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申明:在分享和讨论案例时,娜姐始终遵循隐私保护的原则,对所有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同时对相关背景细节进行了适当修改,确保无法追溯到任何个人身份,以此来保护来访者的隐私。</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各位小伙伴,大家好,又到了一起学习家庭教育的时间了。</p><p class="ql-block">最近做了一次个案咨询,来访者是田田的妈妈,田田今年14岁。</p><p class="ql-block">田田从2024年10月份开始不去学校,现在在家待了半年多了。</p><p class="ql-block">按照政策,田田应该要2025年9月份复学,但现在妈妈感觉孩子状态越来越差,除了手机游戏和二次元,对什么都不感兴趣。</p> <p class="ql-block">妈妈感觉特别无助,感觉一直找不到突破口,虽然休学的相关视频看了不少,也一直在学着接纳孩子,但是孩子状态一直是这样,丝毫没有进展。</p><p class="ql-block">那田田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哪里了?</p><p class="ql-block">仔细分析了田田妈妈写的家庭教育历程回顾,同时和田田妈妈深聊之后,孩子问题出现的原因才渐渐清晰起来。</p><p class="ql-block">田田爸爸妈妈一直对田田很严厉,学习上抓得特别紧,小学时候,田田成绩是很好的,所以得到的表扬也不少。</p><p class="ql-block">上了初中之后,田田成绩下降了不少,所以被爸爸妈妈批评的也多了。</p><p class="ql-block">初一下半学期,田田就断断续续出现了请假的现象,经常说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p> <p class="ql-block">好几次因为不去学校,田田都挨打了,后面被爸爸妈妈拖到了学校,田田也就进去了。</p><p class="ql-block">再后来,上学就越来越难了,请假的频率也更高了,而且打骂也没用了。</p><p class="ql-block">妈妈说真的是万万没想到,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觉得孩子这一年的变化真的太突然了!</p><p class="ql-block">其实孩子厌学都不是突然的,是有迹可循的。</p><p class="ql-block">田田爸爸妈妈一直觉得对孩子严格要求,孩子才会努力上进。所以初中孩子成绩下滑的时候,爸爸妈妈频繁地批评孩子。</p><p class="ql-block">其实成绩下降的时候,田田已经非常气馁了,父母的批评,更是让孩子慢慢越来越不相信自己,没有勇气了。</p><p class="ql-block">慢慢孩子内心“我不行”的信念越来越强烈,对于学习这件事也再也没有信心了。</p> <p class="ql-block">后面孩子开始频繁请假的时候,其实是在不断向父母发出信号:我太难受了,我需要帮助!</p><p class="ql-block">可惜父母不懂,一直逼着孩子去,还为此打过孩子,频繁和孩子发生冲突,慢慢让田田对于上学这件事越来越抗拒了。</p><p class="ql-block">田田不去学校之后,爸爸妈妈很少说孩子了,但是和孩子的连接也不多。</p><p class="ql-block">因为妈妈说看了很多视频,都说要给孩子空间,要闭嘴远离,让孩子慢慢疗愈。</p><p class="ql-block">但其实“静待花开”绝对是不行的,爸爸妈妈一定要努力成长,学会给孩子提供支持,把自己该做的部分做好了,孩子的状态才能慢慢好的。</p><p class="ql-block">那爸爸妈妈究竟该怎么做呢?</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把引导田田爸爸妈妈的思路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p> <p class="ql-block">一. 努力和孩子连接田田妈妈说孩子现在经常是关着门的,她和孩子连接的机会很少。</p><p class="ql-block">那为什么田田不愿意交流呢?最大的原因是爸爸妈妈不懂孩子。</p><p class="ql-block">在田田无助的时候,是手机和二次元给孩子提供了情绪价值,是它们一次次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的。</p><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为什么田田对手机越来越依赖,对二次元越来越沉迷的原因。</p><p class="ql-block">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思考:如何把和孩子的关系建立起来。</p><p class="ql-block">建议妈妈要从孩子感兴趣的部分入手,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上面多一些闲聊,慢慢关系才能建立起来。</p><p class="ql-block">比如,妈妈可以多去了解一些孩子看的二次元。主动了解孩子喜欢的作品,通过观看动漫、阅读漫画或查阅相关资料,掌握基础的设定、角色和热门梗。</p><p class="ql-block">妈妈说田田很喜欢《鬼灭之刃》,那妈妈就可以先去看相关视频了解下主角团的人物特点,掌握一些基本信息后,就可以找时机和孩子开启话题。</p><p class="ql-block">比如,吃饭的时候,妈妈可以问问孩子:闺女,妈妈最近也了解了下你看的动漫,妈妈最喜欢的人物是炭治郎,他保护家人的那段,真的很感人!你最喜欢的是哪个人物?</p><p class="ql-block">带着好奇心去听孩子的分享,听孩子分享的过程,是妈妈了解孩子的过程,也是和孩子建立连接的过程。</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妈妈可以关注下相关信息,有动漫主题展的时候,陪着孩子一起去打卡,给孩子定额的钱去买相关的周边等等。</p><p class="ql-block">除了聊动漫,聊游戏,妈妈还可以和孩子多聊聊新闻,热点,因为孩子每天上网,这些信息都是能看到的。</p><p class="ql-block">那这些就都可以尝试和孩子聊,聊的过程中慢慢去发现孩子感兴趣的点,这些点以后多去积累,慢慢聊的话题就越来越多了。</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样的方式,沟通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p><p class="ql-block">亲子连接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所以这部分虽然耗时耗力,但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 学会帮孩子疏导情绪田田妈妈说孩子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心情不好了,还经常给自己贴“抑郁”的标签。</p><p class="ql-block">妈妈说她其实也努力安慰孩子了,比如孩子这么说的时候,她会说:不会的,闺女,你没事的。要么就说:别想那么多,别自己吓唬自己。</p><p class="ql-block">妈妈说她感觉自己已经很努力在接纳孩子了,不知道孩子还是一直念叨“抑郁”。</p><p class="ql-block">其实妈妈之前安慰的方式,没有帮田田把情绪疏导出来。相反,让田田觉得,她的情绪是不对的,是她自己小题大做,想得太多,田田的情绪反倒越来越复杂了。</p><p class="ql-block">那妈妈该怎么做呢?</p><p class="ql-block">首先,妈妈需要学会倾听。</p><p class="ql-block">当田田表达自己心情不好或者不想上学时,妈妈应该耐心地听他说完,不要急于给出建议或者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倾听对孩子来说是最强大的情感支持,它会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被重视。</p><p class="ql-block">其次,妈妈要学会表达共情。</p><p class="ql-block">当田田向妈妈吐槽的时候,妈妈要学着透过孩子的语言,去看看孩子想要表达的情绪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比如,休学前有一次田田请假了好几天了,恰逢学校要组织实践活动,田田鼓起勇气想去,但是出发前又退缩了,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融入不进去。</p><p class="ql-block">妈妈看孩子不想去,就一直劝孩子:没事哒,去吧,妈妈都跟老师说好了,你可不敢说话不算数!</p><p class="ql-block">田田妈妈觉得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孩子迈出第一步。</p><p class="ql-block">但其实孩子的情绪妈妈没有看到,孩子的纠结,害怕,无助还一直停留在孩子身体里面,持续消耗着孩子的能量。</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妈妈首先要做的,其实是帮助孩子疏导情绪,把孩子经历的心路历程描述出来。</p><p class="ql-block">让孩子看到妈妈懂她,接纳她的感受,孩子才愿意和妈妈开口诉说,孩子的情绪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流走了。</p><p class="ql-block">那妈妈该如何回应呢?</p><p class="ql-block">妈妈可以这样说:妈妈知道你这段时间一直没去学校,现在要突然回到大家中间,心里一定特别纠结吧?想去又担心和同学们有距离,害怕自己像个局外人,这种感觉肯定不好受,对不对?</p><p class="ql-block"> 说完这些,妈妈可以先停下来,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过程中根据孩子表达的,不断回应孩子。</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妈妈可以继续这样表达:你能鼓起勇气想去参加,已经特别了不起了!但觉得紧张、害怕也很正常,换做是妈妈,这么长时间没去,也会有担心的。如果你觉得感觉还行,那妈妈支持你去,迈出第一步,后面就会没那么难了!</p><p class="ql-block">田田妈妈说,如果孩子还是不去呢?</p><p class="ql-block">那妈妈可以这样表达:不管你最后去不去,妈妈都支持你,因为妈妈更在意你的感受。咱们再调整一段,肯定会越来越好的。</p><p class="ql-block">整个过程,妈妈的注意力要放在孩子的情绪和需求上,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她。这样孩子才会知道,妈妈接纳她,随时愿意帮她。</p><p class="ql-block">在孩子努力消除坏情绪的时候,妈妈一定要陪在孩子身边支持她。这样等情绪风暴过去之后,孩子才能重新找回信心和希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 学会鼓励孩子田田妈妈说,孩子现在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好几次都说:有我这样的女儿,让你们丢人了!</p><p class="ql-block">妈妈说听孩子这么说的时候,真痛心。但有一次,田田把她点醒了,田田和妈妈说说:之前每天批评我800次的人,是你啊,你和爸爸从来没有对我满意的时候。</p><p class="ql-block">妈妈说想想真的很后悔,一步步把孩子逼到厌学的境地了。</p><p class="ql-block">针对这个问题,我给田田妈妈的建议是:帮田田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p><p class="ql-block">那什么是“积极的自我概念”呢?</p><p class="ql-block">简言而之就是有“积极自我概念”的孩子,Ta确信自己很好,愉快地接纳自己所有的特点,总是会用积极的心态来解读周围的信息。</p><p class="ql-block">而孩子建立“积极自我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来自周围环境的反馈,尤其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的声音。</p><p class="ql-block">所以,田田妈妈要学着改变自己的反馈方式,少一些对孩子的打压和否定,生活中时刻给予孩子“鼓励”。</p><p class="ql-block">田田妈妈说,现在孩子状态不好,休学在家后根本不学习了,还怎么给孩子鼓励?</p><p class="ql-block">其实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并不一定要围绕学习。孩子每天的生活里,藏着无数可以鼓励的闪光点。</p><p class="ql-block">哪怕孩子整理了一次桌面,收拾了碗筷,打赢了游戏,都是值得肯定的小进步。</p><p class="ql-block">比如,当田田和妈妈分享自己打游戏又赢了的时候,妈妈可以这样回应:闺女,妈妈发现你做事情就是有耐力,愿意琢磨,你看现在反应速度和策略都超棒,感觉你在游戏里就是‘王者’!</p><p class="ql-block">用具体的描述代替笼统的夸奖,让孩子清晰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被看见。</p><p class="ql-block">同时生活中妈妈也可以去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去体会成就感。</p><p class="ql-block">比如,做饭的时候,妈妈可以主动邀请孩子帮个忙,让孩子剥个蒜,洗个菜之类的。</p><p class="ql-block">当孩子完成这些事情的时候,妈妈又有机会鼓励孩子了。</p><p class="ql-block">妈妈或许可以这样说:田田,妈妈刚才手忙脚乱的,谢谢你帮忙,菜洗的很仔细,干干净净的,比妈妈做事情都细致,吃你洗的菜,绝对放心!</p><p class="ql-block">通过鼓励,让孩子学会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让她看到自己的力量,慢慢地把“我不够好”的信念从心底去掉。</p><p class="ql-block">当鼓励成为日常,孩子内心的积极种子终会破土而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