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征程中,如何让法治精神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内心,转化为他们对法治的坚定信仰?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给出了一份别具一格的答案:打破固有法治课的疆界,将法治教育融入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以鲜活的社会事件为教材,以多元的视角为钥匙,帮助青少年打开认知世界的新窗口,培育对法治的深厚信赖与尊崇。</p><p class="ql-block"> 信念的形成绝非一蹴而就,而是认知不断积累与升华的过程。传统青少年法治课往往侧重于法律知识的传授,解决的是“知道”法律的问题。然而,对法治的信赖,并不取决于“知道”层面,而是源自对法律背后深层逻辑与价值的理解与相信。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规范,只有将其置于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才能让青少年真切感受到法律的使命,领悟法律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秩序的真谛。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充分认知到这一关键,大胆创新课程设计,引入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事件进行剖析,比如高铁霸坐、郑州电梯吸烟、八达岭老虎伤人等。通过对这些事例的深度挖掘,将其折射出法理、人情、社会规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出来,带领青少年从不同视角深入剖析,使其认知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底线功能。比如高铁霸坐者为何受到法律制裁?在公共空间吸烟引发冲突背后,法律如何平衡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中,当事人与动物园各自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通过层层抽丝剥茧,青少年不仅了解到具体法律条文的适用,更深刻体会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中不可替代的价值,从而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在心中播下信赖法治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少年法学院的教员队伍主要由退休政法老同志组成,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深厚的法治情怀,赋予法治课独特的魅力。在这里法治课不仅讲授法律,更成为青少年认识社会的重要窗口。一方面,课程以社会规范为视角,引导青少年观察社会现象、理解社会运行规律;另一方面,将法律还原到社会生活场景之中,通过详细介绍社会热点事例背后的信息,呈现人们的不同观点和立场,将法律与情理紧密结合,将法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社会主流文化有机融合。</p><p class="ql-block"> 在少年法学院的课堂上,青少年不再面对枯燥的法律条文,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实例,感受到法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他们认识到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抽象逻辑,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品”——它既维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也保障着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它既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也指引着人们的生活。这种将法治教育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的方式,激发了青少年无限的联想,让他们以更开阔的视野理解法律,从而增强对法治的信赖与尊崇。</p><p class="ql-block"> 雨花台区少年法学院打破固有疆界的创新实践,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通过将法治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青少年在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中开阔眼界、深化认知,不仅帮助他们树立起对法治的坚定信念,更培养了他们运用法律思维观察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法治教育,真正做到了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筑牢法治根基,也为法治社会建设培育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