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法郎 《丢勒自画像》作品纪念银币

阿强

<p class="ql-block">1996年~1997年,法国发行了以欧洲各大博物馆珍品为主题的纪念银币,这些银币不仅展示了欧洲艺术和文化的瑰宝,还具有收藏和投资价值。1997年10法郎 《丢勒自画像》作品银币,是博物馆藏品系列纪念银币中的一枚,直径:37毫米,重量:22.32克‌。正面图案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丢勒自画像中形象。上面法语铭文“Autoportrait de Dürer”(丢勒自画像),</span>左边为阿尔布雷特·丢勒 (Albrecht Dürer)的名字缩写“AD”变形而成的画押(艺术化签名),右边铭"RF“(République Française的缩写,即法兰西共和国)和“1997”。</p> <p class="ql-block">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德国文艺复兴美术巨匠,是油画家、版画家、水彩画家及艺术理论家。他生于纽伦堡,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丢勒对人物结构和绘画法则感到很大兴趣,因此,他请求父亲允许他做一个画家。其父依从了儿子的愿望,送子到纽伦堡附近的画家迈克尔·瓦尔盖默特画室,契约规定学徒三年。丢勒临摹了老师的作品,还逐渐学会了多种绘画技巧,并以大自然,人体以及植物为对象开始进行研究,而且开始尝试创作。同时还精心研究色彩的调配和运用,所以,当他学徒期满时,就能够按照艺术法则进行创作了。二十三岁的丢勒成家立业后,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正式成立了画室,开始画肖像画。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在木刻版画和铜版画方面,被认为是北方文艺复兴中最好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启示录》《基督大难》《小受难》《祈祷之手》《海怪》《浪荡子》《伟大的命运》《亚当与夏娃》和《骑士、死神与魔鬼》等。</p><p class="ql-block">丢勒28岁时画的《丢勒皮装自画像》(木板油画) 67.1× 48.9cm,是文艺复兴时期德国最伟大的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绘制的半身肖像,是丢勒自画像系列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丢勒把自己打扮成基督的模样,卷曲的长发,浓密的胡须,穿着皮毛领子的盛装,两眼直勾勾地看向我们,放在胸前的手也仿佛像耶稣一样要做出“祝福”的手势。丢勒没有采用肖像画惯用的四分之三侧面姿势,而是以正面示人,这种姿势通常是用来表现神灵。画面左侧写有绘制时间(1500),而这一年又正逢1500年世纪之交。画面左上角,丢勒 将“1500”放在了他的首字母签名“AD”上方,又给了它另一层意思—— Anno Domini(基督纪年)。右侧是拉丁文题记:纽伦堡的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805年由巴伐利亚国王的路德维希一世购入,自此一直保存在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旧绘画陈列馆)。</p><p class="ql-block">🔻丢勒1500年的《丢勒皮装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丢勒《丢勒皮装自画像》(局部)</p> <p class="ql-block">丢勒13岁那年,就用针叶笔绘制了一幅惊人准确且逼真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素描自</span>画像。少年丢勒长发披肩,面孔清瘦,眼神中充满好奇。基督式的指示性手势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画面中的丢勒虽然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但是熟练的线条和精湛的技艺,显示出他超凡的艺术天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丢勒1484年的《自画像》(Self-Portrait)</span></p> <p class="ql-block">在21岁时绘制的自画像中,丢勒右手托着头,神情惆怅。画面中,丢勒的两只眼睛并不在同一个视点上,这种主观的处理使人物的眼神更加生动传神。丢勒用寥寥几笔就表现他当时忧郁的心情:右眼的上下眼皮受到外力的挤压,眼神中流露出焦虑和不安;左眼似乎迷茫地看向外在的现实。</p><p class="ql-block">🔻丢勒1492年的《自画像》(Self-Portrait)</p> <p class="ql-block">丢勒在外旅行期间,父亲给他安排了一桩婚事。这张自画像就是丢勒为从未谋面的未婚妻艾格尼丝·弗雷(Agnes Frey)画的。</p><p class="ql-block">🔻丢勒22岁的肖像画《手拿蓟的自画像》(牛皮纸油画)56.5 × 44.5cm 作于1493年,收藏于巴黎卢浮宫。</p> <p class="ql-block">1497年,26岁的丢勒在欧洲游历七年后回到了家乡,却发现70岁的父亲比离家时老了许多。童年时是父亲教他绘画雕刻,少年时是父亲辛苦劳作供他上学,青年时是父亲送他背负梦想离家远行。如今父亲日渐苍老,丢勒决定为父亲再好好地画一幅肖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丢勒的父亲》(1497年)石灰板油画 51x40.3cm 收藏于英国伦敦国立美术馆</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丢勒27岁时的自画像,画中的丢勒显得非常自信而自负,俨然是一个创造者和思想家。浅色的胡须,明亮的眼睛,神态优雅,有着希腊人称为四角形的鼻子,相当长的颈项,非常宽阔的胸脯,令观赏者感到他的非凡相貌里所蕴含的天赋才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丢勒1498年的《自画像》(板上油画) 52x41cm 收藏于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span></p> <p class="ql-block">在艺术史上,丢勒是德国文艺复兴的大师,被誉为“德国的达·芬奇”。看过他作品的人,都会惊叹于作品中流畅的线条、严谨的结构以及其蕴含的哲理性。</p><p class="ql-block">🔻丢勒1521年的素描作品</p> <p class="ql-block">阿尔布雷特·丢勒和他哥哥艾伯特都有一个艺术梦,然而他们知道父亲无法同时供他们俩到纽伦堡艺术学院读书。决定以掷铜板来决定谁去艺术学院读书,谁去矿场工作赚钱。结果弟弟阿尔布雷特(Albrecht)胜出,去了纽伦堡艺术学院。哥哥艾伯特(Albert)则去了危险的矿场工作。四年来后阿尔布雷特学成归来,在庆功宴上,他对哥哥艾伯特说:“现在轮到你了,亲爱的哥哥,我会全力支持你到纽伦堡艺术学院攻读,实现你的梦想!”然而艾伯特却满含热泪,拒绝了弟弟的好意。原来 四年来在矿场的工作,已经毁了艾伯特的手。他的关节动弹不得,现在连举杯庆贺都不可能,何况是挥动画笔或雕刻刀呢?但是,艾伯特仍旧为弟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感到十分高兴。几天后,阿尔布雷特不经意地看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艾伯特</span>跪在地上,合起他那粗糙的手祈祷着:“主啊!我这双手已无法让我实现成为艺术家的梦想,愿您将我的才华与能力加倍赐于我弟弟<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尔布雷特</span>。”原本对哥哥已十分感激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尔布雷特</span>,见到这一幕立刻决定绘下哥哥的这一双手。这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丢勒绘制于1508年的素描名作《祈祷的手》:灰色的背景上,只画着一双正在向上帝祈祷的手。合拢的双掌伸向天空。这双手皮肤粗糙,筋节突起。关节的僵硬和手势的温柔形成对比;粗糙的双手所代表的生活苦难,与祈祷的虔诚形成对比;遒劲的双手和流畅的线条形成对比。</p><p class="ql-block">🔻丢勒的《祈祷的手》(Praying Hands)</p> <p class="ql-block">🔻丢勒作于1497-1498年‌‌的版画《七座烛台前的神示》</p> <p class="ql-block">🔻丢勒1504年创作的版画《亚当与夏娃》</p> <p class="ql-block">《柱子边的悲伤之人》是丢勒1509年的作品,这幅画被视为《受难》系列的扉页。画面中心的基督双臂交叉在胸前,五处伤口和受难的器具清晰可见,突显了受难的主题。基督身后是酷刑柱,透过左边的圆拱门,可以看到耶稣受难地各各他山(Golgotha)和三个十字架,圣约翰和玛丽亚仰望着基督,为他祈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丢勒《柱子边的悲伤之人》铜版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丢勒于1513~1514年间完成的三幅铜版画:《骑士、死亡与魔鬼》、《忧郁 I 》、《书房中的圣哲罗姆》,被称为是丢勒版画艺术的三件代表作。这三幅画代表了中世纪时期公认的三个领域。如果说《骑士、死亡与魔鬼 》代表了道德和积极的生活,《忧郁 I》则代表智慧;而《书房中的圣哲罗姆》象征了神学和沉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丢勒创作于1513年的《骑士、死神与魔鬼》</span>,画面中心是一个威武的骑士,他身披铠甲,腰间佩剑,手持长矛,正走进一片幽暗的森林。他的忠诚的马匹和猎狗陪伴在身边。突然,从密林中窜出一个骑着瘦马的死神,头上长着角,手持沙漏计时器,面目狰狞。与此同时,一个手持长柄斧的魔鬼也从骑士身后冒了出来。死神试图阻止骑士的前进,而魔鬼则想将他拉下马。这些形象象征着邪恶、时间的流逝和死亡。</p><p class="ql-block">🔻丢勒的《骑士、死神与魔鬼》(铜版画)</p> <p class="ql-block">丢勒的《忧郁 I》主要展现了理性和智慧,被视为世俗天才在科学和艺术的想象世界中的生活写照。这幅作品也被誉为丢勒的精神自画像,首次将“忧郁”这一概念从科学与民间传说的层面提升至艺术领域。《忧郁 I》不仅是一幅艺术杰作,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写照。它展现了艺术家对自我、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知识与艺术的深沉思考。</p><p class="ql-block">🔻丢勒铜版画《忧郁 I》(1514年) 24X18cm 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在丢勒《书斋里的圣哲罗姆》的铜版画中,圣哲罗姆坐在书桌后面,全神贯注地工作着,画面静谧和谐。桌子的一角放着一个十字架,象征着基督的牺牲,而十字架将我们的视线引到了窗边的头骨,象征着死亡。书桌前的狮子沉沉睡去,旁边卧着一只睡着的狗,狗在丢勒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象征着忠诚。圣杰罗姆和狮子的故事来自于中世纪的畅销书《黄金传说 Golden Legend》,圣哲罗姆在沙漠中旅行,从一只受伤狮子的爪子里拔出一根刺,从此狮子成为了他的伙伴。</p><p class="ql-block">🔻丢勒《书斋里的圣哲罗姆》(1514)</p> <p class="ql-block">🔻丢勒《书斋里的圣哲罗姆》(局部)</p> <p class="ql-block">丢勒1502年创作了世界上第一幅水彩画《野兔》,真正的水彩画创作是从丢勒开始的,丢勒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水彩风景画,开启了水彩画艺术新纪元。</p><p class="ql-block">🔻丢勒《野兔》(1502年),纸上水彩画 25.1x22.6cm 收藏于奥地利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1503年丢勒画了《一片草地》等水彩风景画,它们虽在技法与色彩的运用上尚显稚嫩,却如同初升的太阳,虽光芒未盛,却已预示着无限的可能。丢勒以这些作品,向世界宣告了水彩画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的诞生,其开创之功,足以让后世铭记于心。</p><p class="ql-block">🔻丢勒《一片草地》水彩画(1503年)</p> <p class="ql-block">🔻丢勒《犀牛》版画 (The Rhinoceros)(1515年),23.5×29.8厘米,收藏于柏林国家博物馆(铜版画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纪念币背面图案为:横式条纹上分布着的代表欧盟的12颗五角星。上面铭文为“Trésors des musées d' europe(欧洲博物馆珍品),中间为双面值:“10 FRANCS”(法郎)和“1 1/2 euro”(1.5欧元),以及巴黎造币厂的丰饶角标记和蜜蜂标记。下面铭文为“Liberté-Égalité-Fraternité”(自由-平等-博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