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寻找史鸿文,后改史鸿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收到订阅的中国摄影报,其中一篇文章让我联想到上面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是我最近在搜集有关保定育德中学资料,网上购买到两套书,一套是河南国立一中校友录,一套是以国立一中校友回忆文集《千里逐飘蓬》。这张照片发表在《千里逐飘蓬》第三辑,其中有一位叫史鸿文的,就是徐水人。退藏楼刘子轩整理了校友录其中的25名河南国立一中徐水籍校友资料,其中史鸿文资料:</p><p class="ql-block">史鸿文 男 59 徐水 高17 北京丰盛中学教导主任 北京市景山东街吉安所右巷15号 据1984年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报这篇文章标题是《还能找到图像中“失落”的面孔吗?》,文中这样说:中国摄影报2025年4月29日头版苏葵</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观看一张人物照片时,那些被定格在画面中的面孔总让人产生一种难以抑制的好奇,不由自主地思考他们是谁,他们为何出现在镜头前。 </p><p class="ql-block">事实上,摄影总是带着一种矛盾,这些面孔之所以可见,是因为他们被拍了下来,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被摄取、存留,并以影像的形式进人我们的视野。他们似乎近在咫尺, 但很多情况下,又仅以一种纯粹的视觉形态出现在我们眼前,既未附带姓名,也未携带具体的叙述,更未指向其他可供识别的背景信息。摄影所捕捉到的,往往只是那些存在于瞬间的面孔,而这些面孔背后的故事,却始终无法被影像本身复原。摄影所提供的“可见性”,实则将他们推人了一个无名的历史档案里。</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了84年前的这张照片,知道了史鸿文的基本情况,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能找到史鸿文其他的信息吗,比如他是徐水哪个村的,等等…</p><p class="ql-block">注:河南国立一中是在抗战时期由多个流亡中学组建而成,其中包括保定育德中学。</p><p class="ql-block">哪位朋友了解更多史鸿文的资料,甚至徐水籍其他校友资料,请留言告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