关研究古代风筝形象的实物资料,铜镜图案中的人和物刻画细腻、栩栩如生。生动的再现了700年前人们放风筝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风筝的名称很多,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称谓。中国古代风筝因用木头制作称“木鸢”,后用纸糊称为“纸鸢”。在北方叫纸鸢,南方叫鹞子,有“南鹞北鸢”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筝的军事应用</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00年,韩信欲与陈豬合谋反汉,想挖地道至未央宫。为了测量未央宫的距离,韩信命人做了一只风筝这只丝绸作面的板子式风筝,其形状像一只蝴蝶,顺风起时,二边放线一边计量线长,将风筝放到未央宫上空,从而测量其间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面楚歌</p><p class="ql-block">公元前二零二年,刘邦集中韩信、英布、彭越等四十万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今安徽员型县),这时项羽兵力不过十万,粮草也快吃完了。</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韩信巧妙地利用风筝传递箫声,每当风筝飘至项羽军营上空,箫声便响起。这些箫声中融入了楚军老家的歌谣,触动了士兵们的思乡之情,军心因此动摇,无心恋战,留下了四面楚歌的历史典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我国地域辽阔,风筝的种类齐全、样式繁多、千姿百态,风筝的特点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以北京、天津、潍坊、南通、阳江等地的作品最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北京风筝</p><p class="ql-block">据记载,北京风筝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时节出游放风筝是北京一带的民间习俗。北京风筝有骨架精巧、彩绘严谨、雍容华贵、观赏价值高等艺术特点和风格,在骨架结构和绘画艺术上,均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p><p class="ql-block">北京风筝的基本形式有硬翅、软翅、拍子、长串和桶式五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阳江风筝</p><p class="ql-block">阳江风筝是中国风筝“南鹞北鸢”中“南鹞”的典型代表,具有造型别致、工艺精巧、绘画精美、色彩艳丽、放飞灵活、形神兼备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阳江风筝种类繁多,花鸟鱼虫、人物走兽皆可制成风筝。它的“龙风筝”放飞时能在空中灵活摆动,宛如真龙一般。</p> <p class="ql-block">👆2006年被列入首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通风筝</p><p class="ql-block">南通风筝以板鹞最富特色、最为典型。南通板鹞一般体型较大,多以六角形、八角形为基本框架,将大小不一的葫芦或竹子、苇子等制成的哨口,组合排列成不同图形安装在鹞面上,放飞时,大小不一的哨口在空中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像一支雄壮的空中交响乐震耳欲聋,声音可达十余里。</p> <p class="ql-block">南通板鹞虽框架较为简单,但与北派风筝相比,更显大气壮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津风筝</p><p class="ql-block">天津风筝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与北京风筝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风筝造型优美、色彩典雅、绘画精细。骨架多采用穿眼儿、扣榫固定,可拆可叠,画面多用丝绢,工艺性极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氏风筝</p><p class="ql-block">曹雪芹的《红楼梦》世人皆知,而他的另一著作《废艺斋集稿》,是一部记载我国工艺技术性的作品,详细记载了金石、风筝、编织、印染、烹调、园林设计等八项工艺艺程,是为了让残疾人能够以艺养身,弥补先天、后天的不足。</p> <p class="ql-block">其中《南鹞北鸢考工志》是专讲风筝的扎制、绘画、图式以及风筝放飞的艺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系统完整的风筝资料。可以说,曹雪芹不仅是一代文学巨匠,更是曹氏风筝的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代表作:黑锅底👆</p> <p class="ql-block">代表作:蓝锅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潍坊风筝</p><p class="ql-block">潍坊地处齐鲁之邦,潍坊风筝自宋代开始流行民间,悠久的文化历史,形成了潍坊风筝特有的地方色彩。主要题材有人物、禽鸟、宫灯、八卦等。</p><p class="ql-block"><i><u>就其风筝技艺而言,形成了“杨家埠风筝”和“老潍县”风筝两个流派。</u></i></p> <p class="ql-block">🔹杨家埠风筝</p><p class="ql-block">风筝骨架制作简练,画面受木版年画的影响,绘画用笔简练、概括、夸张、色彩艳丽、朴实,题材多以年画中的“天官赐福”、“福禄寿”、”五子登科”"麒麟送子”等美好吉样故事为主,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p> <p class="ql-block">虽说迄今尚未发现有关杨家埠风筝在明代即己存在的文字记载和实物遗存,但杨家埠年画可作佐证,不会晚于明代中期。</p> <p class="ql-block">↓插入一张“杨家埠风筝博物馆”的照片,是我们第二天在杨家埠民俗大观园里所拍的。</p><p class="ql-block">因为关注“与辉同行阅山河”节目,知道了此地,并有心要去看看,其内容待编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潍坊最著名的三种风筝类型是硬翅风筝、软翅风筝和串式风筝。 </p> <p class="ql-block">1️⃣硬翅风筝:</p><p class="ql-block">风筝的硬翅是固定形式,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状,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硬翅范围以外的部分造型与骨架,因题材不同而各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2️⃣软翅风筝:</p><p class="ql-block">风筝的升力片(翅膀)是用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端是软性的、没有依时的主条。它的主体骨架大多做成浮雕式,适宜扎制禽鸟和昆虫。</p> <p class="ql-block">3️⃣串式风筝:是指数只相同或不同的风筝用线前后依次连接起来放飞的风筝。它的代表风筝是龙头蜈蚣。</p> <p class="ql-block">当下我已经分不清楚是哪类风筝了,全凭一眼入镜😅</p> <p class="ql-block">大雁和鹰叼鸟笼</p> <p class="ql-block">仔细看看细部</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的风筝实在是太多,令人眼花缭乱…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下面两个微型风筝,是整个博物馆内唯一飞不起来的风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举办,潍坊风筝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创新和发展,涌现出一批扎制精细,绘画优美、造型独特、自成风格的优秀风筝作者,为潍坊争得了荣誉,并得到世界各国风筝爱好者的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国际馆的风筝</p><p class="ql-block">对于中国风筝如何传入世界各地,其说法不一。一般认为,从邻国朝鲜、日本、缅甸、印度再传入阿拉伯国家及北非到地中海沿岸。另据记载,从中国传到马来西亚,经夏威夷传到新西兰;经蒙古传入俄罗斯;经丝绸之路或印度洋航一线传入欧洲;约在公元12世纪陆续传到世界各地。</p><p class="ql-block"><i><u>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英国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入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发明之一。</u></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本风筝据《世界大百科》《日本文化百科典》《大日本百科事典》等书记载,在公元794年从中国传入。</p><p class="ql-block">日本风筝骨架与中国类似,彩绘也与中国类似,常见巨型文字风筝,六角形风筝,菱形旗帜风筝,天神风筝,硬翅侠客风筝,鹤、龟风筝及蜈蚣风筝等。</p> <p class="ql-block">🔹韩国风筝</p><p class="ql-block">朝鲜、朝国的风筝,相传是由佛教徒传入的。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绘面内容那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像八卦太极图、十二生肖,中国花岛画等。不论在南方和北方,正月十五这一天是放风筝的节日,是送厄消灾的吉样喜庆日子、称作“鸢日”。</p> <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风筝</p> <p class="ql-block">风筝传到世界各国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不同国家的人民根据本国的风俗习惯,使风筝逐渐演变享发展。形成了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风筝特色和风格:使风筝这一娱乐工具融进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公元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风筝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并广泛应用于科学实验。</p><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英国大英航空协会曾多次举办风筝赛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曾用风筝载人监视很国潜艇的活动。40年代英国海军为防空,将风筝放飞于驱逐舰上。英国风筝玩赏协会设在伦敦。</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美国风筝可能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移民带去的。</p> <p class="ql-block">🔹拉丁美洲风筝</p> <p class="ql-block">智利风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二层还有现代科技展,顺手<span style="font-size:18px;">给龙头拍个特写📸</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有限,科技馆仅拍了两张照片。</p><p class="ql-block">从风筝到无人机,再到航天器,中国科技实现了从传统技艺到现代高科技的飞跃。风筝作为古老的发明,是飞行探索的萌芽;如今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尽显科技力量;航天器更是让我们迈向宇宙,彰显中国科技的蓬勃发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一层还有一个宏大空间,把中国特色建筑模型与航天器的风筝造型一并展现;仰望它时有些错觉,分不清是展厅灯光,还是宇宙星空。可叹我的水平有限,照片拍不出其效果。</p> <p class="ql-block">联想到古老的发明,不仅承载着先人的奇思妙想,更如科技长河中的璀璨星火,照亮了后世迈向现代航天的探索之路。后辈自强不息,未来一定可期。</p> <p class="ql-block">大小12个展厅,1300余件馆藏风筝,真的有心无力拍全,但自我安慰收获不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博物馆的对面有一座鲁班风筝之始祖雕像,此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网约车司机告诉我们:每到潍坊风筝节的那几天,这里可是人山人海堵成了“粥”…<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说的是实情,我们听的高兴。</span></p><p class="ql-block">错过了看热闹的场面,来潍坊的第一时间,参观了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挺好,挺轻松,挺心满意足😎</p> <p class="ql-block">📎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是潍坊市人民政府根据美国友人大卫·切克列的建议,于1984年4月2日在山东省潍坊市举行的。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联邦德国、荷兰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团队,共86人,与潍坊两个放飞队,进行风筝放风表演,展现了我国历史悠久的风筝文化,促进了国家和平与友好往来。</p><p class="ql-block">1987年4月,潍坊被第五届国际风筝会主席团确定为“世界风筝都”;还作出决定,将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设在潍坊。风筝节每年举办,至今已举办了42届。</p><p class="ql-block">“银线连四海,风筝传友谊”,如果有机会你也来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来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