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响堂山石窟,又称响堂寺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最初开凿于北齐,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凿。</p><p class="ql-block">响堂山石窟因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洪亮的回声,故名“响堂”</p><p class="ql-block">。响堂山石窟分为南响堂山石窟、北响堂山石窟(含常乐寺)和水浴寺石窟(小响堂)。南响堂在西纸坊村北的鼓山南麓,现存7窟;北响堂在和村西鼓山之腰,现存8窟,两地相距约15千米。1961年3月4日,响堂山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响堂山石窟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至二批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北响堂山石窟</p><p class="ql-block">北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山腰处,具体位置在釜口以北的鼓山之中,现存石窟8座(北响堂),造像4000余尊,但历史上因北周灭佛和20世纪盗凿,部分造像流失海外或遭破坏。</p> <p class="ql-block">短视频</p> <p class="ql-block">这佛像很有意思,请注意左手和右脚,显然是在抠脚,不知道是脚气还是有脏物?</p> <p class="ql-block">常乐寺</p><p class="ql-block">响堂山常乐寺是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北响堂山景区内的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遗址,始建于北齐时期(550-577年),初名石窟寺,后历经多次更名与重建,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定名常乐寺,明清时期亦沿用此名。该寺曾被誉为“河朔第一古刹”,但在20世纪40年代毁于大火,现仅存遗址及部分文物。 </p> <p class="ql-block">现存塔体为北宋皇祐六年(1054年)重修遗构,但始建时间无明确记载,推测可能早至隋代。</p> <p class="ql-block">南响堂山石窟</p><p class="ql-block">南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峰峰矿区彭城镇北鼓山南麓,距北响堂山石窟约15公里。山前建有响堂寺,南响堂石窟群坐落在响堂寺的东侧。</p><p class="ql-block">南响堂山石窟分上下两层,共七个洞窟。一层有两个洞窟,即华严洞和般若洞;二层有五个洞窟,从南至北依次为空洞、阿弥陀洞、释迦洞、力士洞、千佛洞,其中华严洞规模最大。</p> <p class="ql-block">南响堂寺是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西纸坊村的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核心由北齐石窟、宋代古塔及明清殿宇组成,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响堂山塔,又称南响堂寺塔,位于河北邯郸峰峰矿区西纸坊村的响堂山石窟博物馆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塔。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南响堂山塔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历经宋、清多次重修,但其建筑风格仍以宋代为主。塔内嵌有清嘉庆年间的重修碑刻,详细记载了其历史沿革。</p> <p class="ql-block">南响堂山塔为八边七级楼阁式砖塔,高约25至30米,坐北朝南,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塔刹部分已损毁,现以混凝土加固,形成独特的馒头状造型。</p><p class="ql-block">塔心室呈八边形平面,设有仿木倚柱、普拍坊、阑额等装饰,顶部为八边穹隆结构。</p><p class="ql-block">各层设有拱券门,第五层还设有矩形直棂盲窗,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南响堂山石窟的佛像损失严重,绝大部分缺失,还有部分佛像是后放置上去的,真是痛心…已经不能照相</p> <p class="ql-block">短视频原片,没剪辑请谅解</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日8:00到达北响堂山景区,由于路标和景区标志不明确,照成寻找费时约20分钟。</p><p class="ql-block">游览完响堂山石窟约为11:30,出发去媧皇宫。</p> <p class="ql-block">奥,忘了,北响堂山还有一个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现代人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