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耳谈》磁州旧事</p><p class="ql-block">原创</p><p class="ql-block">木笔殊文</p><p class="ql-block">水殿风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坚守善念、力践善行是一个人改变命运的最好方法 。因为行善能滋养个人的心灵,收获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也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而作恶则会为自己埋下祸根,带来纷争与灾难。</p><p class="ql-block">元朝时,德安有一个高中丞名叫高翊,号玉华。嘉靖乙酉年冬天,他以孝廉的身份和其他举人一起进京参加会试,途中住在磁州的旅舍。</p><p class="ql-block">他们清晨早早出发,就走到离磁州城大约三十里的地方。天刚拂晓时,他看到路上有一个别人遗落的袋子,便让随从把袋子捡起来,感觉沉甸甸的。高翊下马便再也不走,坐在树下等待失主前来。当时北风呼啸,寒冷刺骨。随从们忍受不了这种寒冷,又想到高翊带来的盘缠也快用光了,就一个劲地劝他:“等什么等?为什么要违背天意让自己受苦,把这财物留给不知道是什么人的人呢!”可任随从们怎么说,高翊就是不走。</p><p class="ql-block">过了一会儿,有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走过来,头发垂下来遮住了脸,赤着脚仓皇地大声呼喊,说他丢了钱。高翊问:“你就是那个丢了钱的人吗?钱在这里!”那个人说:“我本来是因为催要地租钱催得很急,又赶上大旱,只好卖了子女才得到五十五两银子,早晨就准备去缴纳。因为早晚忙乱慌张,没察觉到钱丢失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高翊打开袋子查看,里面的钱数和那个人说的相符,就把钱还给了他。那个人流着泪向他下拜,想要分一半的钱作为报答,高翊坚决不接受。那个人就拉着他的马送了几十里路都不肯离开,还私下里打听清楚了高翊的姓名。分别后,那人从此每天早晚都为高翊祈福。</p><p class="ql-block">第二年(丙戌年),高翊考中了进士,从浙江的参政一路升迁,最后做到了大中丞。他有四个儿子,其中三个都做了郎官,最小的儿子高祚做了郡守,他们都活到了很高的年纪;他的孙子中做官的又有好几个人。</p>